酷炮爷爷说周易人物

小畜一一孔子的文化养成计划

2019-05-07  本文已影响197人  酷炮


小畜:亨。密云不雨,自我西郊。

小畜。下卦为乾,乾为天,上卦为巽,巽为风。天上有个风婆婆,就是小蓄。

讲八卦方位时我们提到过,乾之位在西北,巽之位在东南。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就是古人看到大片大片的云,在风的吹动下,从西北向东南涌来。

地上有风时云不动,天上有风时云才走,古人看到密云涌动,就想到天上的风婆婆又打开风袋子了。

因为我国的东部是沿海,西部是内陆地区,西风是从干旱的内陆吹过来,所以刮西风的时侯很少下雨。

密云,云块密密层层排布的云,俗话说“天上起了鲤鱼斑,懒人晒柴不用翻”,天上了出现鱼鳞云往往预示着未来天气将继续晴好,距下雨还早呢!

全卦只有“六四”一阴爻,阳盛而阴不足,所以说“密云不雨”,雨下不下来。

小畜卦:吉利。在西郊一带云层密布,但雨没有下来。

《彖辞》说:六四之爻居阴位,其余五阳爻和应着它,这是《小畜》,一阴蓄五阳的卦象。

《象》曰:风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这是孔子给小畜加的注解,因为孔子用周易来修君子之道,所以他每研究一卦都会想,这个卦是啥意思,对君子们有啥启发呢?

他对着“小畜”想啊想啊一一经过儒家三千弟子的倡导,“君子之道”在这个时代己经有一定的气候了,也就是说将要施行天下,但是却因为什么原因,还施行不了呢?

是了,是因为“君子之道”还只存在于心灵的道德中,存在于抽象的道理中,不能明明白白地让那些王公大臣和老百姓们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到。

所以孔子写下了“风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这样一句话,这是孔子自己的感悟。大概意思是说,作为君子,应当美化自己的文德和礼仪,展现出那种“君子如玉”的美好形象,让君子人格的美学境界,通过文质彬彬的风度、温文尔雅的气质、恰到好处的处世方式等等,具体展现出来一一这样才能使“君子之道”成为人们倾慕和向往的东西。

当然,这只是老酷推测,至于孔子写这句话时是不是真这么想,一千个人脑子里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孔子的思路是对的,小畜就是“文化养成计划”。

孔子(公元前479--公元前551),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所生活的时代,时逢混乱不堪的春秋乱世,旧的周文化不再适用,新的文化也没有建起来。在这样的年代,如何实现“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的理想呢?孔子给自已定了一个小目标,首先就是要“复自道”。

初九:复自道,何其咎?吉。

初九:返回自己的路,有什么灾祸?吉利。复,回归。复自道,就是文化的复兴

我们知道,近代中国遭受了西方文化强有力的冲击。我们曾经学日本,学德国,学苏俄,学美国。而在孔子的年代,并没有一个当世的文化样本可以去学。人们的灵魂和血液深处,只有一种古老而深刻的信仰联结一一那就是华夏文化。

孔子说:“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那些蛮族落后地区的人,虽然也有君王,但没有自己的文化。而华夏虽然故国己逝,其文化却可以一代一代传下来。可叹呀,国亡了还有办法复国,文化亡了则一切成空矣!

华夏,华是美,夏是中原诸侯的统称,夏是中原各部落联盟组建的第一个国家,商与周的文化制度传承于夏。华夏文化,就是我们的文化根脉,而令孔子思慕的周朝的礼乐文化,就是当时集华夏文化之大成者。

孔子曾经说:“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克己复礼。”孔子“复礼”,就是在周文化中寻找同根同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解决乱世之中普世价值缺失、人性堕落、人心茫然的问题。后来,欧洲人也在受尽中世纪黑暗折磨后,一心复兴古希腊文化。这都是复自道。

一一道心唯微,人心唯危,愿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致,我们民族的高贵灵魂永不灭亡。

九二:牵复。吉。

九二:牵引回归,吉利。

“复自道”不仅仅是简单的一句口号,而是对我们自身有要求的。这个要求就是“牵”。

“牵”是一个形声字,从牛,“冖”像牛鼻子里面穿过的绳子,牵,有牵拉、引前的含义。牵,就是以共同的文化情怀牵系众人,同时不断去引领,去纠偏。

作为现代人,我们知道匈奴人曾经强盛一时,与汉和罗马帝国并称于世,但他没有文化传承(连文字都没有),在被汉帝国驱逐后,最终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相反,犹太人十分注重自身的文化传承,虽然国家灭亡,在欧洲流浪千年,最终也在以色列成功复国。

在孔子看来,籍由百姓心目中缅怀的周文化,来复兴正道,创造一个天下大同的理想社会,是一生最值得追求的事。孔子30岁的时候,其实在官场混得不错,前途一片光明,然而为了实现他自己的理想,他就毅然辞职去开创民办教育了。

孔子开始公开讲学,向学生们传授自己心目中的仁、德、礼、义、忠等思想。孔子一生收了3000多学生,其中出了72名贤人,都是有道德、有节操、有理想、有尊严的君子。君子的品格,用现代话来表达类似于:

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既不要做一个处处为难别人的野蛮人,也不要做外表仁义而内心残酷的伪君子。

很多人以为孔子的教学大纲一定充斥着教条礼节,仁义道德,满口之乎者也,古板乏味,这真是天大的误解。事实上,孔校长的课是很生动有趣的。

孔子的课程表中,主要排了“诗数礼乐御射”六门主课,(当然还有具体的社会实践课先不算),当时以这六门课程叫“六艺”,礼当然是周礼了,这是不可缺的教学内容。而其中的御术和射术是武术作战技巧。

是的你没听错,孔子还教武术,《吕氏春秋》记载:“孔子之劲,举国门之关”一一孔子的力量足以将城门搬起,这不止是蛮力,应该是武功内力了。

孔子崇尚文武结合,说:“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平日里不教老百姓们作战,等同于任由他们在战争去死) 孔子本来可以办武校的,不过他更热衷于传道授业解惑,提升他那个时代的思想文化,而不愿以武林高手的形象示人。

孔子变成腐杇老儒是宋朝之后的事。宋后儒家坠入“八股文”,变得无比僵化死板。真实的春秋时期的孔子,不仅一心一意志于学、志于道,“力拔山河兮气盖世”,还是文艺积极份子。他喜欢唱卡拉ok,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在匡围时又“取瑟而歌三日”,妥妥的麦霸一枚。

如此综合实力超群、生龙活虎又全面发展的孔子,注定要成为影响世界的人物。在当时,孔子与他的追随者们相信,无论遭受多少苦难振荡,将来总会有一天更多人意识觉醒,找到“牵复”的回归之路,实现人与人之间至高形态的理想社会。

九二之爻处于下卦中位,思想表现既中且正而且多美誉,在自己努力复兴正道的同时,还要牵引带动其他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回到正道上来。


孔子写了一本书叫做《春秋》,记载了公元前722 年到公元前481 年的大事,后来,在中国历史上,就把这两百多年叫做“春秋时期。”


九三:舆说辐。夫妻反目。

九三爻辞,说的是一个不太好的隐喻: 车轮辐条散落崩坏,结发夫妇反目离异。

孔子想在乱世强权中,引领世道人心走向正途。他满怀希望地追寻着自已的理想,他带着3000弟子周游列国,希望能寻找一片能蓄积他理想的乐土。

但是理想的马车却舆脱辐了。舆,车辆。说同脱。辐,车轮上连接车辋与车毂的直条。

孔子驾着马车周游列国,游说天下君主施行仁政,先后到过卫、曹、宋、郑、陈、楚等国。

孔子对那些国家的国君说: 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道德水准怎么样,道德水平如何,道德风气如何,责任不在人民,在于君王。

孔子为政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苛上”。他认为,春秋时期道德崩坏,人心出了问题,责任在社会上层。他强调强者应具有道德属性。君主和贵族要讲道德,而贫民和俘虏,要先具备物质基础再讲道德。

为了“天下大同”的文化复兴,孔子给出的救世药方是“约束强者”。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国君做得像国君的样子,然后才有资格要求臣子做得像臣子的样子。父亲首先尽到做父亲的责任,然后才能有资格要求子女孝顺。

这一剂药下得太刚猛了。有几个统治者,能做到像上古贤王尧、舜一样人格完善?而且,孔子还不提倡忠君,只忠于的道义和良知。如果君王不讲道德,又不听贤臣进谏,则人民可以毫不留恋的弃之而去。又有几个君主,能接受臣民站在道德制高点衡量自已,然后炒自己的鱿鱼?

孔子的主张,明显超出了当时整体上层社会的意识水平。无法避免地被大多数当权者抵制,而且遭遇了几乎整个上层阶级的批判,让不少人对他的认识产生了歪曲。

比如,晏子就旁敲侧击批评过孔子的“礼”,他说那套礼乐相关的东西,繁琐得不能再繁琐,不仅劳民伤财,而且浪费时间,几辈子也学不完,学完了也记不住。齐景公也因此对孔子不加册封。

后来,晏子出使鲁国,子贡报告说:“礼仪规定上台阶不能大步跨越,堂上行走不能快步,可晏婴全都违反了,堂堂宰相连基本礼仪都不会!”

孔子却很不在意地对弟子们说:“不拘泥礼法规定,相时而动,只有晏子才能做到。”由此可见,孔子并非坚持繁文缛节的老古董,而有时连他的弟子都不理解这一点。

当权者为了打击孔子的政治主张,将周礼中不合时宜的部份强加给孔子。这种攻击,就好像你一说古希腊文化好,他们就说原来你你是同性恋呀喂。

九三在乾卦中,在八卦类象中,可以象征金属的、圆形的东西,九三又在九二、九三和六四组成的互兑卦中,兑为毁折,所以车轮脱辐,孔子的思想无法落地实行。

九三上面是六四阴爻,阳爻的运动趋势是上升,阴爻的趋势是下降,六四阴爻向下走与九三阳爻相交,有夫妻之相。但是,六四是全卦唯一阴爻,与处于至尊之位的九五相近相亲,不与九三这位“丈夫”亲比;同时,九三、六四、九五组成互离卦,离为目;所以爻辞说“反目”,说的是孔子与他的合作伙伴争吵反目,不是君子小人之间的那种对立,而往往是曲解、误会和背叛。

孔子游说诸侯路经宋国时,和学生们在路旁一棵大树下演习礼仪,宋国大司马桓魋以为受了玷污,就派兵把那棵大树砍伐了。

在屡屡受挫之后,就连一些他最赏识最亲密的弟子也认为,孔子的美好理想在现实中不可能实现。冉求、公伯寮、子夏等学生,在治国理念上也与老师产生分歧,最终背叛了他。

再到后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孔子的思想被神化,成为统治阶级的工具。民国以来儒学没落,孔子由圣人变成了人见人骂的“孔老二”。

这一切的发展,都离孔子的初衷和愿望越来越远。以至于后来儒学的发展史,可以写成一部书,叫《被误会的孔子》。

六四:有孚,血去惕出,无咎。

乍一看,六四爻辞还挺唬人的,有“血”又有“惕”。但是爻辞说“无咎”,没有祸憾。

当时许多国家的君王却没有约束自我的耐性。只想要“短、平、快”称霸之法,而不是更长久的治世之道,这是孔子终生没能实现周文化复兴的原因。不过,历史还是给了他一个机遇,一个短暂的政治舞台。

公元前496年(鲁定公14年),孔子50岁时,当上了鲁国大司寇,主管司法工作。公元前499年,(鲁定公11年),孔子又因表现出色,代理了相国职务,其主张的“仁政”终于有了施行的机会。

在孔子的仁政得以正式展现之前,他先干了一件事: 诛少正卯,曝尸三日。

这个诛少正卯是个什么事件呢?

一一少正卯是鲁国的文化圈的当红名流,不仅粉丝众多,而且嘴炮相当厉害。孔子提倡归复周礼,要求君王行“王道”克己复礼,依礼规范社会秩序;而少正卯则宣扬法家思想,提倡“霸道”,颇有与孔子提倡“王道”相对抗衡之势。

更令孔子嫌弃的是,少正卯是个“杠精”,孔子每说一句话,经过少正卯曲解,就能YY出有好几种意思。类似个你说周易好你就是搞封建迷信,你说孔子好你就是食古不化之类,把话题带歪的本事也是很强大的。

孔子很生气,后果很严重。这种人巧言善辩,以恶言善,曲解本意,煽动民心,破坏世风,又具备强大惑众能力,比强盗还可恶,故而非杀不可。

有学生不解:“老师,你不是主张‘仁’,反对为政者杀人的吗?”换言之,您言行不一致让我们很难做啊,也让孔老师您的形象大打折扣啊!

孔子说,天下有五大恶行,君子应当诛杀。是哪五恶呢?

一、心逆而险。那些心术不正,利用人性的弱点去干坏事的人,绝对可恶。

二、行僻而坚。行为怪异不正常,却又固执不肯改的人,现代社会的说法叫XX癖,非常可恶。

三、言伪而辩。爱撤谎又喜欢狡辩的人,嘴里没句实话,超级可恶。

四、记丑而博。博闻广识却喜欢猎奇猎丑,爱探求知晓各类阴暗丑恶之事,有学识的变态狂,不仅可恶,还很恶心。

五、顺非而泽。明明知道是错的,却非要美化、润色成对的,十分可恶!

如果有人这五种恶行都有,那简直是败类中的极品,当然该杀。

血者,阳犯阴也。六四为全卦唯一阴爻,阴爻阴位得正,得其所位,以柔畜刚。遇到品格恶劣、行为偏激、来势汹汹之徒,六四迫不得已,痛下决心,作出决断,乃是无奈之举,没有祸憾。《象》曰:有孚,惕出,生合志也。

九五:有孚挛如,富以其邻。

用诚信来建立与他人的长远的紧密关系。有财物取之于邻邑。“挛(luan)如”,连续不断的样子。小畜卦的上卦为巽,巽为近利市三倍,引申为财富之意。

孔子56岁那年,鲁王愿意相信孔子,让他治理自己的百姓。身处乱世的孔子主张了一辈子的仁政,终于得到施展空间。孔子激动带感动,撸起袖子加油干。圣人就是圣人,那是一点不含糊。仅仅3个月,鲁国风俗就大变样。

贩卖牲畜的人不敢再漫天要价,男女行人在走路时遵守礼节,地上有小心遗落的东西,也没人捡起来占为己有。来鲁国办事的人,都能够得到热情接待,不像以前一样要给地方官走后门,事儿才办得成。各种服务窗口都礼貌待人,让人觉得如沐春风。鲁国也因此再一次达到繁荣和平的状态。

在孔子的理想不止于此,他要率领鲁国民众奔大同世界。大同世界的人,不止以自己的家人为亲,不止以自己的父母儿女为爱,而是相互敬爱,爱天下所有的人。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儿们都能获得温暖与关怀,孤独的人与残疾者都有所依靠,男人有自己的事业,女人有满意的归宿。天下没有欺诈,没有盗贼,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人人讲信修睦,选贤举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眼看鲁国正朝这样美好世界奔去,一旁的齐国就怕了,齐王是对孔子心存畏惧的。鲁定公与齐景公会于夹谷,孔子曾大论礼乐之道,使齐王在惭愧之下归还了之前侵占鲁国的土地。如今孔子治理鲁国,惹得齐国人民心心念念向往投奔,这不是挖墙脚吗?

有一天他终于忍不住对他那帮臣子们嚷起来:“孔子为政必霸!鲁国一旦称霸,齐国离之最近,必然会先被吞并!大伙说说,应该怎么阻止他们做大做强?”

上九:既雨既处,尚德载。妇贞厉。月几望,君子征,凶。

上九:雨下了一会就停了。德行满载。应坚守正道,惕厉戒惧妇人。(月与妇,都为阴,月几望是指阴之势力达到极盛),君子征伐远行,凶险。《象》曰:既雨既处,得积载也。君子征凶,有所疑也。

话说鲁国在孔子的治理下眼看就要做大做强,齐景公慌了。他特地挑了80个美貌的女子,让她们穿上性感的衣服,教她们学会妖娆的舞蹈,加上120匹骏马,一起送给鲁定公。

鲁定公你不是想当圣王吗,不是讲求礼乐吗,看看你面对这些绝世美姬,能否抵得住yin乐诱惑。

这一计果然奏效,鲁定公一见这性感歌舞,立马定不住了,本就不坚定的意志迅速腐蚀了。做圣人的滋味,远不如做俗人快乐啊!于是就日日沉迷声色,怠于朝政,不再过问政事了。

孔子一看这可不妙啊,按律每日举行的早朝,一连三天都没动静,大家都去看女乐了。他急忙去拜见鲁定公,鲁定公却借口生病不见,一日日疏远他。一天,鲁定公违反礼仪,没有把郊礼祭祀用的肉分给孔子。孔子一看这个情形,知道鲁国不待见他了,于是就率领弟子,打点行装,在近60岁的高龄时周游列国去了。

虽然孔子离开了鲁国,却对鲁国产生了影响。史载鲁国“君臣未尝相弑也,礼乐、刑法、政俗未尝相变也。天下以为有道之国。”固然,在鲁国的历史上也曾发生过为争夺君位而兄弟相残的事情,但毕竟比其它诸侯国少得多、轻得多,尤其在春秋中叶以后就更是如此。

鲁哀公16年(公元前479年)4月4日,子贡来见孔子,孔子柱杖依于门前遥遥相望,他责问子贡为何那么晚来见自己。孔子流着泪,叹息说泰山将要坍塌了,梁柱将要腐朽折断了,哲人将要如同草木一样枯萎腐烂了,天下无道已经很久很久了。

孔子在礼乐崩坏的乱世,想要通过文化教育和思想传播,使人们回复到上古时期“天下为公、大爱无私”的美好世界。然而有生之年他的理想不可能实现了。

小 畜

整个卦叫做小畜,是个小吉卦,对应在自然界为谷物滋生,草木茂盛。对应到人就是略有所成,小有积蓄。对应到情势和环境就是事物正在酝酿之中,计划还未完全施行。密云不雨,代表事物只是初见端倪,小有所象,距理想实现还比较遥远。

儒家认为君子的道德就像风一样,人民的道德就像草一样,风往哪个方向吹,草就往哪个方向倒。所以草往哪个方向倒,责任不在草,而在于风。

然而风行天上,未能落地。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精神,在他活着的春秋时代,是“密云不雨”的小畜。

而今,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以伟大的人文精神———“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仁道、和谐、中庸等思想远播海外。美国成立孔子文教基金会,欧洲各国成立了孔子学院、孔子博物馆,推动尊孔运动。在“自我西郊”的西方,渐有悄然复兴之势。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21世纪人类要生存,就必须汲取两千年前孔子的智慧”。

虽然风行天上,依旧未雨,但风已刮出国门,刮遍全球,孔子应感欣慰。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