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京写代码(133)
![](https://img.haomeiwen.com/i2085365/c4167d68e56cb7fa.jpg)
作者:鲁棒棒
写于:20240819
正文
今天来写一下我的接活儿生涯的最后一个阶段的项目吧,这个项目也是在某客栈上接到的,貌似也是海外的一个客户,要做的产品也是比较简单,其实就是一个 “手机参数展示网站”,也就是一个小工具,可以帮助你快速的定位自己想要的手机参数,还可以显示价格,显示亚马逊的推广链接,当然也包括一些手机的拷机的分数,因为很多电子产品爱好者是很喜欢比较各种产品的参数,分数啊等等的。
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就是,如果你跟一个朋友聊手机,假如对方不停地说骁龙怎么好怎么好,天机和紫光的怎么不行,基本上就知道他是一个愤青了,但是如果对方可以详细的把手机参数背出来,也对怎么玩机十分清楚,连哪个芯片大小核的温度有哪些差异都说的出来,那么他必然就是一个超级硬件极客了。
当然我们现在玩个硬件啥的,可以方便的在网上买到一堆的电子元件,单片机还有树莓派,香蕉派,以及其他各种水果派,不过我小时候想玩电子元件,只有一个路子,那就是拆掉旧设备上的原件,然后自己把电路焊接起来我,我记得我做过一个矿石收音机的,不过后来没有把这个爱好发展起来。
废话不多说了,总之这个客户是一个海外客户,不知道是加拿大,还是澳大利亚,我到现在也分不清楚这两个国家,貌似一个在海边,另一个在沿海。
我初步评估这个项目之后,认为这是一个产品评测的小平台,盈利的方法就是通过获取自然流量,同时对接亚马逊的推广链接来进行盈利,通过这个小工具,可以方便的找到自己要买的手机,比如你一定要买什么芯片型号的手机,如果没有这个小工具,那么你就只能够挨个去查手机的参数了。
我当时认为这个网站还是比较简单的,所以报价就是八千元,两周就做出来了,这也是我接的最后一个项目,完成的还算是中规中矩,不过最后我也不知道这个客户是否把网站运营起来了没有,我深知这是非常困难的,不管你是作为一个产品人,还是技术人参加到一个项目中,能让项目存活是巨大的困难。
同时让我心痛的就是,我的代码很可能再一次沦为了二进制废弃品,我多么希望我的代码能够有那么一点作用,后来我的想法就变成了,与其自己做开源产品,不如加入到已经 “famous” 的开源产品当中,当然这也不是十分容易的事情,我还在努力。
不过我今天又写了很多 “Garbage Code” 出来,我也不想这样,不过也没办法,我就这个水平,也不能怪自己,只能说是对自己的要求可能还是有些高了。
我跟客户聊了很多产品细节,包括用户定位,设计师,设计风格,前端架构细节,后端架构细节等等,只要我能想到的,我都拿来跟客户说了,我一般是只有一个人写代码的,所以我得精通各种前后端框架,其实很幼稚,我也只是负责复制粘贴而已。
这个项目很快就做完了,我对这个项目唯一的印象就是首页是橙黄色的主题颜色,其他的全部忘光了,所以我只能写这么多了。我不知道该怎么说,总觉的自己做的事情意义不大,当然我还在探索一些新东西,我不知道以后自己会走向何方,我也不去想太多,焦虑太多了。
还得再写 800 个字,既然不知道该写什么了,那就对我的接活儿生涯做一个简短总结好了。
我从一开始在 QQ 群里接活儿,到后来在平台上接活儿,我接触到很多小微创业者,还有各种很多很多人,我也比较清楚自己的局限性,其实我对技术的认知是马马虎虎的,我算是一个比较靠中间的技术角色吧,沟通能力,产品设计能力,以及英语都比我的技术实力要强一些。
我认为我利用技术这段时间,我的优点是总是能够知道在哪里找到自己需要的方案,我的很多方案都是直接照搬的,因为我并没有足够的经验应付那么多完全不同的项目,同时,如果现在让我去面试一家公司,我觉得我可能没有胜算,因为我现在变得貌似越来越复合了,也就是说我的经验比较混杂,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越来越不专业,越来越 “打杂” 了。
在专业化缺失的情况下,我不认为这完全是一个缺点或者问题,因为现在的就业市场很复杂,我们的生活虽然有了智能手机,有了电脑,有了智能手表,但是人也越来越焦虑了,同时面对未来各种不确定因素,以及混饭上的困难,我认为,如果成不了高精尖的职场人士,科学家,大学教授或者企业高管,那么成为一个 “高级打杂专家” 可能是另外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因为 “打杂专家” 这个工作,是需要持续且快速的学习能力和融入能力的,比如你上一份工作是外卖员,下一份工作干流水线,你就得快速的去适应才行,我想去体验更多的东西,说不定我明天就买辆电瓶车去大城市送外卖了。其实我也计划过这件事。
首先我不去北京了,太熟悉没意思,我想去上海,杭州,或者深圳,再或者武汉,成都,我想写一本新书来着,名字就叫 “我在全国跑外卖”, 书名下面的副标题就是 “我想在哪里跑,就能在哪里跑!!!”, 其实我深知外卖员工作是大数据陷阱,不过没办法,现实如此,无可奈何。
我不是要跟那个写 “我在北京送快递” 的人对着干,我也不认识他,我只是对 “田野调查” 感兴趣而已,我必须在 “混饭与糊口” 之外找到这份工作 “另外的价值” 否则我没办法进行这份工作,因为我觉得多少有些动力不足。
稍后我会把我接下来的项目,挨着罗列下来,然后就去逐个的实践,我还想专门做一个账本,用来记录我的经济情况等等,今天就写到这里吧,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