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子雯|学院持钻福利社点赞专用专题007不写就出局读书

《汉代文学思想史》读后感和书摘52/108

2023-04-20  本文已影响0人  精简

这本书我历经七天21小时53分钟读完,读完这本书我感觉在历史的海洋中游走了一回,里面的知识含量太多了,一边读一边点开那些提供的资料链接,几乎同时又看了多本书,越看越需要了解的东西越多。

我学习的重心是想了解《汉赋》和《古诗十九首》上面。

《汉赋》这本书在微信读书还没有上架,《古诗十九首》这本书看了一部分,是朱自清解读了九首。

关于汉赋的创作,最有名的代表人物司马相如对赋的解读是不复与外事相关,控引天地,错综古今。

王芑孙《读赋卮言·导源》云:“赋家极轨,要当盛汉之隆,而或命骚为的,偏奉东京,岂曰知言者哉!……推寻三代之遗声,综核十家之梗概,注3讨其义类,西京为上。”此说攫住代表汉赋艺术特色的散体大赋形成的历史关键,强调了“赋家极轨”在“盛汉之隆”和肯定了“西京为上”的成就,同时否定了“命骚为的”的传统评价,是十分精到的。

相如曰:“合綦组以成文,列锦绣而为质,一经一纬,一宫一商,此赋之迹也。赋家之心,苞括宇宙,总览人物,斯乃得之于内,不可得而传。”

在内容上,散体大赋迥异于汉初骚体,表现出既写实尚用,又宏衍巨丽的审美倾向。

铺张扬厉——由抒情向状物的转化,是赋体文学思想的变革之一。汉赋的发端期,辞赋创作存在两种倾向,一是以合韵律的骚体形式抒写作家时命烦扰、人生哀伤的心绪,如贾谊《吊屈》以自伤,严忌《哀时命》之惋叹;二是以韵散相间的小赋形式咏物喻人,缘情托兴,如孔臧《鸮赋》之颐养心志,刘安《屏风》之兼述情理;合此可见汉初偏重作家个人心志的赋风。

议论述怀——由抒发个人心绪向关心国计民生之情志观的转化,是赋体文学思想的变革之二。汉赋主讽谏,为骚体、大赋共有之内容。然从汉赋艺术的发展看,讽谏思想大体经历了由个人心绪的感发向对社会历史的整体忧患的转化。

词伟理雄——由简单问答、感物起兴向宏阔论辨、假物阐理的转化,是赋体文学思想的变革之三。辞赋之问答体,在宋玉《风赋》、《高唐赋》等作品中已形成,而发扬这种体制并以论辨形式表现思想,则为汉代大赋所擅长,这是汉代赋家汲取先秦诸子散文,尤其是《孟》《庄》之理性精神,《国策》之论辩方法的结果。

假如说汉初骚体多存楚风,有给人徘徊循咀,情事欲绝之美,则汉大赋逞词与论辩的相辅相成和于外表的华美中隐含着深邃的理趣,使人感受到盛汉“天人合应,以发皇明”(班固《西都赋》)之政治需要和文锦千尺、丝理秩然之时代审美的整体情态。

关于《古时十九首》的序就把我的疑惑给解开了。有时候看书不是贪多嚼不烂而是找不到那个足够的资料。

诗是精粹的语言。因为是“精粹的”,便比散文需要更多的思索、更多的吟味;许多人觉得诗难懂,便是为此。但诗究竟是“语言”,并没有真的神秘;语言,包括说的和写的,是可以分析的;诗也是可以分析的。只有分析,才可以得到透彻的了解;散文如此,诗也如此。有时分析起来还是不懂,那是分析得还不够细密,或者是知识不够,材料不足,并不是分析这个方法不成。这些情形,不论文言文、白话文、文言诗、白话诗,都是一样。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