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荐荐的读书社七嘴八舌书单

人心叵测

2017-09-22  本文已影响24人  君子斯如兰
人心叵测

因为要带小宝,自已的处境简直是24小时的保姆,只有细碎的时间,每一次拿起书看上几页,被小宝的哭闹打断之后,常常被情节发展勾引的受不了,所幸跟老公协商,才能抽出一天的时间通读了小说,颇感压抑,不过也能从重重迷雾之中隐隐的生出一些前行的希望。

开篇就是杀人,而且是一个聪明绝顶的杀人者,林香茗在杀人之后警方却没有证据指向他。在推理师呼延云的帮助下证明了自已的清白,暂时逃脱了法律的制裁。

当然也留下了伏笔,原文写道:“要是当时没有回头就好了。”推理师呼延云只是被义气和友情一时蒙蔽,事后还是发现了疑点,知道林香茗很可能就是凶手,也就解释了林香茗在下文中不能再出现在人前。

接下来就是呼延云被雇佣保护于文洋的人身安全。于文洋面临着种种人身安全的隐患,在人前他是一个年轻有为的青年才俊,很可能在没有出国之前就会被干掉。而且最可疑的就是刚刚出狱的段新迎。

而此时少年时代的好友,林香茗已经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行为科学大师。

他给段新迎的鉴定书上写下了:“极度凶险,出狱后极可能再次犯罪,并完全无法预知其犯罪手段”的鉴定语。

一下子让我对段新迎充满了期待和好奇。

呼延云凭着推理师的职业素养,对于高智商的犯罪有一种本能的挑战欲望,而且阻止一场高智商犯罪的实施比金钱对于他更加具有吸引力。

开篇从呼延云在张昊的言语中揭露他的谎言开始,展示了呼延云的火眼金晴和高超的推理能力。

接着呼延云发现了小女孩死亡的疑点,道出了一句也许是:世人都揣测不到的险恶。

于是剧情便跟随着段新迎的复仇,和于文洋的躲藏生动的拉开了序幕。

段新迎离婚带着女儿和老爹艰难度日,可是唯一的宝贝女儿也无辜发病离开了他,女儿死时的惨状,充满了种种疑点,让他卑微的生活完全失去了重心,于是复仇就成为了他活下去的支柱。

凶手指向于文洋和高震,高震只是一个符号,他只是一个被指挥的傀儡,于是凶手或者说可能的凶手直指于文洋。

而于文洋表面看起来却是那么无辜。

细看段新迎是卑微到怎么样的平民呢?

小说越铺开,越觉得段新迎报仇无望,区大的反差让人即堵心又充满想像,作者在写到段新迎的外貌,原文写道:驼背,一头短短的自来卷,小眼晴塌鼻子,下颌骨异常外凸,而手臂长得过膝。

让人一下子想起了猩猩。

开一句作者的玩笑,我觉得这完全是照着猩猩描绘出来的人。

读到接近真相时,我有一种想冲进云杀掉于文洋的冲动,他简直是一个魔鬼。

等到段老爷子跟于文洋同归于尽,我才能顺畅的呼吸。

接着说写作手法。

不得不说的是,作者把推理师的名字也取名叫呼延云,有一种不同的代入感。

不得不提的就是作者的比喻用得特别巧妙。

作者写道指导这一切背后的复仇计划的傀儡师,在设计一环扣一环的诡异复杂又看起来永远像意外杀人的种种计划。

原文写道:那个工于心计、设计诡计像瑞士钟表师校正齿轮一般精致的对手。(真妙!)

在写道呼延云走到死胡同,求助于刘思缈时写道:一个优秀的推理者不能指望着别人把整条盲道铺好,你要通过一根线头走出整个迷宫才是本事。

写到爆炸的时侯,作者写道:好像‘砰’地打着了炉火,刹那间,呼延云看到了被火光照亮的暗处,但也许是火势太大太猛,满脑子的脑浆又仿佛迅即在火上煮开了似的,沸腾成一锅混混沌沌的杂粮粥。

写到借读生的处境时,原文:假如被冠之以借读生这一定语,那么基本上他只有三条路可走,一种是被周围辱蔑的目光激怒,靠着一双拳头打成班里的霸王,一种是完全无视周围辱蔑的目光,发奋学习成为学霸,第三种是最多的一种,则是在周围辱蔑的目光里自惭形秽,主动把自已压缩成草履虫一级的低端生物。

作者写借读生的观点我大为赞同,同时也是我看完整本书的感觉,主人公本来已经卑微到最底层,却仍然躲不过不怀好意难以揣测的恶意,所以他只能奋起反抗。

其中杀人者的计划被一一破解,高手过招的细节,真的很过瘾。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