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迟迟不确定人生目标?

2017-12-07  本文已影响0人  chenyifan0710

也算是去过小20个国家,某个创业公司的合伙人,感觉生活应该是过的挺有意思的。但是最近总觉得任何事情提不上精神,究其核心都在于我没有确定自己并且有强烈认同感的目标,有太多的事情可以做,不知该做什么,所以有一种处于迷雾中的感觉。最近读完了哈佛商学院教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的《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作者用企业管理的理论来讲述人生管理,值得一读。

之前这类书页翻过不少,但是都没有产生大的意义,究其原因在于我都是去理解书里讲什么,作者的逻辑是什么,而没有太深入的思考我。这次阅读,我希望自己更多的是思考我自己的问题,利用书中的理论,也可以结合其他的理论。以“找到我的人生目标,实践我该如何衡量我的人生”这个结果为导向。这也是为什么我要来写这个系列的原因,督促自己思考。

这篇文章,主要讲一下作者讲的确定人生目标的方法论,并且深度思考为什么我迟迟不愿意确定我的人生目标?希望这个系列结束之后,我可以非常明确我自己的人生目标。

为什么明确人生目标很重要

还是要先说一下为什么明确人生目标是最重要的。总结来说有两大点:

  1. 这种目标的价值认同具有指导意义,在各种选择出现时都可以引导你
    用企业来类比,目标会体现在企业的价值取向中,并有力地影响着企业行为准则的形成,这种行为准则是的企业成员在各种情况下都知道什么是重要的。但如果这种重要的规则没有确定下来,紧急情况出现的时候,就会没有价值取向。
    对个人来说也是一样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的形成,各种人生路上的选择和判断
  2. 而有了目标,会感到更深层次/明确的快乐
    当有了目标,其实你是有意识的讲你的时间或者说是生命投资到你的事业,或者你的家人/朋友/亲人,那么你就会感觉到“它们值得你投资”,也就会获得更深层次的快乐。

为什么我一直在逃避确定人生目标?

很早就听过“把目标写下来的人更有可能成功”的那个理论,也一直知道这件事情很重要。但是却一直没有做。
我按照之前在哈佛学习过的Immunity to change的理论来剖析来一下。稍微介绍一下这个理论,ITC就是说改变不仅仅是行为上的改变,或者养成一个习惯——其实我们很难做出改变,是因为在我们内心有一些我们认为是真理的假设在作怪,他们就形成了我们自己对于改变的免疫力。有的时候这些假设是很有道理的,因此我们其实应该接受不改变,而有时候这个我们认为是真理的假设是不正确的,那我们就需要先在心理上推翻这个假设,才可以改变。这些假设都是非常私人,它是我们内心最私密,有可能看似不合理的我们对于自己和世界的认知。
通过这个剖析简单来说我发现了这几个内心的假设/执念:1)我不希望努力之后失败,这笔不努力失败还要可怕 2)我不希望自己努力地去做我不擅长的事情 3)我对于被认为是有能力,聪明,并且与众不同有执念。
这种剖析的意义就在于把这些隐藏起来的执念客观的展示在你面前,这样你更能够思考。这里给我确定人生目标的启发就是,第一确实我要去寻找自己的长处,第二要去反击“努力之后失败,还不如不努力”的假设。第三,形成确定目标,不断修正,不断认同

人生目标是深思熟虑,过程可能是出乎意料

你想要成为怎样的人,你的人生目标非常重要,所以你不能把它交由偶然来决定。它需要你深思熟虑,精心地去构想,选择和管理。在你事先目标的过程中出现的机会和挑战本身具有不确定性,而我非常认可用战略性思维去面对这些意外出现的机会和挑战。确定目标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个事件。作者花了几年时间才最终确定人生目标。

人生目标三大组成部分

  1. 未来画像:你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发展道路上最终形成的样子的想象。它不是在未来某天兴奋的发现已经发展的样子,而是希望在未来的样子。
  2. 认同感:对于“画像”拥有强烈的认同感。这一步是解决如何使这些愿景在心中保持,如何才能忠诚于目标,如何可以真正做到献身于这个目标,从而引导你在日常生活中做出选择,告诉自己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作者每天花出晚上11-12点的时间,痴迷于思考为自己勾勒的未来画像是不是对,是不是我真正想要成为的人,这样会使你的目标更具有价值,逐步实现。确定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比较容易,但是真正把自己献身于这样的人却不容易。
  3. 标尺:它的标尺作用。用什么来衡量?作者的感悟:我们需要通过总体的加法来帮助我们看到全局。因此我们养成了对等级的感觉:统辖人数越多的人越重要。上帝的视角不同,他不需要通过观察总体来了解人类当中发生了什么,他衡量成就唯一标准就是以个人单位。当许多人以总体加法统计的方式(比如人数,获奖文章的数量,银行里的存款等来衡量人生时,对我来说,人生中最重要的标尺却是每个我帮助过的人,他们能够成为更好的人。正因为作者意识到这一点,他的幸福感和价值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