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随笔集——宜阳县董王庄乡赵坡小学教学点

用好课标

2020-11-25  本文已影响0人  西岩耕夫

赵老师新教育知行合一390:

宜阳县董王庄乡赵坡小学教学点

对课程标准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对课程标准的使用还不够彻底,实际上课标在教学中还有更为方便和深入的运用,特别是在统考的时候,试题从课文出发,实际上接着昨天的话题,可能更重要的是从课标出发。很有必要重新认识学习课标运用课标在教学中的作用。

首先课表的权威性,课标代表着整个国家对某一学科教学的具体要求。课标的内容必然是最本质的,最系统的和最精密的。试想若漏洞百出,怎样才能成为权威文件?从这一点上来说学好了课标,用好了课标,就抓住了教学工作的根本。抓课标远远要比抓教案抓作业更为本质。对课标学的不深入,用的不充分,就远远没有登堂入室。具有学习和运用课标的意识,是一个教师成熟的标志。

课标的第2个特点是整体性。以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标准而言。不重视课标,就是重视课本,也容易陷入各种语文材料的汪洋,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偏差。对整个教学必须有整体性的把握,怎样才能整体性地把握?课标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简洁而提纲携领的整体框架。掌握这一框架,顺藤摸瓜便可以很好的找到所有的教学细节。包括部编版语文教材提出的单元教学目标,已非常的严谨,如果从课标的标准来看,就会对单元目标更容易理解。不重视课标利用,和课标对教学的整体把握,在实践中就会做许多无用功。顾此失彼,尾大不掉。造成的后果就是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宝贵的精力,对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发展都是一种极大的损害。

课标的第3个特点是标准性。因为语文材料内涵的丰富性,教学中会不由自主的会拔高。有的时候即使拔高了,也很不容易觉察到是拔高了。有的时候因为考试等个人的修养等各个方面会轻视某一方面的内容,把某一方面的要求降低标准。比如说对说话训练的要求标准,在笔试中很难完全体现这一方面,往往被忽视,实质上他在整个语文的教学系统中是多么重要的一个方面。

教学忽而过左,忽而过右,这样的教学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效果不好。那么各项要求的高与低的标准线在哪里呢?就在课程标准上。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来进行。以此为基础根据学生的情况适当进行一些加减。在没有学生的各种讲课比赛中,所呈现出来的应该是一个我标准的要求。

课标的第4个特点是系统性。课标作为一份权威性的文件,他不可能把所有的内容都面面俱到的讲到,用词简洁,特别是各个方面之间的关系,需要读者自己去用心体会。语文课程标准一般分为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实践性活动等等几类。

要注意纵向的系统关系,还要注意横向的系统关系,纵向的系统关系很好找,瞄准三个阶段,我们可以就某一点比较,三个阶段的不同要求递进变化,这样对整个发展过程就明了一些。

横向的关系,不容易看出来,而这一点又相当重要。比如说第一学期的一二年级的这个课程要求,识字,特别是识字与拼音的关系与写字的关系与朗读课文的关系,与说话训练的关系思考与认识事物的关系,与思想教育的关系等等都需要进行横向的联系。每学期的实质上是有一个侧重点的,首先必须要抓住侧重点,然后要注意各个方面是怎样来协调合作,完成这个重点任务。比如说一年级上册重点任务识字写字朗读等等。比如说识字首先它要依靠拼音拼,熟练就解决了音的问题,它要掌握常见的偏旁部首,对认识字形有好处,他要掌握字的基本写法,能够把字写好,写端正,对加深字形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帮助识字是有极大好处的,识字还有词义的掌握,主要是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来实现的,要读出字意,不能只是念出拼音,还要提一点高要求读出感情。不仅在课文教学中要完成识字任务,在和大人一起读,在晨诵中实质上有一个主要的任务就是识字。

识字条在课本中所占的地方很小,就那么一行一小条,但是他却是整个年级上册的一个重要的任务,所有的从横向联系上可以看出都是为识字服务的,从纵向联系上来看识字非常重要。一年级的识字量达不到标准,那么到二年级他学习课文难度就很大。一年级的识字质量不高,到二年级就会出现一个特殊的现象,读课文只见学生读出字音,不见理解内容,写作文不会用词不会写,困难重重。做起考试来阅读题不会做,作文也不会,前面的一些知识题,理解起来很困难,到高年级想把这一块补起来难度很大,因为识字量太大了。

所以低年级段的重点,就是一个高质量的识字的要求,其他拼音书写课文朗读组词,积累词语,大量的课外阅读,都是为识字服务的。把实质的比重降低了,把主要精力关注到其他的方面,就会发现到高年级会造成困难重重。其他的内容比重降低一些,只要识字掌握的好,其他都是可以补起来的,比如说朗读组词书写等等。特别是对字义的掌握上,这个是需要一个长时间的积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他同时又与学生思维的发展认识事物认识世界的发展紧密相连。这个巨大的复杂的过程,不是说到高年级用一两节课,一周两周就能补起来的。就是把形声字的规律讲得再透彻,也于事无补。因为除了汉字的规律性知识以外,还有那么多1000多个具体的汉字,如何能让学生补起来呢?

经过一些纵向的横向的联系,就可以准确的发现,从系统中来认识就可以发现课标有许多的言外之意,需要悉心的体会。

这样的好处是对语文教学工作有整体性的把握,不至于说这个老师爱好写字,他就把写字这一项给夸大了,那个老师爱好朗读,他就把朗读那一块给夸大了,这个老师偏重于课文的理解,他就把理解给夸大了,这些都是不恰当的。

还有是纵向的协同关系,低段往往是高段的基础,有些内容在低段必须打牢固,如果不牢固,高年级就可能无法进行,比如说第一阶段主要任务,是识字写字的本领,朗读的能力,这些认识基本的事物,这些都是需要,打得非常牢固的,特别是大量的识字。

课标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课标的学习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因为课标表达的简洁性,实际上需要从通过教学的过程不断的去丰富加深对课标的认识。应该把课标摆到办公桌上,每一次在教学中遇到困难的时候,都要回到课标上去,都要先到课标上去找一找答案。这样把具体的教学情境与课标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对课标的认识就真正起来一种非常深刻的变化。比如说前两天一年级小学语文,一个口语交际的教学,突然让我感觉到口语学生的水平应该是在没有入学以前,口语水平应该是已经达到了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与拼音学习课文等等内容相分隔有独立性,这种独立性是可以让他超前发展的,于是又深入的分析了这个问题,当我回到课标上来看的时候,可以看出在一二年级的课标上清清楚楚,对这个口语交际的表述会发现非常准确,对口语表述的要求就是要高于识字理解课文。但是如果我们在学习的时候没有联系具体的实际来学习,往往会对一些表述视而不见,很难准确理解它的含义。在教学中不断的去运用课标来验证教学中的问题,去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就是这样,越学越深刻。

课标的另一个用法,甚至可以把它当做一种评价的一个标准,都要面临一个评价的问题,那么怎么样来认识这个评价,实质上评价都是按照课标来进行的,在复习的时候完全自己可以对照课标来出一道题目来测试。比如说你以一六年级第一学段的标准,就完全可以逐条的对照课标上的要求来设计几个题目,比如说对识字量的检查,对笔画的检查,对偏旁部首和结构的检查,对朗读课文的检查,对默读的检查,对理解内容的这些检查,对口语交际的检查等等,都是可以的,如果我们这样来考虑,我们发现各种期中期末考试试卷,他的出题方式和范围是紧紧依靠课标的。

语文教材在我们深入到每一篇具体课文的教学上,往往容易迷失到具体的语文材料中,这时我们拿来课标,就很容易的找到我们运用这个语文材料,我们当下这个年级应该完成的教学要求是什么。

课标对把握小语教学各个流派的作用,有很多语文教学流派,但是如果没有从课标的角度来观察各种教学流派,往往会被各种具体的内容不同的表述方法所迷惑,从课标角度来看各个教学流派的主张,就会发现他们往往是在某一方面做得比较充分,比较有心得。如果不从课标来出发,往往会出现神仙打架的现象。这些流派都做得非常好,但是很容易从一个流派的角度去攻击另一个流派,搞得我们无所适从。有了课标,就能够用课标这种大网,把各个流派的优点兼收并蓄,并去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创造出自己的教学风格。

从语文课程标准来观察新教育的实验,也可以发现其精神本质的相同之处。

语文课标它是学科教学的权威性文件,我们不能仅仅把它高高的束之高阁,非常尊重,一定要让它走下神坛,把它运用到具体的教学中去,讲课时用,备课时用,有疑问时来找他,考试前复习也找他,学习优秀经验来找他,实行新教育也来找他。课标就成为我们的教学服务员,就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进行开学前的大备课时,运用课标,对学年的总体目标,对学习目标,对单元目标里面的纵横关系,有一个整体的框架认识。这样在备到具体的细节之后,就会很容易做好了。

课标掌握得好,就有了胆,无惧考试的风吹草动,不被假象迷惑。一学期两学期好象课标指导作用不大,但如果接一个班,教六年,这个问题就大了。有课标指导和无课标指导,相差很大。

不重视课标的应用,工作就无法持续的走向深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