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19

2017-09-19  本文已影响0人  桥妹

老舍先生:

见信好。

1936年,您快到四十岁的时候,在《论语》第一百期发了一篇文章《我的理想家庭》,讲您的理想家庭。八十一个春秋过去了,这个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封信,我想和您聊聊我理想的家庭。

    如今的人们啊,农村人拼上上一代上上一代也要在城市有自己的一个四四方方的楼,而有钱人会在农村选一块顶好的地,建自己的小别墅,每逢节假日,便来乡下度假。

    我一直在乡下生活,我还想在乡下继续生活下去。我想在半山腰山,有一栋两层的小楼。

      楼上,一间书房,两间卧室,两间客房。楼下,两间卧室和一间厨房,一间客厅。

    书房要带落地窗,安置一个单人的小沙发,一个茶几,一排自己打造的通顶的书橱,下面是实木柜子,铺上垫子,可以坐,也可以躺,一个人时,就坐在沙发上,品茶品书,一家人时,就盘膝而坐,或自读自书,或交流讨论 。卧室要我们夫妻一间,儿女一间,老人两间。卧室里,我喜欢刚刚好的席梦思床垫,不会像炕那样硬,也不会像蹦蹦床那样软,一切都刚刚好。简单的黑白色调,不奢华也不寒酸,一脚进去,就想来个葛优躺。

        客厅要大而简洁,既用来待客也用来一家人娱乐。不要电视,不要平板,不要各种电子产品。有一张长长的桌子,两排板凳,可以一起读书,作画,写字,烘培,捏泥人,玩沙子,都好。一间厨房,西式厨具,中式厨具都一应俱全。折叠靠墙的餐桌,七八个餐椅,再预备两间客房。

      院子嘛,一棵葡萄树,葡萄架下是凉台,一条石子小路,两旁种些可看可吃的植物,两棵苹果树,两棵树中央栓个秋千,空地里一畦小葱,一畦韭菜,一点彩色辣椒,几株西红柿,一排黄瓜架,家常菜,想吃什么,就种点什么,纯绿色,干净卫生。

      人嘛,我喜欢人多,但也不要太多,现在这么多就很好。奶奶,公公婆婆,老公,儿子女儿,四世同堂,羡煞旁人。奶奶和儿女负责热闹,说说小曲,唱唱跳跳。公婆闲不住,整理院子交给他们最好了,领着孩子除除草,捉捉虫,如果喜欢,做做我不会的饭菜,比如窝窝头,饸饹,蒸年糕一类的,也很好。我和老公收拾家务,一起做饭,一起洗碗。一起整理客厅,厨房,一起洗衣服,晾衣服。周末一家人一起去购物,去游乐场,去书店,去大大小小的博物馆。孩子嘛,女儿嘛,不必十二三岁,六岁也挺好,儿子嘛,三岁就三岁吧,既会讲话,又胖胖的会淘气,的确是最好的年岁,我也喜欢这个年岁。女儿帮着照顾弟弟,偶尔一起调皮,一起淘气,奶奶也一直九十岁,身子硬朗,儿孙绕膝,颐养天年。

      在乡下呆惯了,我的确喜欢乡下的生活,也并不盲目跟风攀比,在乡下,不过于张扬,进城里,不过于老土。老人健康利落,整体看起来精神抖擞,孩子,爱说爱笑爱闹。闲暇时光,白天,一家人爬爬山,看看山顶的风景,摘个花花草草,晚上,葡萄架下喝喝茶,聊聊天,晚上看看月亮,数数星星。孩子们或荡秋千,或依在身边,听着蛐蛐唱的夜曲。

      至于,您说的要在北京,这个困难,北京房价太贵了,像这样一套房子,我得再奋斗几辈子呢。在中国嘛,我也想是在中国,老人家年纪大了,还是恋家的,中国就是家。于我,偶尔带孩子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就好,家,还是要在国内的。

      八十年过去了,很多地方,很多思想也都有所变化,高科技产品也都应有尽有了,我喜欢这些方便生活的产品,让我们节省出更多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比如洗衣机,比如汽车,比如手机。可,更多人更愿意回到您那个时候。因为那时候的天蓝,水清。

      我理想的家庭,融入了您那时候的淳朴自然,和惠民的现代产品。互敬互爱,母慈子孝,一生一世一家人,半醉半醒半浮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