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学习中有趣的事
为什么我叫笨笨?
我的前半生大部分时间是吃饭睡觉打豆豆,全凭运气。我的家人实在不忍心用动物来称呼我,在家昵称小笨蛋。在学生生涯期间,由于我在课堂上大部分都是在睡觉,为此老师喊我回答问题的时候,我都是一脸懵逼,我的同学们不好意思喊我傻傻,他们说笨笨比较适合我。从此我在江湖上有个名字叫笨笨。
为什么来参加DISC双证班?
今年年初跟我上司闹得不开心。觉得她不懂我,我也不懂她,我们之间越来越陌生了,力量是发散的,而无法集中。刚好阿蔡跟我说有DISC商学院。我听到的第一反应是DISC是个什么鬼呀?上了商学院,拿到了自己的测试报告。嗯,说的还蛮准的。上双证班就可以拿到那个价值6万多的测评软件,这才是吸引我的地方。我从上本科起,就好奇为什么一群有特别能力的人在一起,反而容易面和心不和。有了这个软件,终于可以满足好奇宝宝的好奇心了。所以我决定要加入双证班。参加了线上商学院,买了十点课堂。哇,双证班的牛人好多。不怕聪明的人 不怕勤奋的人,最怕聪明人沉下气认真勤奋着。从此我决定开启学霸的模式。自己感兴趣的翻转课堂都会去听。报名被海峰老师抱入第三季官方群,8月份的翻转课堂,我居然都听了。有时候在上下班的路上听,有时候在慢跑的时候听,总之安排好时间来学习,学习是件非常享受的事情。我现在能坚持每周看2~3本书。当然每周有一本书,必定是不烧脑的,我只用负责欣赏美。
还记得写给自己21天后的信吗?
我没有写。当时对我来说,参加完双证班无非就是多了两个证和一个测评软件。我也没有想过我的生活,工作会发生变化。更加不会想我的人际关系会发生变化。恰恰是因为参加了双证班,对6800的门票比较在乎。在参加双证班之前,商学院结束之后,我特意降低了自己的S值。而在双证班的两天时间内,我试着将自己的S降至极限,发现一点都不开心。所以两天的面授课结束之后,我又默默的将自己的S调高,也觉得开心多了。没上双证班之前,我给上司贴的标签是DI,上了双证班之后,我给她的标签是对我是IS,而且S是爆表的。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我们之间会有那么多不愉快?我是高D高C,没有任务对我来说很难受。而她对我太S了,大部分的不愉快是由于我们的关注点不一致造成。我开始了解她懂她并感激她,对她也相应多了一些S。从双证班毕业开始,我们现在相处的很愉快,我不再对她那么苛刻,她也不再觉得我很难理解,我们现在开展工作齐心协力,团队凝聚力明显呀变好。在跟朋友相处的过程中,也会及时调整DISC比例。以前觉得一切都是不可动的,现在是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从深圳回来后的第一天跟“板砖”朋友约饭,无意中调戏了“板砖”。
为什么要申请助推?
在大合唱的时,想起了9.1号那天不要不愿意来上海。毕竟半年前朋友们就约好了今天一起吃饭,可我又不想错过成甲老师的分享会,更想早点到,保证精力充沛第二天烧脑。挣扎了很久,最后还是来了。室友潘洁在火车站等我,匆忙赶到火车站,发现跟她邻座,相谈甚欢到上海,跟徐芳汇合,顺利到达会场,第一时间见到了我的助推小凡(第一次勾搭小凡就要跟她做死党,死党只能在新生里找,我还是放弃,厚着脸皮抱住了她的大腿,好在她是助推,成功粘牢。还跑去跟死党琥珀川说选小凡)。小芳姐见到我也是蛮惊讶我的测试报告I低到爆表,她立马安慰我,你现在状态很好就好,谢谢关心,么么哒。做波浪线的时候,我感受到了左右的力量,感受到了大家爱的传递,眼泪吧嗒吧嗒在眼眶里打转。那会我想我去52复训,我可不可以尝试申请下助推。回到杭州后,立马跟Yuki馆长联系,得到她的肯定,第二天我就写了助推文。Yuki给我回复的时候好小心翼翼,我其实不在乎有没有申请上,反正我已经订好了去深圳。能申请上助推,那是大家太宠我;申请不上,就到深圳面基,然后吃吃吃。过了10来天,Yuki馆长告诉我深圳新生破百了,她跟海峰老师申请我做助推了,问我有没有信心?我犹豫了10秒,毕竟我的D不低,我也怕我做不好。还是很肯定地回答她可以,我想我的S也不低,我应该能做到。特别感谢Yuki、望娣大师姐、海峰老师和所有助推们对我的照顾与包容。
做助推有些什么收获?
在第二周解读报告的时候,我有点坚持不下去了,觉得全是问题。可一想到我做助推,我还是得学着去解读报告,红宝书翻翻看看,在深圳也请教大家怎么解读报告,听别人解读报告,新技能get(自认为的)。由于要带领组员复盘,不断在提高自己的人际敏感度,总担心没法带大家复盘。可能是因为有压力,自己的成长也特别快,在面授课的2天内,我发挥着S陪伴大家,发挥着C分析问题,发挥着I跟大家互动。也因为这次做助推,大体上明白了开一次双证班,有多么的不容易。因为参与,因此了解,更加珍惜。因为住在小荻老师家,也看到了小迪老师有多么的暖心,有多么的为大家付出。做助推虽然累一点,却是让我快速成长,收获比付出更多。
解读报告
第一次参加磨课就是跟着郭强总解读报告。之前解读报告还是蛮迷惑的,虽然在深圳,也跟着大家学习了一些,但总感觉总是哪里还差一点。在郭强总的解读下,感觉一下子清晰了很多,解报告的能力未必见长。磨课时,我也回忆了一下,我们团队演练的情景。那一天我们吵得不可开交,最后定答案也是蛮困难的。用软件分析了一下,也蛮符合我们那天演练的情况。所以我也明白了,在解读报告的时候,需要考虑被解读者的身份,职位等。解读报告时用正向词汇,环境是在工作场景。首先解读一分钟,赢得到别人的信任,再接着探究继续解读。
想都是问题,做才有答案。
DISC学习中有趣的事 DISC学习中有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