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青椒计...勇气读书会 |《教学勇气》

我的勇气之《教学勇气》-勇气读书会第八期分享

2019-03-09  本文已影响8人  杜尔伯特095高媛媛

      非常荣幸能够在互加勇气读书会第八期和大家分享我的读书感受。在寒假开启的互加计划勇气读书会活动,我已经闯到了第55关了。那么在参加勇气读书会之始,我选择的第一本书就是帕克·帕尔默先生的教学勇气这本书,我选择用勇气开始读书会,用坚持永不止步。

我的勇气之《教学勇气》-勇气读书会第八期分享 我的勇气之《教学勇气》-勇气读书会第八期分享

      第一章教师的心灵—教学中的自身认同和完整

      第一章中帕尔默先生说到“30年来,我努力探索教学技巧,我上的每一节课都是这样的;我的学生和我,面对面地进行一种古老精深的、被称之为教育的交流。我掌握了的教学技巧虽能应付,但紧紧靠技巧是不够的。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时,唯一能供我即席利用的资源是:我的自身认同,自我的个性,还有身为人师的“我”的意识----如果我没有这种意识,我就意识不到学习者“你”的地位。因此,帕克.帕尔默认为: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教师的自身认同与完整。那么,什么是自身认同与完整呢?帕克.帕尔默认为“自身认同在于构成我生活的多种不同力量的汇聚”,“自身完整与这些力量的联合方式有关,使自身完整协调,生机勃勃,而不是七零八落。”

我的勇气之《教学勇气》-勇气读书会第八期分享

        第二章 一种恐惧文化

    我想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有自己恐惧的事物。那么,关于恐惧,作者是如何论述的呢?作者是这样说:“我总会恐惧,但我不必置身于我的恐惧之中—因为在我的内心世界景观中还有我表达和行动的天地。”我想这里所说的就是面对真实的自己,真诚对待存在的恐惧,而不是用另外的手段掩饰或躲避自己的恐惧。

    其实在我们身边经常会有老师抱怨现在的学生多难教,现在的学生一届不如一届之类的话。帕尔默在书中也谈到了这一点,看来这是世界性的问题,他还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症结所在:“在任何受困扰的职业中,责备当事人是惯有的防卫手段,而且这些陈词滥调方便地减轻了我们队学生问题应负的一切责任—或者说减轻了解决学生问题的责任。”文中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解释这种看法的不合理。

    在这里,作者强调了自己的想法。教师走进学生不是说教师要获得学生的认同和喜欢,并以此作为自己工作的动力。教师能够为学生设身处地着想,因而获得学生喜欢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教师不能够为获得学生的认同和喜欢迎合学生,“它使我去迎合学生,使我丢掉了我的尊严和我的方式”。教师走进学生,帮助学生时为了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说白了就是为了自我的提升和生活的完整,“我们习惯的诊断方法容许我们靠责备受害者来忽视我们的弱点和无能”,所以我们帮助学生根本的目的不是受到学生的认同和喜欢,这顶多算是一个附加值,有或无显然是另外一个层面的事。

我的勇气之《教学勇气》-勇气读书会第八期分享

      第三章 潜藏的整体—教与学的悖论

    帕克.帕尔默在开篇引用了一首诗歌:

        一切可见的事物

        都蕴藏着

        看不见的富足

        暗淡了的光

        谦恭的无名

        隐性的完整

        这神妙谐美的凝聚和完整

        是智慧、是万物之母

        是创造万物之灵

我想这作者是想通过这首诗,告诉读者认识到事物的完整性是多么惬意和美好的一件事,然和割裂事物完整性的想法和做法都毕竟破坏和谐,并带有撕裂般的痛楚。

一、悖论与教学设计

进行课堂教学环节的教学设计时,有六种融入教与学的空间去悖论张力:(作者以自己亲身的例子,做了具体的讲述)

作者总结了六种悖论,分别是:既有界限又开放;既愉快又紧张;既鼓励个人表达意见,也欢迎团体的意见;既尊重学生的小故事,又重视关乎传统与原则的发故事;既支持独处又运用集体的智慧;既是沉默的又是争论的。

可以看出帕尔默先生倡导的是一种多元化的悖论。

需要记得,在真正的教育中,沉默是学生需要,内心世界工作时,值得信赖的母体,最适合更深层次学习的一种媒介。

在教学中,我们所遵从的不是一个固定的模式,而是教师考虑怎样以自己的工作方式,将这六对悖论结合在一起。

帕尔默先生谈到:

1.一篇好的课文,既包含开放性的,包含界限 ,这些是由一系列清晰而又引人入胜的论题构成的,而开放性来自于以反省思维的方式探索这些论题。

2.提供给学生进入到他们自己的思想中,去探讨和思考的空间,真正的学习就发生了。

3.当不要打破学生的想法我打破沉默的那一刻,我阻止了所有真实学习的机会,当我的学生们知道我总是把自己的想法灌输给他们的时候,他们怎么会静心思考他们自己的想法呢。

4.沉默是一个非常很有价值的。我最感兴趣的沉默,却出现在讨论过程中沉默,观点形成时的沉默,或一个问题,提出,但没有引起即刻回应的那种沉静。

三,把握对立的张力

1.整体把握悖论的立足点,在教师的心里,我们无力去把握它不是因为技巧的缺乏,而是因为我们内在生命的缺失,如果我们想在被动的力量下教与学,必须接受心灵的再教育。

2.当我们尝试整体把握悖论时,所降临的,那种张力,并不是要固执的把我们撕裂,相反,它是一种让我们的心胸比自我更宽广的,敞开的强大力量。

3.每一个好教师,每一个好父母都在某种程度上学习在自己自由和纪律的悖论中协调平衡,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们和学生们都能够成为自由的思考和生活的人,然而同时我们也知道,帮助他们成就这种自由,需要我们在一定的环境下约束他们的自由。

4.在紧张状态存在的时候,我们必须忍耐,尽我们所能聚集各种爱,直到真正的紧张把一种更大的爱带入到教育情景中。

我的勇气之《教学勇气》-勇气读书会第八期分享

            第四章共同体掠影

    优质教育总是重视过程多于成品,优质教育会教学生成为知识的创造者,并能洞察别人所宣称的事情是否正确。而当教育共同体的市场模式,假定客户永远是对的时,无论它的问责伦理标准怎样恰当,它都不能达成优质教育的初衷。真正的共同写的特征体现于这一主张中,现实是共同联系的关系网,我们只有存在于这种共同联系中才能认识现实。

    真正的共同体代表着相当不一样的认知,在真正的共同体中,犹如真实的生活,不存在纯粹的知识客体,也没有绝对权威。

真正的共同体事实上是许许多多的共同体,遍布在广阔的空间,随着时间推移不断改变。当我们试图去了解真正的共同体的主体(比如课堂上的核心问题)时,我们就展开各种复杂的形式的沟通:分享观察和释义,互相纠正和补充,一时因认真而分开,接着又因达成了共识而结合。真正的共同的绝对不是线性的、静态的、分等级的,而是圆形的、互动的、动态的。如果运作的好真正的共同体就是通过论争,而不是竞争来推动我们的认知的。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可能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成为胜者。

作者认为,认知、教学和学习的共同体根植于神圣的土壤,教师需要培养一种神圣感。教育的发展依靠我们把神圣与世俗结合在一起,以便彼此间互相纠正、互相充实。很少人注意到越来越多的对“伟大事物”的不敬,以及这种不敬对未来教育和心智可能带来的可悲后果。在一个充满不敬的文化中,教育变得平庸了起来。“当什么都不再神圣、不值得尊敬时,我们最多只能达至平庸。”“而看不到任何值得我们尊敬的他者就是一切平庸的根源”,世界没有了神圣,内在景观将失去光彩而变得没有奥秘可言。缺乏神圣化的内在景观产生了一种降低我们认知、教学和学习能力的精神病——我们失去了惊喜的能力。在纷繁复杂的神圣景观中,惊喜常常不期而至,但是在非神圣化的世界里,人们对于这种不知何时而至的惊喜和新奇却感到恐惧,甚至以暴力回应,或设法以旧有观念来保护自己。

从我自身而言,在加入青椒计划之后,我选择认真学习课程,认真打卡,写简书,加入勇气读书会等等这一系列的获得,都说我自己的选择,那么我为什么要这么选择呢?因为我希望提高自己,正如帕尔默先生所说的,要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理念,这样才会对自己的教育生涯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理解的帕尔默先生眼中的志同道合的共同体就和我们的勇气读书会这个大团体一样,我们的共同目标是“读书”,每天的读书以及每天的打卡!都是我们的心中有一个既定的目标,这就是我们完成这个目标的行动。那么我想,只要你的目标明确并且是正确的,那么你就要行动下去,成功就在前方。

我的勇气之《教学勇气》-勇气读书会第八期分享

      第五章教学于共同体中

  《教学勇气》第五章《教学与共同体中》有这样一段话:“课堂既不应以教师为中心,也不应以学生为中心,而应以主体为中心,在真正的共同体模式中,课堂上教师和同学同时专注一件伟大事物,在这样的课堂上,让主体——不是教师和学生——成为我们专注的焦点,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的最优物质获得融洽和超验升华。”帕克·帕尔默说得多。,教师的满堂灌不合时宜,学生的满堂言有些荒唐,惟有师生专注于一伟大的事物,惟有师生的教育最优物质获得融洽和超验升华的课堂才是最美的课堂。帕尔默先生向往的是:学生、教师、学科三位一体的精彩课堂。

    然而在我们实际教学中,还是教师讲的多一些。要么就是满堂言。我们没有勇气寻求伟大事物,没有勇气以伟大事物为主构建一个学习的共同体。当学生发言离题遥远,我们恐惧完不成教学任务,恐惧使我们与学生、学科保持分离。于是教师越俎代庖,慌里慌张、糊里糊涂讲完课,冷落了学生的心灵感受,冷落了“伟大事物”,让“真知”尴尬地站在教室门外徘徊。要么学生发言,教师无所适从,盲目肯定。让真理游离与教室外,让新知在书本上躺着不动。教学勇气何在?扪心自问,这时候,我们需要呼唤灵魂的回归,一起去寻求共同体的存在。是的,应该有勇气去创建最佳的学习共同。

我的勇气之《教学勇气》-勇气读书会第八期分享

        第六章学习于共同体中

    第六章里有这样一段话“只有学习能令你的思维永不枯竭,永不孤立,永不受折磨,永不恐惧或怀疑,也永不会起后悔的念头。学习这东西最适合你。”

    每次读到这儿,我都很感动,即刻充满了力量。是啊,只有学习,才能让我们思维永不枯竭,永不孤立,永不受折磨,永不恐惧或怀疑,也永不会起后悔的念头。非常感激帕尔默先生关于学习重要性的论述,我十分赞同帕尔默先生的想法,教师这个职业更应该是时时刻刻都在学习的一种职业,你若不学习就会被不断更新的知识所抛弃。又谈何教育学生。

我的勇气之《教学勇气》-勇气读书会第八期分享

        第七章关于教育改革

    在本书的第七章,作者试图在为我们指明出路,简单说就是:心怀希望教学,过一种不再分离的教师生活。大的环境我们无法改变,自身可以自己把握,当我们沉浸于抱怨,甚至是由抱怨而生发“怨恨”,是一种消极的态度,不利于自身的发展。要想发展,我们必须心怀希望,只有希望,我们才可能看到神圣、看到尊敬,引书中所言:在我们的眼里,“当什么都不再神圣、不值得尊敬时,我们最多只能达致平庸。”

    而如何“不再分离”!作者试图通过提取一般运动本质上的特点的四个阶段来告诉我们,从自身开始变革。

    第一阶段:我们要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会判断是非与对错

    任何人强加于我们头上的惩罚莫过于我们在自我泯灭的妥协中的自我惩罚。

    环境可以令我们不开心,但我们首先要知道自己是谁?我为何而工作?正如作者所言:“人们站在选择的十字路口:要么,一直让自我枯萎,要么坚持呼唤美好生活和优秀教学之来源的自身认同和自我完整,必须在两者之间进行选择。”枯萎还是发展,是个问题,关键在于自我。沉浸于抱怨外在环境的过程,正是自我枯萎的过程。

        第二阶段:组建志同道合的共同体。

    孤单者似乎觉得只有自己孤单,那是因为你不敢或者没有进行孤单的表达。孤单在内心,是一种封闭的孤单。当然,对于表达,大多时候我们会心怀恐惧,因为它时常会招来指责。如果没有承受可能指责的耐力,你就不可能有表达的勇气。积极表达,勇于表达,是组建志同道合的共同体的第一步。

        第三阶段:走向公众。

    任何变革都不可能是温室中的花朵,见不得大风大浪。必须要靠走向公众,来接受考验,并在考验中通过反馈而及时的调整。在实践的考验中完善我们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走向公众是一种开放的心态。

    第四阶段:基本认识应该是这样的,任何人所能够提供的奖赏都比不上他们自身按照自己的本真生活所获得的内在奖赏。

    幸福是每个人毕生不懈的追求,而幸福是主观的。他的幸福加诸你身可能是一种痛苦,而他的痛苦对你而言则可能是幸福。关键在于自身的追求。

    回归主题,教师的幸福在于自我认同和自我完整。经历以上四个阶段,从自身开始变革,我们才有可能过一种不再分离的生活。真正的道理都是相通的,也许帕尔默想要表达的也就是陶行知先生主要的思想:“知行合一”!

我的勇气之《教学勇气》-勇气读书会第八期分享

    通过走进帕尔默的内心世界,走进每位教师都需要的《教学勇气》。我深刻体会到了教学勇气的重要性,每位教师都需要教学勇气。通过共同体的帮助,锻造自我认同与自我完整,在力量场中升级教学勇气。愿我们每位教师都能够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找寻到自己的教学勇气,在教学体验中不断探索,不断思索,在教学共同体中不断升级优化。做一名有勇气,紧随时代步伐,紧扣教学改革的有勇气的新时代好教师。

我的勇气之《教学勇气》-勇气读书会第八期分享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