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税知识学习政策解读

如何培养财务人员的数字敏感度

2019-07-16  本文已影响28人  MandyGeng

        在我们会计工作中如何培养对数字的敏感度?很多时候我们对数字没有多大概念,我们虽然知道计算规则,比如150-50=100,知道如何计算固定资产折旧,但是却不知道这个数字背后的含义。现实职场的工作是服务于商业社会的,每个数字背后都隐藏了特有的含义,要么代表了一个资产(可以是有形的或是无形的);要么代表了一项债务或是一项资本。总之一个数字背后都有其对应的东西,这就是数字的敏感性。

既然每个数字都有对应的东西,那它就要符合自然界、符合我们这个社会的规则,而不仅是数字的规则。会计行业中特别讲究这种东西,各种各样的数据代表的是商业的行为,数字背后的商业行为要辅助现有的商业决策,所以作为财务我们要培养数字的敏感性。

再开聊之前先导入一个职场的案例:

某公司的财务总监A负责付款审批(报销费用、年会费用、采购费用等等),当然他前面还有其他人签批(B、C、D)。

如何培养财务人员的数字敏感度

这个月行政部报销一笔5万元的清洁费用。行政专员提交费用申请,行政部门负责人签字确认(有这个事情,而且的确要本月付款);签完字审批单就流转到财务部门,基层财务人员C确认签字(审核附件支撑是否正确),并及时记账;财务经理B审批确认(看一下账务处理有没有错);最后到财务总监A的手里,做最后的把关。这个时候如果你是A,你会不会从头看一遍呢?当然A有可能会看,也有可能不会看。什么情况下会不看呢?当然是他心里有把握,有底的时候。因为他知道公司一个月发生的清洁费大概就是5万元左右。但是如果申请单上的金额是8万呢?那是A肯定都不用细看,就会说:“哎,怎么回事啊?你这个有异常,经理B你去查查清楚好不好,差别太大的你写清楚原因。”两个不同的数字,引起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这就是数字敏感性的存在。

      月初税务会计D,计算每个月要交多少增值税,做税务申报,算出来之后交财务经理B审核,然后财务总监A审批,A审批完最后总经理审批同意,确认支付税款。

如何培养财务人员的数字敏感度

公司税务会计D工作两年,数字敏感度不够,以前工作中也被B讲过多次,但是每个人的成长速度不一样,还没有修炼到家。这个月,刚好财务经理B休假了,D计算完税款之后直接找总监A审批。

A一看报表5秒钟就发火了:“你怎么回事啊,我们去年一年的税款才1200万,这个月怎么就400万了?回去检查去。”

D回去之后就在想:“怎么回事啊?我很用心计算了啊。我知道B不在,怕出错,更是特别谨慎的计算了啊。”

结果查来查去发现问题了,400万确实多了,本月实际应交的增值税是115万。问题再哪呢?原来400万是1-4月的累计数,D把累计数填到了本月数去了。因为没人给她检查,她自己又检查不出来。这个时候财务总监A一看就发现了数字的逻辑性不对。

大家回想一下你们工作中有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辛苦做了半天的报表被上司几秒钟就发现问题。当然有的财务总监、财务领导不会像A这样当场发火,可能会笑眯眯的跟你说。有的话就是你的数字敏感性不够。那财务人员如何培养数字的敏感度?接下来从以下四个方面分享一下:

第一:数字和财务的关系。

数字和财务的关系。我们知道差旅费报销时:出差有火车票、飞机票、住宿费、外地餐饮费等,这就形成了一个数字,一趟回来费用5000元,就要填写报销单申请报销,单子审核过后要付钱做账,这就形成了财务报表上差旅费的一个数字。财务报表就是有这样的N多的数字构成的。这是财务的基本做法。任何一个经济行为体现在公司里面只要跟钱、数字有关都会最终以财务报表的形式体现出来。

如何培养财务人员的数字敏感度

D要申报增值税的案例中,我们发现有三个数字很重要:第一个数字1200万,为什么A一下字反应出来了1200万呢?因为去年一年的增值税纳税总额1200万是这家公司会计的常识。

可以说每一个做到财务经理、总监的人对于她所服务的企业都有一个会计的常识。这样说可能大家不太理解,我们换个方式来说,你现在问你们的财务经理、财务总监公司的收入、利润、成本、税收、毛利率,增长率等等这些重要的指标,他们脑子里是清清楚楚的,这不是因为别的,就是因为会计的常识。

大家反思一下自己,处于自己的职位,你们有多少的会计常识呢?我们经常讲我要学点东西,特别是会计小白最容易说:“我去这家公司工作主要是考虑到能不能多学点东西,让自己有所成长。”那么现跟大家有没有发现,会计常识就是我们大家要学的东西。不要以为高深的会计理论才是我们要学的,理论虽然要学,但是会计的经验、会计的常识才是基本的。 

实例中的1200万是会计常识,D辛苦算出来400万是第二个重要的数字,它是现实数字,也是一个具有故事的数字。财务总监A一看这个数字不对,400万跟实际的情况发生矛盾了,也就是这个现实数字违背了会计常识,肯定有问题。这就是数字敏感性,背后有会计常识的存在。D最后重新算出来的数字115万是第三个重要的数字,财务总监看到115万,为什么给她签字了呢?如果不是年末的话,假使D一开始出来的数据就是115万,B不在,A很有可能都不细看115万是怎么算出来的。因为他看到115万的数字,心里一想去年是1200万,摊到每个月就是100万,100万有个升降的幅度,可能是今年的业绩增长了。所以D算出来的115万,就姑且不看算的究竟对不对了,即使不对下个月再调整就是了。

我们经常会发现有些财务总监、财务经理整天说说笑笑,好像没什么事情,那是因为他们的数字敏感性高,很多事情他们一下字就处理完了,就有时间去做别的事情。这是我们要向财务总监学习的很重要的点。

1200万、400万、115万这三个数字就构成了三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是会计常识,第二个是现实的数字有没有违背常识,第三个是需要修正到会计常识的可理解范围之内。115万就是100万可允许变动的范围之内,这三点非常重要,贯穿于整个财务工作当中。

如果你是应收会计,起码闭着眼睛就能说出应收账款的余额大概是什么数,这就是一个会计常识。你这家公司是制造业,去年应收账款大概是1200万左右,如果今年某一个月做出来是2000万,那你第一意识就应该是“我是不是做错了?”然后去检查,这样你上报领导的时候,领导对你的印象会非常好,因为你经常不出错啊。其实不是你不出错,而是你自己已经检查过了。做费用也一样,每个部门,每个月大概会产生多少费用,都在掌握之中,都是会计常识。做到经理掌握的会计常识就更多了,我们的费用、应收、应付、资产、负债、利息每个月大概多少钱,知道的清清楚楚,这就是每个人的经验,每个人常年积累下来的会计常识。

讲了这么多,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想提高对数字的敏感度就要先修炼你的会计常识。

第二:数字对财务的重要性。

数字对财务就好比空气对动物的重要性,关乎生命,如果你不喜欢数字而去做财务、做会计,你是走不远的,说不定做个一两年或是一段时间就转做销售了。数字就是财务的空气。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分析一下财务和会计整天做的事情是什么:固定资产管理、费用报销、税务申报这些都是数字的来源,财务部门有很多岗位,每个岗位职责不同,职责不同每个人负责的东西就不同,每个东西的最前端其实是不同的业务,我简单的来分一下。不同的业务部门产生不同的数字:销售、采购的业务会产生应收、应付;生产部门会产生成本或是存货;研发部门会产生无形资产、研发费用;后勤部会产生人工工资等等。每个部门都会产生对应的费用。

如何培养财务人员的数字敏感度

大家发现没有,财务部门一天忙到晚都在干一件事情,那就是在记录各部门的商业行为。

如何培养财务人员的数字敏感度

财务的任务就是把商业行为转化成财务的数字,最终形成财务的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等)。财务的报表又用来支持明年的商业决策。老板通过报表可以发现:公司有1个亿的资金,那明年可以用来做一些投资,让闲置资金动起来,钱生钱;原先投资的项目回报不怎么样,可以调整策略;应收账款周转不灵,要剔除一些坏的、差的客户。这就是用财务数据来支持商业决策。

所以,要培养数字的敏感度,就要了解每个数字背后的商业行为。

第三:只会算数的财务不是称职的好财务。

财务人员只会算数是不称职的。一个称职的财务不能只会算数字。比如财务人员C她每月统计应收账款,知道应收账款每个月的余额,余额可以分解成多少公司也知道的清清楚楚。她是不是只要每个月按时把应收账款表提交给领导就行是称职了呢?

如果公司的应收账款常识是1200万,这个月她统计的是2000万,就这么提交了,总监一看报表,5秒不到又要挨骂,回头一查,统计重复了。

公司使用ERP,前面下单的人同一家公司使用了不同的编码。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可能是这个客户不是经常有业务往来的客户,可能2年前有过合作也有可能这个公司改名字了,但是业务员不知道,申请编号的时候重复了。那你在做应收账款统计的时候有没有合并同类项呢?做一名称职的财务,计算应收账款的时候要检查有没有算重复,有没有算漏了。

大家想做一个称职的财务,培养自己的敏感度,可以列出自己岗位的关键指标,每一天都看看,感受每一个数字背后的支撑和逻辑。

第四:要讲清楚数字背后的故事。

当D把税表做出来的时候,面对400万的增值税他从来没有想过数字背后的故事。我们整理的财务数据的来源是商业行为,财务数据最好反哺支持公司的商业决策。从业务到财务数据其实有5个步骤:

如何培养财务人员的数字敏感度

报表前的工作就是会计核算,报表后的工作主要做两件事情。第一是解读、分析:像预算、财务分析是报表后的岗位,对报表的各个指标进行分析,讲出他的原因。第二件事就是检查。其实很多公司都是一边做分析,一边发现问题,发现这个月少计提了什么,某项成本漏结了,月结结束后还在动成本。为了尽量减少这种情况,很多企业会在之前做个预估;或是做个月结时间进度表,按着时间进度表去一项项完成。

报表后的工作要用报表检阅和分析的角度去验证数字的准确性。尤其是管理不是很好的企业,应收账款经常挂错科目,或者是挂错对象。因为他搞不清楚数字背后的故事。这家为什么是200万的应收,为什么没有按时回款。知道200万应收背后故事的人就会跟领导说:“这个200万是因为这家企业在XXX项目上砸的钱,导致资金断裂了,预计XX时候才能回血、回款。”

一个好的财务领导能把这些数字背后的故事说的清清楚楚。在举个例子,经常会发生税务人员对某一家公司进行稽查,做税的会计就很害怕啊:“又来稽查了,说我这个地方不对,那个地方漏税,哪有啊,我怎么没有发现。”基层的税务会计就报给领导,领导一听,这有什么啊,我来应付。稽查人员来了,财务领导劈里啪啦解释一通,OK,过关了。因为他讲清楚了数字背后的关系,讲清楚了数字背后故事及逻辑性,说明了数字代表的商业行为。稽查人员一听,哦,没有漏税啊,商业行为的性质原来事这样啊,对应的合同有,对应的纳税时点、计算也准确,那就是真的没问题了。

如果你是基层的税务会计,你有没有读懂数字背后的含义?你能跟税务局解释数字背后的商业行为么?如果可以说明你是很OK。应收、应付、税务、资金的管理、出纳、预算的分析等等,只要是每一个数字,我们都要能讲清楚背后的含义及故事。这里推荐给大家一个做法:报表报送前,先拿铅笔对着每一个数据,在能过清楚知道其背后含义的数字后面打勾,符合你的会计常识的数字后面也用铅笔打个勾,自己先验证每个数字的准确性,确保准确。全部打完后再发送。

最好我们总结一下前面讲的例子中,包括了四个层次的岗位,每个层次的岗位都要讲清楚数字背后的含义,但是重点是不一样的。

C——基础会计:底层的会计要求弱一点,如果自我要求高,对每个数字都研究的很细的话最好。要做到到有依有据,就是说做账凭证要齐全,包括内外部原始单据、签批的流程,数字产生的合理性,不要挂错科目、客户、供应商、个人。

D——专业会计:复杂的会计要做到准确时效。做报表分析的人要做到准确跟时效,会计常识要像崩紧了的弦一样刻在脑子里,一看到费用这么多,就发现不对,立马向下个层次的人要明细,找原因。

B——财务经理:重点在对变动的解释。合理的异常,要备注清楚,把故事讲清楚。

A——总监:重点考虑业务的逻辑性。有了上面几个层次的基础,他可以重点考虑业务的逻辑性。

很多时候发现领导不是很忙,就是因为下面的人已经看了很多遍,到他那一步只要考虑商业行为的逻辑性就可以了。

会计的常识、现实的数据、前端的商业行为之间的关系对我们培养数字敏感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