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想法简友广场

读书

2023-06-30  本文已影响0人  苍野的仰望

读书会给人以代入感,也会赋予人新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但书中的世界并不是一个人所理解的全部。你提到你喜欢看现实小说,余华一个写小说能把人写到痛苦至极的作家,在现实生活中却是如此的积极乐观,看得开。其实还是人生价值观,我们不需要每时每刻与书中的世界去对比,去反抗当前的我们认为的现状。
我们如果去了解历史,为什么会带有一种遗憾的心态去看待呢?每个人都不可能去预知未来的所有,只能朝前看。也跟当前的社会环境压力有关吧!也提到了当前社会已经到了新的科技文明时代,社会经济文化已经比古代发达一大截。但是快速的生活节奏以及文化思想沉淀的时间过短,就造成了我们对于精神文明上的浅显。可以多看一下哲学书籍,马克思主义中最强调的就是矛盾的转化,可能世界上存在着无数个对立面,也会让你心里的矛盾不断地激化。但是我们以其积极乐观的心态看待,有所矛盾就有所可以解决的问题。
我无法与你感同身受,因为我平时不喜欢看书,但我有几本很喜欢看的书。我可以推荐你去多看一看余秋雨先生的书,余秋雨先生的文化散文可以使心境更上一层楼。我们是历史的旁观者,我们可以对以前的历史进行感慨,但并不需要去重复。悟已往之不谏,知之来者之可追。陶渊明的思想是避世,是隐居的隐士。苏轼也曾说,寄浮游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他们都曾看清了他们眼里这个世界的本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但都是为了自己内心的安宁与舒服。中国自古文人雅士多迁客骚人,为什么要感慨呢?为什么要写出这些东西呢?因为文章是一种精神的载体,是他们情感的载体。我觉得可以宣泄自己,但不必为了过往而羁绊住自己的本心,写完这些东西就要将其当做过往。读书也是一样,他可以充实自己的视野。但不要强求于读书是可以改变自身的标准,读书从来不是一个枷锁,而是让人去内省和反思。
其实你的朋友们也说的没错,有时候不想读了就不读了,就出去走走。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书中的内容也是根据一些现实场景或历史场景进行编写的,如果你对一些历史感到遗憾,那你就去贴近一些历史场景去好好感受。我们不需要去强迫自己去改变世界或者改变自己,有时候顺从和适应也是一种选择。如果你觉得是一种禁锢,那你也可以打破它。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唐代诗人陈子昂《登幽州》这一首诗我觉得是最能表现一个人对人生和世界无力的感觉,杜甫,也曾写了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每个人都有所无力的时候,每个人都有其后悔懊恼的时候。每个人都可能不快乐,但每个人都曾拥有快乐。我们的人生是需要去保留一些美好的回忆去珍藏,去不断的回忆的。书中带给你的回忆,带给你的力量,不是让你去一遍一遍的去叹息,去感慨。而是让你怀揣着对书籍的喜欢,对历史的尊崇,以及作者的思想力量去发现这个世界的一些美好、一些力量。希望我的理解对你有所帮助!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