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读书一定要开口?
2023-03-21 本文已影响0人
无限极
读诵——心开窍于舌。
家里应是书声琅琅。当下,诵读的价值被普遍忽视。
《黄帝内经》说:“心开窍于舌”,通过动口朗读,舌动、窍开、心明,从而开慧增智。
经典诵读,书声琅琅而入耳,智慧似清泉而出心。
因此,古代把学习简化为“读书”是有其道理的。
动口,而达到动心,是学习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现在修行道场的早晚课还保留着诵经的传统。
如何诵读?
老子说:“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就是诵读的诀窍。 “高”就是大脑,“下”就是心腹、丹田。
“心为神之脏,脑为神之腑”,诵读连接心与脑。
读者的气脉,要从下而上,从丹田而出,不是从喉咙发出。 诵读要把气读顺了,不仅是文章的气脉通顺,读者自己的气脉也要顺,并且两股气脉合二为一。
气顺了,心就定了,杂念没了,智慧就开了。
音声相和!
十三岁以前是记忆学习的黄金时期,也是语文学习的最佳时期,更是文化素养、高尚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
从小诵读经典,不仅符合儿童的天性,而且尽早接受五千年文化的熏陶,是奠定一生优雅人格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