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巴多普通心理学》读书笔记36——心理过程能否帮助我们塑造人格

2020-09-20  本文已影响0人  流动的温暖

   

社会化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脱离不开社会的存在。个体通过社会学习语言社会化、性别角色社会化、道德社会化、政治社会化过程适应环境和社会。

        社会认知理论:强调社会学习。

       

社会化

      观察学习与人格:班杜拉的理论

        班杜拉提出观察学习,个体通过观察彼此的行为并注意其结果来学习新反应的过程。换言之,他人是我们的行为榜样,我们根据他人因行为而获得的奖罚来决定自己是否采取这些行为。如果妹妹看见姐姐因为和妈妈顶嘴被打,妹妹可以通过观察了解到和妈妈顶嘴不是一种值得采纳的好策略。但是,如果姐姐没有被惩罚,或者说被表扬说有自己的想法,妹妹就会习得完全不同的内容。通过观察学习,妹妹不必自己亲自尝试和犯错就能知道什么行得通,什么行不通。班杜拉认为,人格是习得的行为模式集合,而其中的行为模式都是通过观察习得的。

        通过观察学习,儿童和成人能够获取有关他们所处社会环境的许多信息。包括积极的也包括消极的。观察学习,生活中比较常见,父母玩手机,二三岁的孩子拿到手机也不撒把。

社会化

        同时班杜拉提出了交互决定论。他认为人格不仅仅是习得行为的简单组合。理解一个人意味着理解他的行为、认知和环境之间的持续互动。假设你喜欢心理学,你的兴趣(认知)很可能会让你在学校的心理学系(环境)度过不少时间。在那里,你可以与那些同样对心理学感兴趣的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社交行为)。如果这一过程让你感到兴奋,对你有所回报,那么这些活动将会反过来增加你对心理学的兴趣,鼓励你在心理学系度过更久的时间。行为、认知和环境三种因素彼此强化。

        控制点:罗特的理论

        当您骑摩托车时,您会戴头盔吗?或者您认为出现车祸受伤或身亡取决于“命运”?认知心理学家朱利安.罗特提出我们的行为取决于我们的个人力量感,或者说控制点。我们知觉到的控制点像过滤器一样过滤我们的经验,驱使我们决定作为或不作为。如果您无论是骑摩托车还是电动车,都自动戴上头盔,您也许具有内控倾向。因为您这样做是在对自己的命运施加某些控制。另一方面,如果您有一种听天由命的感觉,认为自己无法对生活中的事件加以控制,该发生的事情总会发生,那么您可能不会戴上头盔。除非在某些不戴头盔是违法行为的地区。您也许具有外控倾向。罗特认为,控制点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会随着日常生活的不同情境而改变。

        社会认知理论过于强调理性信息处理过程,忽视了情绪和无意识过程。新的人格理论发展重点发生了变化,心理学家用有关文化、性别和家庭动力的新知识把心理动力学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和认知理论整合在一起,提出家庭系统理论。

      当前的趋势:处于社会系统中的人

        家庭系统理论,家庭系统理论分析的基本单位不是个人,而是家庭。这种理论认为,人格首先是由人们在家庭中的互动方式塑造的,然后是由人们在同龄人群中的互动方式塑造的。家庭系统理论强调交互作用,即家庭成员或同龄人群体成员互相影响的方式。这种观点让我们不再将那些具有心理问题的人只看作是“有病”的人,而是生活在功能不完善的群体中的人。这一理论注重人际方面、相互依赖、沟通,注重关系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变化。问题是发展变化的,而不是固化问题。

      人格理论发展的第二个趋势来自心理学对文化差异的日益重视。不同的背景文化塑造着不同的人格。我们的文化更重视集体主义,而欧美文化更重视个人主义。

        人格理论的第三个发展趋势则源自人们越来越重视性别的影响作用。虽然我们还不清楚人格的性别差异有多少是由先天遗传因素决定,又有多少是由后天环境因素决定的。但是,我们知道男性和女性的确常以不同方式感知同一情境。男性比女性更倾向于身体攻击。女性往往会形成规模较小关系平等的亲密群体,而男性则比较容易形成规模较大、存在不同等级、既有领导者也有追随者的群体或团队。

        人格理论发展的三种趋势让我们更加了解塑造人格的力量,新的研究重点是群体的多样性和群体过程,而不是个体的特征与心理过程。所以,人格的描述变得更加复杂,但是也更加现实。

      社会通过人际交互作用塑造我们的心理,我们的心理也会反作用于我们的人际关系。问题来了,您怎么理解“塑造”的概念?

社会化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