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注我 我注六经之论语9.27》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原文】
子曰:“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冰雪译文】
孔子说:“破帽遮颜过闹市,筚路蓝缕启山林,与穿着狐裘大衣名牌招摇的人站一起谈笑风生,而不觉羞惭的人,大概只有仲由吧?《诗经》上说‘不有害心,不有贪意,怎么会不善呢?’ ”于是,子路(窃喜)经常念诵这句诗。孔子说:“这只是小道小善喔,要思考怎么才能更好呢!”
《六经注我 我注六经之论语9.27》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朱公迁说:“仁则不忮,义则不求。”子路是那种胸口写个勇字,到处行侠仗义的君子。这句话是孔子警示子路不要“以一善沾沾自喜,将不复于道更求进”,提醒他要记得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不要以小道小善为足,君子要日日新又日新、日进其德。刘宗周说:“忮是妨人利己,求是贪得无厌,两念相为表里”;吕氏说:“贫与富交,强者必忮,弱者必求”。不害义不贪求,子路腰杆挺直自然有一腔孤勇好做人。
子路排名孔门弟子十哲之一,以勇著称,一生追随孔子、保护孔子、积极捍卫和努力实践孔子的思想学说,对儒家的贡献、对后代的影响也是很大。子路为子至孝,幼年曾背负米袋子百里山路崎岖送给父母;善政为民,当官时曾把家里俸禄粮食拿出来和挖沟工人们一起分享;德行上闻过则喜、闻善则行,一听到一个好义理生怕还没实践又会来一个新的;也足够智慧,判官司即使只听一方致词也不会搞错;一诺千金、駟不及舌,只要给人承诺从不过夜兑现,可谓其德其行如日月在天、江河行地,山高水长其光泱泱。
《六经注我 我注六经之论语9.27》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孔门弟子中,感觉子路形象最是鲜明,心气态度,活跃如见,呼之欲出。爱憎分明,敢怂老师,对孔子去见南子不悦、困于陈蔡时大发牢骚、老师要去佛胖不义之地时及时拦阻、老师一夸他勇敢就喜形于色,可以偷乐好多天。
惟一遗憾的是他不如颜回那么深爱学习,个性有些躐等躁进,所以孔子说他虽登堂未入室;他应该是比较重实践吧,相信学问之道,以各人用得着者为真,不必拘泥于书本课堂。“尽信书不如无书”,后来的孟子之语也有此诏示。
有段时间,子路在季氏那里任职,他把师弟子羔也带去做官。子羔个字小小的,身高不满五尺,也在孔子门下受业,孔子认为子羔学业未竟、人也过于憨直忠厚,还不能出师,怕他不能胜任,就说:“你这是害了人家的儿子啊!”
子路很傲娇,回复老师说:“那里有人民,有社稷,治民事神,都是学习,干嘛非要读死书才是学呀?”孔子说:“哎呀!正因为就像你这样,所以我厌恶那些利口善辩的人啊!”
【原文】《论语》
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子曰:“是故恶夫佞者。”
《六经注我 我注六经之论语9.27》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附录文献参考】
《论语注疏》曰:此章善仲由也。
《四书解义》曰:此一章书是言进道不可自足也。
《论语集说》曰:以恶衣为耻,学者之大病,子路尚志而忘物,故能不耻此,其过人远矣。夫子引之,以美子路。夫能不忮求,非不善也,而子路终身诵之则非所以进于日新矣。“是道也,何足以臧”,夫子所以激而进之。
朱子曰:子路之志如此,则能不以贫富动其心,而可以进于道矣,故夫子称之。终身诵之,则自喜其能,而不复求进于道矣,故夫子复言此以警之。
张栻曰:衣敝蕴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此不可做细事看。惟不忽于卑近,实用力于斯者,乃知其未易耳。盖人惟有己而有物,有物故有忮,有己故有求。“不忮不求”,则私欲不行,而善道可进。
郑汝谐曰:君子之于学,始则必有入也,入则必有得也,得则日进,进则不息。子路闻圣人之誉也,得“不忮不求”之语,至于诵之终其身。夫“不忮不求”特去其私欲之害尔,可以为难,不可以为有得也。终身诵此,无复进矣,尚何望其日新之功乎?
康有为曰:子路当寒时无裘,棉袍已敝,一寒至此,而复与狐裘者并立,相形瑟缩,而浩气自充,无所愧耻。子路之志如此,则能不以饥寒易其虑,不以贫富动其心,可以进于道矣,故夫子称之。盖不耻恶衣恶食者,入道之基,而非成德之诣。德贵日新,道在上达,若遽以自喜,则止而不复进矣。孔子始善之,而末云不善,其鞭辟陶镕学者,真善诱之妙用矣。
陈祥道曰:勇或失于忮,贫或失于贪求。勇而不忮,贫而不贪,唯子路能之。盖惩忿则不忮,窒欲则不求。不忮者可以为仁,而仁不止于不忮;不求者可以为义,而义不止于不求。孔子抑之,以言是善可以为善,而非成乎善者也。孟子曰:“人能充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人能充无穿窬之心,而义不可胜用。”是仁义之道始于“不忮不求”而已。
刘宗周曰:打得义利关,便打得生死关。为学之道有守而后可以达化,故曰“何用不臧”。若终身诵之,只就平日得力地用功,更无求进之机,何臧之有?故君子之学,日新而不已。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可与言臧矣。
《论语正义》曰:尚复有美于是者,言学道无止境也。譬若富者无骄,贫者无谄,尚未若富好礼、贫乐道也。‘克伐怨欲不行’,可以为难,尚未可以为仁也。是皆未足为善也。”
蕅益大师曰:《诗》之妙,在一“用”字。夫子说子路之病,在一“足”字。用,则日进;足,则误谓到家。不知正是道途边事耳。
曾国藩曰:圣贤教人修身,千言万语,而要以“不忮不求”为重。
《六经注我 我注六经之论语9.27》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本章书目】
《诗经》《论语集解》《论语注疏》《论语集注》《论语全解》《癸巳论语解》《论语意原》《论语正义》《论语学案》《论语点睛》《论语集释》《论语集说》《论语注》《论语古注集笺》《说文解字》《四书解义》、《汉书》注、《曾国藩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