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个性刻意练习-养成好习惯

你靠什么创立自己的帮派

2018-10-28  本文已影响10人  弯挽晚one

再看完《刻意练习》这本书,并且保持当时有输入体会的情况下,几个月回头看,还是有很多需要跟进的东西。看过不等于了解,知道不等于做到。好书之所以称得上是好书,就是因为读一遍你不一定能掌握书里的全部内容。

我重看了李善友老师在混沌大学的课程。以他的人生经验+知识高度来理解《刻意练习》,我又发现一些不同的东西。

微信图片_20181028190358.jpg

我们被所谓的“一万小时”定律欺骗,以为这件事情如果做得足够久,你就能“熟能生巧”,成为这个领域里的专家。这种说法虚化且捉摸不定,因为你看不到自己的进步在哪?你就会随意的把结果丢给时间,然后任自发展。但实际上,这样的心态不一定能让你练成“神功”。一个开了30年车的老司机不一定会比开了5年车的出租车司机厉害。

零月浅浅在《如何用游戏思维快速突破多项技能》中提到,如果我们所做的任何事情都能像游戏一样看得到进度条。那多过瘾啊。你知道自己还要砍多少刀,你的怪就能被打死。血不够,就回去积蓄能量,等待下次攻击。

但生活中很多事情都不能够衡量或者找到方法,在很多领域,一些技能是没办法数字化的。那没办法衡量是不是就说明这套方法没有用了呢?我想,未必。你可以去思考这件事的度量标准,尽量去数字化,或者把它变成你打怪的进度条。

高手的与众不同是,他们都是看套路的,他们会想办法找到这件事情的内在核心算法,然后灵活“套路”。什么是套路,是说这件事内在的底层逻辑是有迹可循的,可以灵活迁移的。

运用套路的高手未必能够准确的画出自己的进度条,但他们找到了有效训练这项技能的方法(套路)。他们与普通人不同的是:普通人练的是任意拳,发挥全靠心情。但高手是根据拳谱练的,一招一式,有迹可循。从这个角度来看,业余八段棋手跟专业三段棋手不是一个层次的。

我小时候经常被父亲教育,“学习都是一个事来的,万变不离其宗。”但问题是,我们要找到真正是“宗”的东西。那个“宗”是什么?那判断套路的标准是什么?是你使用了这个方法之后,真真实实内在感受到了跟之前不一样的变化(借助某个方法改变一点点不算,任何学习方法都会对事情有益,但仅有一点点用处不算真实的“套路”)


微信图片_20181028190435.jpg

如果你找不到套路,这里可以提供一个思考方向:返璞归真。回到最本源的东西,去找你想做的这件事的基本功。你在某个学习的某个层次有阻滞,不如回头思考一下,是不是基本功不扎实。去找这件事的基本功是什么。一拳一拳的打,看看动作有没有变形,是不是出拳没到位。在基本功里摸索你的套路。

想练习写作,就思考什么是写作的基本功
想学习英语,就思考什么是英语的基本功

任何功法都是有套路可寻,不然世间哪有这么多流传秘籍,武林门派。就是因为掌门人掌握了套路,以文字记录下来,才可写书创派,江湖显赫。

微信图片_20181028190442.jpg

你以为那些掌门人是靠什么把门派发扬光大的?就是通过迅速掌握套路(核心算法),并享受套路带来的红利(名誉和金钱),然后靠卖套路(招弟子和卖武功秘籍)获得成功。

别以为掌握了套路就万事大吉,《刻意练习》这本书,刻意是首要,练习是关键。掌门人要靠套路打败无数挑战者才能在高手排名榜留下名字。

微信图片_20181028190450.jpg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