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漓江上的船(3)
从江的东岸到西岸,有机动渡船,是公家的船。小时候,记不清价钱了。五角钱,或者更少。
那些年,漓江上的船(3)早高峰,有挑着担子到市场卖菜的,有推着单车要去对岸上班的,还有厂矿企业的孩子要过河去上学的……
船到岸,一船挤的满满的,晚到码头的渡者还想挤上来,如果没走太远,船长还是会很小心转个船头让迟到的人无论如何也挤上来。
船长有个扩音器,很少用,但急需时还是会喊喊的。“是谁的单车,放好些”“如果可以压的东西两个可以叠放,等船不易,大家互相照顾照顾哈”
船长有两三个,轮班制的。有一个年轻人开的特别快,很多赶时间的渡者就很喜欢。另两个是三十出头的中年人。他们船技很好,开船很稳,不过赶时间的年轻人可要大声吼他们的。
“告诉你听嘛,哪个喊你不起早哩”开船的高个子中年人会依然保持原来的船速。驾驶位很高,船长居高临下可以看到甲板上所有渡船的人。
在驾驶位后面还勉强容得下两个大人或者三五个孩子,但船长不许小孩到后面。螺旋桨泛起的浪花有时会溅到船上来。
这艘公家的机动船,大家叫它大汽船。它每天吞吐量很高的。比较少人的时候是中午。如果停在西岸没人,东岸有三两个在喊“开船罗”。船长会屁颠屁颠应着“来了来了”。
我经常会听到船长们时不时唱些桂剧彩调的段子。
在群山环抱的漓江,穿梭在古渡码头,汽船是现代味很浓的存在。嘟嘟嘟的马达声,是对古老漓江的催促,又像是现代人马不停蹄的脚步。
我认识这艘船的时候,船已经服役多年了。有些绿漆已经脱落了。裸露出木头本身的素色,且被雨淋日晒,泛白泛白的。
我很喜欢穿着绸布裙,悄悄走到船最后,努力把脚垫高,(生怕被发现站到前面的甲板上)如果被螺旋桨泛起的水花溅到身上,我会觉得很凉爽。有时还很调皮地把脚伸出船外,玩浪花。螺旋桨会摆来摆去,朵朵浪花持续变换这开花的姿态,自内而外不停绽放。我心里暗暗叫它,雪莲花。
在船上看两岸的倒影也是极其惬意的。从西往东看,笔架山与倒影连成了一只大蝴蝶标本,在江面似飞还停状,让人担心它真的某一刻就真的飞走了。从西往东望,有远远的联拱石桥,如遇雨天,云雾缭绕中,会让人觉得自己在富庶的水乡江南画卷中。
下了船,再回看船与船的江影,像奶奶手里的绿色苍蝇拍,一直不停地去追苍蝇,只认追,绝不打。
建好了虞山桥,大家都不去挤渡船了,汽船也不知道哪去了。那几个船长如果到如今,也都成了老爷爷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