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精进手册 | 045 | 原则不是用来打破的
今日精进:本体网络、Git、原则
1. 一种通证:ONT
ONT 是本体网络 ontology 的通证之一,总发行量为10亿枚,如今流通量约1.5亿枚,市值约3.3亿,排行第25位。
本体网络的团队阵容非常强大,覆盖区块链、数据协议、市场、商务、前端、UI设计等众多领域。整个团队有40余人,这样规模的核心团队,在区块链领域也是比较少见的。在本体网络的团队中,有很多人来自NEO团队,具有丰富的相关经验;本体的顾问,也是NEO的创始人之一,达鸿飞。
本体网络致力于打造跨链、跨行业、跨系统、跨应用和跨终端的分布是基础体系。从本体的愿景来看,它肯定需要解决跨链问题。本体网络将在不同私有链、联盟链及公有链的信息孤岛之间建立桥梁,实现价值交换和通讯。为了达到自身的愿景,如何助力本体网络在各行业的应用也是它所面临的问题。本体网络为此将要做dAPP即服务,DAAS(dAPP as a Service)。本体为行业应用提供一系列的应用框架,让其开发者无需具备底层的分布式系统开发能力,就可以直接基于本体网络提供分布式服务。在解决了跨链、跨链、跨行业、跨系统、跨应用和跨终端之后,本体网络便具有了从不同信任源采集信息打造其信任体系的基础。本体网络将通过 ONT ID 整合每个人的信用信息,ONT ID 将是区块链世界和现实世界的通用ID。
本体网络的共识算法是一个创新。从白皮书来看,本体最终的共识算法是 OCE (Ontology Consensus Engine),一个高效的、基于dBFT共识协议和可验证随机函数VRF的增强版本共识引擎。OCE 能够实现近乎无限的可扩展性,只需要很少的计算量开销,生成几乎不会分叉的区块链网络。从实际情况看,OCE算法的实现和验证难度很大,目前本体采用的是VBFT共识算法。VBFT算法算是OCE的一个初期版本,融合了PoS、可验证随机函数(VRF)和BFT。根据VBFT算法,本体网络节点首先通过抵押Stake申请参与网络共识,然后通过可验证随机数,随机从所有共识节点中选择若干节点,提出备选区块,验证备选区块,对验证结果进行背书投票后完成区块的共识。在这个过程中,VRF选择节点子集实现了共识算法的扩展,随机性和PoS保障了算法的抗攻击能力,类BFT算法实现了快速的状态终局性。
从本体的白皮书来看,它的愿景非常宏大,但是想要实现此愿景也因此困难重重。从本体网络在Git Hub上的代码更新看,它有较多的代码贡献者,代码提交数量和频率也都较高,说明团队正在做事情。希望它能够在愿景推进上不断取得进展。
2. 一个概念:Git
Git是一个分布式版本控制系统,旨在快速,高效地处理从小型到大型项目的所有事务。
Git 具有易于学习,占据空间小,性能高等优点。 它诞生于2005年,开发者是Linux 之父 Linus Torvalds。Git 是“傻瓜”的意思,Linus 曾在公共场合表示过对 Git 的看法 “Git,the stupid content traker”。 Git, 傻瓜内容追踪器。这显示出Git的易用性。
Git 采用分布式的管理模式。它在远程建立中央仓库,每个成员把它同步到本地,但是成员对本地内容的每一次修改,都会上传到中央仓库。Git的这种模式能够帮助团队打造高效的协作模式。
Git是免费开源的,应用非常广泛。谷歌、微软、Facebook、推特、网飞等知名巨头或项目都在使用Git。IPFS,星际文件系统,在版本控制上也应用了Git技术。可以说,Git创造了巨大的价值。
3. 一些思考:原则不是用来打破的
有时候,我会遇到这样的句式:“原则上……,但是……”。现在我意识到,这样的句式背后的价值观可能是有问题的——它的潜台词是,原则是用来打破的。为了某个目的,打破事先制定的原则,这样下来,原则变成了约束他人便利自己的挡箭牌。
原则不应该是用来打破的,而是用来坚守的。制定原则,意味着你有着在某些场合下如何做出选择的觉悟,因此当选择时刻来临时,有些有吸引力的选项必须放弃。通过坚守原则,一个人的会越来越具体,他的选择将塑造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