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品荟萃读书成长励志

于鸣镝和他的《读书治学十二环》

2019-03-08  本文已影响12人  砥厉大叔

今天想要介绍一本小书《读书治学十二环》。

于鸣镝和他的《读书治学十二环》

我现在已经记不得如何这本书的,只是在我之前笔记本上,独独地记下了这一个书名,还用橘红的荧光笔画了彩色的圈以示提醒。有一天我整理先前的笔记本,随手翻看,就看到了这条笔记。单看书名,只知道是一本探讨如何读书治学的书籍,至于十二环确切的含义是什么?无从猜测。

越是搞不懂的东西越是能够引起人们的好奇心。抱着对“十二环”含义的疑问,我去互联网购书平台上查了一下这本书情况。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这本2007出版的小书,在网上卖的极为昂贵,原版书能卖到300块钱左右。这更加激起了我的好奇,当时就觉得非常有必要入手一本。好在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并没有研究此书的想法,因此就用平常的价格入手了一本。

我其实是一个非常现实的人,知道27元左右的价格应该不会是原版书。也知道自己的运气还没有 好到可以遇见天上掉馅饼的佳事。果不其然,网上书店的小二很快就打电话过来,直言告诉我拍下的这本书不是原版,而是利用原版书扫描复印后自己装订的。内容完全一致,只是没有插图。如果用它阅读学习则一点问题度没有,如果是用来研究或收藏,则请直接取消订单。尽管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但是小二的直白和坦率还是让我有些懊恼。懊恼归懊恼,最后还是买了一本复印版的《读书治学十二环》来一探究竟。

得益于发达的科技手段和便捷的物流运输,这本书很快就被送到我手上。书是薄薄的一本,虽然是复印版,但是字迹很清晰,装订也规整。封面和原书差不多,而尾页却什么也没有。兜里没钱只能买这样的东西,但是当我打开书,精辟的内容瞬间让我忘了之前所有的不快和懊恼。很短的时间内,我读了将近三遍,在书本上划了又划,在书页的空白处写满了字迹。如今对我来说,这笔交易简直是最划算的买卖。

这本书的作者是于鸣镝老师,后面署名的那春光参与了本书的后期修订工作。于鸣镝老师是资深图书馆学的专家生平著述颇丰。于老师自小就有超乎寻常的求知欲,对于读书更是有着特殊的爱好。于老师生活简朴,毅力惊人,即便是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宁愿饿着肚子也没有停止购书读书。

于鸣镝和他的《读书治学十二环》

于老师的专业是图书馆学,工作之余也非常注重自己私人藏书的建设。藏书是他的爱好,而对于读书,他又有独特的阅读方法。在他看来,阅读文献,享用知识乃是人生一大快事。

于老师博览群书,不仅仅在于他精力充沛、勤奋刻苦,更在于他掌握了科学的读书方法。他能将精读和泛读有效地结合起来,善于把握图书的重点、难点和疑点,这让他读书效率极高。此外,勤于思考和笔耕不辍则是于老师读书学习又一大法宝。·在他读过的书内画满了各种不同颜色的线条和符号,并附有一些文字说明,简短的体会、评语和心得。

作为一名学者,于老师在读书的过程中从未停止过思考和写作。于老师的文章大都比较短小,但这并不妨碍展示他的力理论高度,这与他长期致力于哲学和文学的学习和研究是分不开的。他一直坚持认为优秀的学者应该具有三种能力:第一,思维能力(能想明白);第二,写作能力(能写明白);第三,表述能力(能说明白)。要提高思维能力需要哲学,要提高写作能力需要文学,只有具备这两种能力,才有可能具有较好的表述能力。

于鸣镝和他的《读书治学十二环》

于老师之所以能骨取得如此的成就,常常得益于他极高的工作效率。常常昨天还在探讨的课题,第二天就写成了书面论文,甚至已经投寄出去。当然这种高效率是以他的日积月累的资料作为积累的。阅读的过程中,他是一个非常有心的人,平常注重积累各方面的资料,到了一定的时间,分分类,排排队,新观点新论文水到渠成。

不仅如此,他还能很好地处理工作与学习的关系,他创作的文章全部都是在业余时间完成的。他的论文素有“短平快”的特点,短即干练、简洁,但不乏新内容;平即平常、实际,但不匮理论高度;快即高效、迅速,但不失成熟。

关于学术研究,叶老师有独到的方法论可供我们借鉴。他认为,只有掌握了正确的研究方法,才能使我们的学习和研究变得驾轻就熟,举重若轻。在这方面于老师始终强调三个观点:

一、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这是进行学术研究的前提。

在日常工作中,重要有心,就能够积累很多实践经验,从中发现问题,并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很难想象一个工作上稀里糊涂的人,会在学术上有所建树。

二、要善于总结工作。

总结的形式可以不拘一格,而总结的关键在于不能就事论事,必须用哲学的思想进行抽象和提炼,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只有这样,总结才会达到其应有的目的,我们的认识才会通过总结不断走向成熟。

三、要坚持写作,因为它是人们整理思想的最高形式。

关于文章写作,于鸣镝老师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在写作的过程中,选题最重要。要选好题必须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需求性原则:工作、事业上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最好的选题;

2、求无性原则:探索新领域,研究新问题,要有所创新;

3、无穷性原则:课题不能穷尽,文章永远写不完;

4、层次性原则:至少进行三级浓缩,切忌泛泛而谈;

5、可行性原则:不搞“永动机”式的选题;

6、升华性原则:善于总结,必然升华;

7、相悖性原则:任何学科中都存在着“悖论”,发现它,解决它;

8、偶得性原则:做一个有心人,将偶然性转化为必然性。

有了好的选题之后,还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做到文理结合、内外相通。只有循序渐进、锲而不舍,写出的文章才会言之有物,才能自圆其说。这样,提高投稿的“命中率”,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以上讲了很多《读书治学十二环》作者于老师的事情,仍然没有讲清楚这本书中要讲的十二环是什么。其实上面的内容很多就散布于十二环的内容当中,值得我们去进一步发掘。这本书也同样值得我们一读再读。

《读书治学十二环》这本书初版于2007年,当时于老师的身体已经不是太好。如今于老师已经作古而去,所以此书没有再版。又因为此书学术味比较浓,比较小众,所以没有大规模盗版书出现。因此原版书量少价贵,适于收藏。如果仅仅想一读为快,可试一下复印版。我本人想来盗版书深恶痛绝,怎奈囊中羞涩,只能行此下策。盼望此书能够再版,也让我被不必如此尴尬。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