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影
看电影
傍晚回老家,走进村子的时候天已经黑了。路上行人稀少,没有路灯,暮春的夜显得特别黑。车子拐过一个弯儿,村委门口的墙上赫然出现了一片亮光,紧跟着闪现出一位英气飒爽的军官英俊的脸庞。哦,原来这里在放电影。想起父亲前段时间还说起的“文化下乡工程”,果然开始实施了。
停下车,在车灯与电影亮光返照的黑暗中,隐约看到放置功放设备的电动三轮车周围坐着十几位老人。他们集中围坐在一小片场地上,像小时候玩丢手绢儿的布阵一样。显然受到车灯的干扰,有几位老人回过头来想看个究竟,却被车灯照得眯起了眼。我赶紧关了车灯,跳下车与乡亲打招呼,却发现父亲也在其中。父亲看我前来,想要起身回家。我说不回家,再看一会儿吧。便依在父亲的身边坐下来。恍惚之间,仿佛回到了小时候,也是在这里依偎在父亲身边看电影的。
村委前面的这片空地,以前就是放电影的场所,但那时好像比现在大许多,也没有这么平整干净。几个麦秸垛被烧火的妇女从底部转圈掏去一部分,像是从地上长出的大蘑菇,印象里永远都长在那里。西边那家的土墙塌了半截,被调皮的小孩爬来爬去磨得溜光。西南角那家门前有棵很大的桑树。一到桑椹黑红的时候,他家的三儿子总是爬上去吃得满嘴乌黑。几个小孩在树下仰望着他,眼巴巴地等着落下几颗,迅速捡起来填进嘴里。西北角是个很大的斜坡,一溜下到村后沙河的河堤上,一座小石桥连接着前后几个村子。村委院里的小商店里,永远弥漫着诱人的水果糖的甜味儿。我家住在村西头。从家里出来,走过一段胡同穿过空地走到村委打酱油买针线,似乎是那时候能独自走过的最远的距离。
对这片空地印象最深的当然还是放电影。“今儿有电影”,这个消息可以在百十户人家的小村里瞬间炸开。最慌的是小孩子。天还没黑,甚至放电影的工作人员还没到,就扛着板凳跑去占位了。眼巴巴地看着,有人来了,安装放映机,拉影布……胆儿小的怯怯地趔在一旁。胆子大点的凑上去拉一把,摸一下,被人喝一声“别动”,回头做个鬼脸儿,心里其实充满了自豪。调试灯光了,屏幕亮起来,调皮的男孩子总把手伸到灯光里,在屏幕上映出一个大大的手掌和五个指头,像一个个小树杈,有时候再做上几个怪怪的动作,引得一片欢呼。还有的小孩儿故意在屏幕前面跑来跑去,穿过灯光,把自己的大脑袋映上去搞怪。
天一抹黑,电影就要开演了。一般正片前面还有一段,叫做“加演”。加演的内容似乎与正片没什么关系,可能是一段纪录片或者宣传片。但那段“加演”,却是已经到场的孩子们的期待,也是还没到场的大人们的缓冲。渐渐地天黑下来,正片也开始了,大人们才舍得放下手里的活儿陆陆续续走向空地。开始人少的时候还比较有序,前面的席地而坐,带小板凳儿的坐在后面。男人们一般会在空地边上找块石头或者矮墙坐下来,踏踏实实地看。女人们呢,大概牵挂着家里的锅碗还没有洗完,或者孩子的衣裳没有缝补,只站在后面,看一会儿,便恋恋不舍地回家去了。
邻近好几个村子里的人也逐渐赶来。人渐渐多起来,一个挨着一个,坐着或者站着。后面看不见的有点站在凳子上,挤进人群里,再后来柴垛上,墙头上,树杈上,密密匝匝的都是人。来的更晚的实在没有地方,只好绕到影布背面去看,叫做“看反面”。我是经常看反面的,也许是因为长的比较弱小,大人怕被挤着,亦或是母亲分派的活儿没有做完耽误了工夫。看反面也是很好的。人少,不拥挤,不吵嚷,可以看得清,也听得清。这大概是一直看正面的人从来没有想到过的。
电影演到中间,突然断片是常有的事。断片有时候是要换片子,也有时候是影片真的断了,要工作人员接起来,这就要等很大一会儿。坐在放映机附近的人,总会把这样的消息及时传出来。“换片儿换片儿”或者“断片了断片了,接片儿。”听到断片的消息有时候会有人起哄。那么多人,在黑乎乎的夜里密集地站着,有的就会搞出一些洋腔怪调,引得周围的人们一阵爆笑或者骚动。不过,电影总还要等的,嚷嚷一会儿也就安心等起来,便也不显得这么久了。那时候从来没有想过影片是怎么“断”,又是怎么“接”的,却清楚地记得,每次断片之后都要回演一段。后来有了录音机,听磁带的时候,遇到断带接带,再用铅笔往回转一段继续听,总会想起当年看电影断片儿的事来。
到邻村看电影也是常有的事。可是那时候电影资源不多,一部电影几个村子轮着演。所以有的电影会在这个村里看过,又在那个村里看,看好几遍,仍然乐此不疲。我去邻村看电影有时跟着大姐,但更喜欢的是跟着叔叔去。得到邻村演电影的消息,我便盼着叔叔赶紧下地回来。叔叔也喜欢看电影,可是他总有这样那样的活儿没有做完。于是我就像个小铃铛似的跟在他身后,心急火燎地催促他。天快要黑了,我也快要哭了,他才舍得撂下活儿赶紧洗把手,拉着我快步走出去。还没到电影场,远远地就能听见被扩大了的声音,看见黑压压的一大片人。可是等走到近前,却什么也看不见了。我急得仰着脸跺着脚。叔叔就会把我举起来,让我坐在他的肩上。于是,我的眼前豁然开朗了,越过成百上千的后脑勺,清晰地看到整个屏幕。如今想来,真不知当时叔叔身上驮着一个几十斤重的孩子,是怎样从密密匝匝的人头的缝隙里看电影的。
后来入了学,就很少跟着去别村看电影了。即便自己村里有电影,也不再像以前那样从头到尾踏踏实实看下来。再后来,陆续去了县城、市里读书,经常到城里的电影院里看电影。现在,又经常到豪华影厅看3D甚至4D电影。可是,儿时看露天电影的记忆却总是在不经意间从脑海里蹦出来,像电影一样,一遍遍回放。
如今的“文化下乡工程”又让渐行渐远的露天电影回到村庄,回到这片空地。可是,迅猛发展的科技信息,把多数人留在了室内,留在了电脑手机旁。不知还有谁能回到这里,看一场回味从前的露天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