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儒、道专题国学与传统文化简书电影院

《春夏秋冬又一春》——生命的轮回与宗教的超越

2017-12-18  本文已影响123人  Bigbiang

                  《春夏秋冬又一春》——生命的轮回与宗教的超越

        昨晚一口气看完《春夏秋冬又一春》,觉得是个意义深刻的片子,然而作者究竟想表达的是什么呢?来理一理思路。

                                                            关于象征 

          首先,我觉得象征意义并不是本片最应该关注的地方,主题才是我们最该思考和反思的。并且,如此佛性的片子,我不愿意以基督教的视角来看这部片子,因此就不以西方视角来解读。说几个东方的意象,鱼象征鱼水之欢,狗象征忠诚,公鸡象征雄性意识,蛇象征着欲与嗔,猫则是佛教因果的提示(佛祖涅盘转世时,所有动物前往佛祖身边目睹佛祖涅盘,唯有猫因为在途中打嗑睡而错过了。由于从此遭到咀咒。这个诅咒,就是猫杀老鼠,造恶业,来世复而为鼠,被猫所杀,世世轮回……),而龟,用来比喻并且提示即生死即涅槃的佛性,其他的动物,用来象征众生灵,片尾的孩子的母亲,则是佛的化身。

                                                         人性的探讨

         对于人之初的性,作者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首先,小和尚生长于一个相对闭塞的环境,他无法分辨草的好坏正如他无法意识到,给鱼、青蛙、蛇绑小石头会有多么罪恶,只是觉得好玩,那么在导演眼中人性最初是没有善恶之分的,当然,以社会道德的角度来看小和尚的行为绝不是善,是偏恶的,如果人性最初都是偏恶的,我们应该怎样对之进行教育引导呢?

       老和尚和中年和尚给出两种方案。老和尚对小和尚施以同样的手段,给他绑上石块,对之以教育,让他感受到生命。而在新的一轮春天来临,小和尚同样对这些生灵施暴时,中年和尚并没有出来阻拦,而是任其发展。这是中年和尚自己对佛的理解,比师父更近一层(这个可以从中年和尚把佛放到更远的山,照见更多生灵可以看出),在他看来,佛会观照这一切,并且因果循环,人力不可抗,也无需抗,而每一个生命的死亡,都可能是渡你成佛的契机。

                                                       宗教的意义        

        宗教的意义并不是禁欲,而应该是佛照见众生,众生平等,佛是公正也是明察秋毫的,因此世界万物因果循环。宗教指引人向善,并不是粗暴的禁止,而应该是以超越的眼光去看世界,因果轮回,自行向善。并且,每个人成佛的途径是不一样的,只有他自己经历了,顿悟了,才有可能找到自己心中的佛,有些路必须自己走。

        老和尚的佛在佛堂,在石头大佛处,所以,他更关注与自己亲近熟悉的小和尚,并且依旧沾染着畜生道习气和执着,所以有对动物充满怜爱之心,甚至在小和尚犯罪以后并不想让警察带走他,而在圆寂时,更是流下两行浊泪,化作蛇和舍利子,无法真正六根清净,无法做到眼观万物皆空,当然他死后能留下舍利子,在导演眼中,他亦是成佛了。

         而中年和尚的佛在更远的山头,他早年动贪念,迷恋美色;动痴念,执迷不悟,放弃修行;动嗔念,一怒之下,动刀杀人。辗转数年,最后绑上石块,走向自己的修禅之路,而终成佛,因此在他看来,欲成佛,就要顺应一切发展,因为因果循环,一切自有自己的造化。

        总之,很多影迷觉得,金基德宣扬的是悲观的轮回,我却觉得,虽然从影片看来,生命无论善恶都在无止境的轮回当中,但金基德指出,皈依宗教能给我们带来超越的可能,生命中的业缘会造业果,而这些果都会带我们离佛性更进一步,导演认为,达到佛性超越的途径多元的,也是开放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