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阅读时光机读书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人间失格》这时代多丧乱,人生多抱歉

2017-11-15  本文已影响0人  常余生

当我第一次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好像被某只手扼住了喉咙。

跟很几位同僚聊过这本书,基本上都觉得满纸荒唐言,有些名过其实,无病呻吟,混乱的男女关系,从书中看不到任何积极的成分,甚至有人说,干嘛要拿这种书来读。

你体会不到酸楚吗?

我羡慕你。

当我看到大庭叶藏离开静子母女的时候像上天祈求幸福,当叶藏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妻子祝子被侵犯,不仅未伸手援救,反而还在怀疑这个世界的时候,我好像胸口挨了一记重拳。

我羡慕麻木的人。

我们读书是为了什么?起初我也想知道,并且一直在追寻这个答案,并且至今也没有放弃过。

仅仅是为了走马观花的去看别人的故事?

我们应该去好好的体会别人的人生。

我们的教育,从小的语文课上,老师总希望让每个孩子都学会讲出文章中的积极意义还有给自己的人生启迪。

我记得从小我就反感这么做。

古诗词的美在言语翻译不出它的韵律,好文章也并不是为了指导我们凡人的生活而是冲破时间枷锁的作者和读者之间老朋友的对话。

《人间失格》他不会让我们读出红又专或者高大上,他有的只是低贱,是死去的那个朋友给我讲的一个庸俗的故事。

好多人习惯于拆书,也是现在的写读书笔记相当流行的一种方式。因为这样,很多人就可以在十分钟之内知道那些晦涩难懂的经典到底讲了什么样的老故事,转过头就可以跟别人吹牛。

所以我拒绝在这里复述《人间失格》的剧情。

这确实是一部好作品。

日本一整个时代的慌乱,全在太宰治一人的笔下。

在二战以后整个日本的精神被颠覆,文化自信遭受前所未有的打击,从明治维新以来积攒的所有沉淀毁于一旦。

在这样巨大的社会动荡之中,普通人的内心世界会呈现怎样的形态呢?

大庭叶藏就算是其中一个鲜明的代表,一个集中了整个社会丧乱特点的几何体。

恐惧这个社会,恐惧人类,用性和毒品麻醉自己。

当我们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社会一个民族的一份子时,我们失去了所有尊严所有坚守。

我们无处安放的焦虑,除了文学,还有什么可以表达。

而最高的表现形式就是死亡。

太宰治死于1948年6月13日。

我对于日本这个民族没有任何好感,但是我佩服他们坚韧。

国家感情无关乎文学鉴赏。

为了弄清楚自杀这样的社会现象,我专门拜读了涂尔干的《自杀论》。

文学家的自杀率总是高于社会所有其他职业的,他们的思想更加利于利己主义自杀的生存,忧郁的气质常常伴随他们左右。

太宰治十分钟爱的作家芥川龙之介也是死于自杀,我读芥川的小说集《诸神的黄昏》时,也是钟爱有加。

自杀这样的问题,如果你想弄清楚,最好听从涂尔干的建议,把它作为一个社会现象来看,而并不是孤立的现象。

在这里就不展开关于《自杀论》的讨论,回到《人间失格》,我也想把叶藏当做一个现象,而不是一个现实。

叶藏这样的人,是完全失去了人格的。他分不清楚是非黑白,他自己的价值尺度早就在童年崩溃掉了,至于原因,就在书中的字里行间。

当叶藏发现自己的观念和思想不足以指导自己的行为从而满足生存的需要时,他试图反省,更正。

但他遇到的所有人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自身的慌乱从而加重他的症状。竹一,堀木,还有那些女人。

周围的一切迫使他变得更加迷茫。

直到祝子的出现,代表整个书中整个社会中唯一的纯洁,可是这样的纯洁就在叶藏眼皮下面被玷污。

我房间上的小天窗开着,可以见到房中情景。房内亮着电灯,里面有两只动物。    我顿觉天旋地转,呼吸急促,心中不停念着:“这不过是人类的一种姿态,不过是人类的一种姿态,没什么好怕的。”伫立在楼梯上,我甚至忘了要去解救祝子。渐渐地,我对所有事情失去了自信,对人类生出无止尽的怀疑,世间生活再也无法引起我一丝期待、一丝快乐和一丝共鸣。          对于祝子,我认为不存在原谅与否的问题。她本就是个信赖他人的天才,不懂得对人起疑,但这恰恰是悲剧的罪魁祸首。        比起祝子被人玷污,祝子的信赖被人玷污这件事更令我难过。(笔者:看到这句的时候,我突然觉得,小叶爱上的是他没有的,这更让人难过。)          我这样一个人,惹人厌烦、畏畏缩缩、只顾看人脸色行事、对人的信赖之心早已破裂。于我而言,祝子那信赖他人的纯真心灵宛如青叶的瀑布,清新怡人。但这份纯真在一夜间化为黄色污水。看吧,那晚之后,祝子对我的一颦一笑都十分敏感。           
  我对唯一能救赎自己的品质产生了疑惑。     
        这世上不幸的人各式各样——不,毫不夸张地说,这世上尽是不幸的人。但这群人能够堂堂正正地向这个世界抗议自己所承受的不幸,“世人”也大度地给予他们理解和同情。可我的不幸源于自身的罪恶,无法向任何人抗议,若我吞吞吐吐地说一句类似抗议的言辞,恐怕不只比目鱼,这世上所有人都会大吃一惊,他们认为我哪有资格提出抗议。我究竟是俗话所说的“任性妄为”,还是与之相反,是个懦弱的胆小鬼呢?

最终他们离婚了,代表自己救赎的失败,那么面前唯一的路就是终结。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庞大社会机器上的无足轻重,微不足道的小零件,谁的堕落都怪不了毒品,金钱和性。

而回到《人间失格》,他并没有在故事的结尾告诉我,人生应当这样度过,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他什么也没说,可是作为读者,我们思考了黑与白,对与错,生与死。

我们从学校学来的知识够我们生存了,我们需要某种智慧来让我们活的更明白。这也是我判断好作品与坏作品的标准。

我们的智慧来自于我们的思考,而我此时此刻的所有思考都来自于《人间失格》,所以我觉得‘名著’二字它当之无愧了。

剖析的某些人性和社会现实,可能我们现在读了无感,但是突然有一天,你经历过了,再回头发现,整本书都是你心里想说的,而这个与你想法如此相同的死于好多年前,你会不会流下眼泪?

你没有感动我,

可是我失去你。

这时代多丧乱,

这人生多抱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