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从效故居
留从效故居
留从效(906-962),字元范,南安桃林坊(今永春桃城镇)人。幼孤家贫,以事母兄孝悌闻名。闽景宗天德二年(944年),留从效为泉州散员指挥使。时朱文进、连重遇杀景宗王延羲,他以讨伐朱文进为号令,杀朱党、刺史黄绍颇,自署都指挥使。晋出帝开运三年(946年),南唐灭建州闽国天德皇帝王廷政,吴越南下福州,他归顺南唐,自领南唐漳州、泉州等二州留后,被授为清源军节度使、泉漳等州观察使,后累授同平章政事兼侍中、中书令,封鄂国公、晋江王。后周世宗显德二年(955年),后周征淮南,南唐军队屡败,他又遣使借道湖北通款于后周。宋太祖建隆初年(960年),他又遣使借道吴越上表,对宋称藩,贡奉不绝。建隆三年,留从效逝世,南唐后主李煜诏赠太尉、灵州大都督。
留从效出身寒微,治理泉漳时,专以节俭养民为务,经常布衣素食。他发展农业、手工业,兴水利、垦海滩、重教育、取名士、通货易、除苛税。他虽然依违于南唐、后周、吴越之间,但给泉漳二州带来10多年的和平。他治泉州时,广植刺桐以为城,使泉州城范围大大扩大。刺桐城声名远播,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
留从效故居修爵堂,坐落在今永春县桃城镇留安村的留安山南麓中部,坐北向南,宽约22米,进深约58米,面积约1270平方米,共三进二内庭,杉木柱梁结构,土瓦盖顶,规模宏大,结构严谨。从前堂的正门登三级石阶就进了宽敞的下照厅,有左右下照房、角间,每间进深6.4米。正内庭既宽又深,书院宽7.7米,进深4米。从两旁书院石阶可上正厅堂,正厅堂宽15米,进深约13米,高11米,显得十分高大宽敞。正厅堂有对联曰:“里名昭善,昭元善而百善集;堂标修爵,修天爵而人爵从。”最引人注目的是罕见的花岗岩过丁石,长达6.2米,宽0.67厘米,厚0.21厘米。正厅堂的背后有1个进深4.2米的后轩。后庭院宽15米,进深5.2米,也有左右后厅书院。最后面的是后大厅及后厅左右大房、左右六扇,每间进深都达13.7米。
修爵堂的四周原有围墙,今已倾废,围墙外原有沟廊,现在左右沟廊改为6米宽的村道,前后沟廊改为村间公路。修爵堂的门口埕宽21.6米,进深8.1米。门口埕左有日井,右有月井,两井相望。修爵堂的后面两旁,左俗称为“仓”,地势略高,面积1300多平方米,现改建为小学;右俗称为“库”,地势略高,面积也是1300多平方米,现改建为民居。清朝《永春泉州》把留安修爵堂列为永春的名胜古迹。
现在,两厢、书院、下照房有6户20多人居住,他们都是留从效的后代,但是都写姓刘。改留为刘,源自南宋景炎二年(1277年),留正的六世孙,即入浙江一世祖留因的三十九世孙留天禄,在南宋景炎二年(1277年),作为泉州府录事参军,因为不肯屈节降元,毅然回到故里留安,改留为刘,开留安的刘氏一世祖,立下遗嘱说:“所愿后世子孙恪遵训,惟忠惟孝,勿忘乃祖,卯田卯金,原属共宗。”堂中有遗嘱匾额。刘天禄“无力回天,不仕元奴”,弃官退隐留安之后,重建映紫垣堂。
现在的刘姓后裔,为纪念留从效等先祖,在修爵堂的左前方,重修了“映紫垣堂”,作为刘姓宗祠。映紫垣堂的大门画有威武的一对门神,左侧立有永春县人民政府2002年1月24日公布的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围墙和双翘脊铺设琉璃瓦,金碧辉煌。大门外的横额“彭城衍派”赫然映入眼帘,这是留家古老的得姓灯号。内侧贴瓷砖彩绘“双凤朝牡丹”,横额是“镇闽传芳”,表明是留从效等人的后裔。装饰着喜鹊等浮石雕。大门对联是:“一代元勋封鄂国;三朝宰辅赐秦公。”上联说的是留从效治理泉州的丰功伟绩,被封为鄂国公;下联说的是他的六世孙留正扶宋室,历任南宋孝宗、光宗、宁宗三朝宰相,分别被封为卫国公、鲁国公、魏国公,成为一代重臣,赐封秦公,追谥忠宣公。
大厅宽约10米,深约6米,面积并不大,但是金碧辉煌,匾额应接不暇。上方悬一块金匾额:“映紫垣堂”。五代龛奉祀先祖神位。主要奉祀鸿胪卿文圭公,即留环及其妻汝南郡君盛氏夫人。乾隆辛未年(1751年)泉州举人留燧叔任陕西高陵县尹,寄来纹银20两,买地田租8担充入祠内祀祖,加祀留雄、鄂国公留从效、忠宣公留正等先祖考妣的神位,至今仍之。可以说,留环派下,或开国元勋,或状元拜相,或内阁学士,或御史大夫,爵公侯者多人,膺台阁者辈出,簪笏相绳,至宋末经300余年而不替,因此两侧有一副佚名旧对联说:“宋代旧徽声,为公为侯为相;秋堂遗令则,惟忠惟孝惟廉。”大厅神龛柱联是:“派衍清源,累世勋名昭国史;功扶宋室,一门忠孝绍宗祊。”大厅的中柱对联为:“佐宋室以定王侯,旷代英雄有几?扶中兴而新景运,救时宰相无双。”前柱对联为:“插壁金花春晏罢;堆床玉笏早朝回。”廊口内壁对联为:“自清源肇造鸿基,祖德千年存世谱;至天禄复居故里,后昆百叶守先程。”左边门书“祖德”,右边门书“宗功”。大厅内奉有“圣旨”、“奉天敕命”两块珍贵的牌匾。厅堂有历代留氏名人石浮雕像、匾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