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进阶之路Android高级进阶

攒了一个月的Android面试题及详细解答,马上年底准备起来,冲

2020-11-19  本文已影响0人  小小小小怪兽_666

一个月前呢,为了巩固下自己的基础以及为以后的面试做准备,每天去找一些大厂的面试真题,然后解答下,然后自己确实也在这个过程中能复习到不少以前没有重视的问题,今天就总结下之前一个多月总结的面试题,难度不大,大佬可以直接路过,当然发发善心点个赞也是可以的❤️。

进入正题,下面为主要内容,每三个问题为一个小节,也就是一个专题文章,我就不具体区分了,由于字数问题,也只节选了一些问题,大家见谅。另外答的不好的地方大家也可以留言敲敲我,感谢。

网页中输入url,到渲染整个界面的整个过程,以及中间用了什么协议?

1)过程分析:主要分为三步

2)其中涉及到TCP/IP协议簇,包括DNS,TCP,IP,HTTP协议等等。

具体介绍下TCP/IP

TCP/IP一般指的是TCP/IP协议簇,主要包括了多个不同网络间实现信息传输涉及到的各种协议 主要包括以下几层:

TCP的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为什么不是两次握手?为什么挥手多一次呢?

客户端简称A,服务器端简称B

1)TCP建立连接需要三次握手

2)TCP断开连接需要四次挥手

3)为什么挥手多一次 其实正常的断开和连接都是需要四次:

但是连接中,第二步和第三步是可以合并的,因为连接之前A和B是无联系的,所以没有其他情况需要处理。而断开的话,因为之前两端是正常连接状态,所以第二步的时候不能保证B之前的消息已经发送完毕,所以不能马上告诉A要断开的消息。这就是连接为什么可以少一步的原因。

4)为什么连接需要三次,而不是两次。正常来说,我给你发消息,你告诉我能收到,不就代表我们之前通信是正常的吗?

TCP 协议为了实现可靠传输, 通信双方需要判断自己已经发送的数据包是否都被接收方收到, 如果没收到, 就需要重发。

TCP是怎么保证可靠传输的?

所以握手过程中,比如A发送syn信号给B,初始序列号为120,那么B收到消息,回复ack消息,序列号为120+1。同时B发送syn信号给A,初始序列号为256,如果收不到A的回复消息,就会重发,否则丢失这个序列号,就无法正常完成后面的通信了。

这就是三次握手的原因。

TCP和UDP的区别?

TCP提供的是面向连接,可靠的字节流服务。即客户和服务器交换数据前,必须现在双方之间建立一个TCP连接(三次握手),之后才能传输数据。并且提供超时重发,丢弃重复数据,检验数据,流量控制等功能,保证数据能从一端传到另一端。

UDP 是一个简单的面向数据报的运输层协议。它不提供可靠性,只是把应用程序传给IP层的数据报发送出去,但是不能保证它们能到达目的地。由于UDP在传输数据报前不用再客户和服务器之间建立一个连接,且没有超时重发等机制,所以传输速度很快。

所以总结下来就是:

可以看到TCP适用于稳定的应用场景,他会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和顺序,所以一般的浏览网页,接口访问都使用的是TCP传输,所以才会有三次握手保证连接的稳定性。而UDP是一种结构简单的协议,不会考虑丢包啊,建立连接等。优点在于数据传输很快,所以适用于直播,游戏等场景。

HTTP的几种请求方法具体介绍

常见的有四种:

HTTP请求和响应报文的格式,以及常用状态码。

1)请求报文:

//请求行(包括method、path、HTTP版本)
   GET /s HTTP/1.1
   //Headers
   Host: www.baidu.com
   Content-Type: text/plain
   //Body
   搜索****

2)响应报文

 //状态行 (包括HTTP版本、状态码,状态信息)
   HTTP/1.1 200 OK
   //Headers
   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 charset=utf-8
   //Body
   [{"info":"xixi"}]

3)常用状态码

主要分为五种类型:

介绍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

1)对称加密,即加密和解密算法不同,但是密钥相同。比如DES,AES算法。

数据A --> 算法D(密钥S)--> 加密数据B
加密数据B --> 算法E(密钥S)--> 数据A

优点:缺点:密钥有可能被破解,容易被伪造。传输过程中一旦密钥被其他人获知则可以进行数据解密。

2)非对称加密,即加密和解密算法相同,但是密钥不同。私钥自己保存,公钥提供给对方。比如RSA,DSA算法。

数据A --> 算法D(公钥)--> 加密数据B
加密数据B --> 算法D(私钥)--> 数据A

优点:安全,公钥即使被其他人获知,也无法解密数据。缺点:需要通信双方都有一套公钥和私钥

数字签名的原理

1)首先,为什么需要数字签名?防止被攻击,被伪造。由于公钥是公开的,别人截获到公钥就能伪造数据进行传输,所以我们需要验证数据的来源。

2)怎么签名?由于公钥能解密 私钥加密的数据,所以私钥也能解密 公钥加密的数据。(上图非对称加密A和B代号互换即可) 所以我们用公钥进行加密后,再用私钥进行一次加密,那么私钥的这次加密就叫签名,也就是只有我自己可以进行加密的操作。所以传输数据流程就变成了加密数据和签名数据,如果解出来都是同样的数据,那么则数据安全可靠。

数据A --> 算法D(公钥)--> 加密数据B
数据A --> 算法D(私钥)--> 签名数据C

加密数据B --> 算法D(私钥)--> 数据A
签名数据C --> 算法D(公钥)--> 数据A

Base64算法是什么,是加密算法吗?

为什么多线程同时访问(读写)同个变量,会有并发问题?

说说原子性,可见性,有序性分别是什么意思?

实际项目过程中,有用到多线程并发问题的例子吗?

有,比如单例模式。

由于单例模式的特殊性,可能被程序中不同地方多个线程同时调用,所以为了避免多线程并发问题,一般要采用volatile+Synchronized的方式进行变量,方法保护。

private volatile static Singleton singleton;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Singleton4() {
    if (singleton == null) {
        synchronized (Singleton.class) {
            if (singleton == null) {
                singleton = new Singleton();
            }
        }

    }
    return singleton;
}

介绍几种启动模式。

Activity依次A→B→C→B,其中B启动模式为singleTask,AC都为standard,生命周期分别怎么调用?如果B启动模式为singleInstance又会怎么调用?B启动模式为singleInstance不变,A→B→C的时候点击两次返回,生命周期如何调用。

1)A→B→C→B,B启动模式为singleTask

2)A→B→C→B,B启动模式为singleInstance

3)A→B→C,B启动模式为singleInstance,点击两次返回键

屏幕旋转时Activity的生命周期,如何防止Activity重建。

线程的几种状态,相互之间是如何转化的?

1) 初始状态(New)。新创建了一个线程对象就进入了初始状态,也就是通过上述新建线程的几个方法就能进入该状态。

2) 可运行状态,就绪状态(RUNNABLE)。线程对象创建后,其他线程(比如main线程)调用了该对象的start()方法。该状态的线程位于可运行线程池中,等待被线程调度选中,获取cpu 的使用权。以下几种方式会进入可运行状态:

3)运行状态(RUNNING)。可运行状态(runnable)的线程获得了cpu 时间片 ,执行程序代码。线程调度程序从可运行池中选择一个线程作为当前线程,就会进入运行状态。

4)阻塞状态(BLOCKED)。线程正在运行的时候,被暂停,通常是为了等待某个时间的发生(比如说某项资源就绪)之后再继续运行。wait,sleep,suspend等方法都可以导致线程阻塞。

5)死亡状态(DEAD)。线程run()、main() 方法执行结束,或者因异常退出了run()方法,则该线程结束生命周期。死亡的线程不可再次复生。

String是java中的基本数据类型吗?是可变的吗?是线程安全的吗?

为什么要设计成不可变的呢?如果String是不可变的,那我们平时赋值是改的什么呢?

1)为什么设计不可变

2)平时使用双引号方式赋值的时候其实是返回的字符串引用,并不是改变了这个字符串对象

浅谈一下String, StringBuffer,StringBuilder的区别?String的两种创建方式,在JVM的存储方式相同吗?

String是不可变类,每当我们对String进行操作的时候,总是会创建新的字符串。操作String很耗资源,所以Java提供了两个工具类来操作String - StringBuffer和StringBuilder。

StringBuffer和StringBuilder是可变类,StringBuffer是线程安全的,StringBuilder则不是线程安全的。所以在多线程对同一个字符串操作的时候,我们应该选择用StringBuffer。由于不需要处理多线程的情况,StringBuilder的效率比StringBuffer高。

1) String常见的创建方式有两种

2)存储方式不同

线程池是干嘛的,优点有哪些?

线程池主要用作管理子线程,优点有:

线程池的构造方法每个参数是什么意思,执行任务的流程

public ThreadPoolExecutor(int corePoolSize,
      int maximumPoolSize,
      long keepAliveTime,
      TimeUnit unit,
      BlockingQueue<Runnable> workQueue,
      ThreadFactory threadFactory,
      RejectedExecutionHandler handler) {}

其中,拒绝策略有四种:

执行任务流程:

Android线程池主要分为哪几类,分别代表了什么?

主要有四类:FixedThreadPool、CachedThreadPool、SingleThreadExecutor、ScheduledTheadPool

1) FixedThreadPool——可重用固定线程数的线程池

public static ExecutorService newFixedThreadPool(int nThreads) {
    return new ThreadPoolExecutor(nThreads, nThreads,
              0L, TimeUnit.MILLISECONDS,
              new LinkedBlockingQueue<Runnable>());
}

2)CachedThreadPool——按需创建的线程池

public static ExecutorService newCachedThreadPool() {
    return new ThreadPoolExecutor(0, Integer.MAX_VALUE,
                                  60L, TimeUnit.SECONDS,
                                  new SynchronousQueue<Runnable>());
}

3)SingleThreadExecutor——单线程的线程池

public static ExecutorService newSingleThreadExecutor() {
    return new FinalizableDelegatedExecutorService
    (new ThreadPoolExecutor(1, 1,
                        0L, TimeUnit.MILLISECONDS,
                        new LinkedBlockingQueue<Runnable>()));
}

4)ScheduledThreadPool——定时和周期性的线程池

private static final long DEFAULT_KEEPALIVE_MILLIS = 10L;

public ScheduledThreadPoolExecutor(int corePoolSize) {
    super(corePoolSize, Integer.MAX_VALUE,
          DEFAULT_KEEPALIVE_MILLIS, MILLISECONDS,
          new DelayedWorkQueue());
}

索引是什么,优缺点

数据库索引,是数据库管理系统中一个排序的数据结构,以协助快速查询,更新数据库中表的数据.索引的实现通常使用B树和变种的B+树(mysql常用的索引就是B+树)

优点

缺点

事务四大特性

数据库事务必须具备ACID特性,ACID是Atomic(原子性)、Consistency(一致性)、Isolation(隔离性)和Durability(持久性)的英文缩写。

一个事务中的所有操作,要么全部完成,要么全部不完成,不会结束在中间某个环节。事务在执行过程中发生错误,会被回滚到事务开始前的状态,就像这个事务从来没有执行过一样。

事务的一致性指的是在一个事务执行之前和执行之后数据库都必须处于一致性状态。如果事务成功地完成,那么系统中所有变化将正确地应用,系统处于有效状态。如果在事务中出现错误,那么系统中的所有变化将自动地回滚,系统返回到原始状态。

指的是在并发环境中,当不同的事务同时操纵相同的数据时,每个事务都有各自的完整数据空间。由并发事务所做的修改必须与任何其他并发事务所做的修改隔离。事务查看数据更新时,数据所处的状态要么是另一事务修改它之前的状态,要么是另一事务修改它之后的状态,事务不会查看到中间状态的数据。

指的是只要事务成功结束,它对数据库所做的更新就必须永久保存下来。即使发生系统崩溃,重新启动数据库系统后,数据库还能恢复到事务成功结束时的状态。

讲讲几个范式

范式的英文名称是Normal Form,它是英国人E.F.Codd(关系数据库的老祖宗)在上个世纪70年代提出关系数据库模型后总结出来的。范式是关系数据库理论的基础,也是我们在设计数据库结构过程中所要遵循的规则和指导方法。通常所用到的只是前三个范式,即: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第三范式(3NF)。

Recycleview和listview区别

Recycleview有几级缓存,缓存过程?

Recycleview有四级缓存,分别是mAttachedScrap(屏幕内),mCacheViews(屏幕外),mViewCacheExtension(自定义缓存),mRecyclerPool(缓存池)

四级缓存按照顺序需要依次读取。所以完整缓存流程是:

  1. 保存缓存流程:
  1. 获取缓存流程: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从缓存池找到缓存,还需要重新bindview。

说说RecyclerView性能优化。

void onItemsInsertedOrRemoved() {
   if (hasFixedSize) layoutChildren();
   else requestLayout();
}
new LinearLayoutManager(this) {
    @Override
    protected int getExtraLayoutSpace(RecyclerView.State state) {
        return size;
    }
};

说说双重校验锁,以及volatile的作用

先回顾下双重校验锁的原型,也就是单例模式的实现: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volatile static Singleton mSingleton;

    private Singleton() {
    }

    publ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
        if (null == mSingleton) {
            synchronized (Singleton.class) {
                if (null == mSingleton) {
                    mSingleton = new Singleton();
                }
            }
        }
        return mSingleton;
    }
}

有几个疑问需要解决:

接下来一一解答:

如果进行了指令重排,由于不影响结果,所以2和3有可能被调换。所以就变成了:

1)分配内存空间
2)将对象指向分配的空间
3)初始化对象

就有可能会导致,假如线程A中已经进行到第二步,线程B进入第二次判空的时候,判断mSingleton不为空,就直接返回了,但是实际此时mSingleton还没有初始化。

synchronized和volatile的区别

synchronized修饰static方法和修饰普通方法有什么区别

内存泄漏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

内存泄漏(Memory Leak)是指程序中己动态分配的堆内存由于某种原因程序未释放或无法释放,造成系统内存的浪费,导致程序运行速度减慢甚至系统崩溃等严重后果。简单点说,手机给我们的应用提供了一定大小的堆内存,在不断创建对象的过程中,也在不断的GC(java的垃圾回收机制),所以内存正常情况下会保持一个平稳的值。但是出现内存泄漏就会导致某个实例,比如Activity的实例,应用被某个地方引用到了,不能正常释放,从而导致内存占用越来越大,这就是内存泄漏。

内存泄漏发生的情况有哪些?

主要有四类情况:

1)集合类泄漏

集合类添加元素后,仍引用着集合元素对象,导致该集合中的元素对象无法被回收,从而导致内存泄露。

static List<Object> mList = new ArrayList<>();
   for (int i = 0; i < 100; i++) {
       Object obj = new Object();
      mList.add(obj);
       obj = null;
    }

解决办法就是把集合也释放掉。

  mList.clear();
  mList = null;

2)单例/静态变量造成的内存泄漏

单例模式具有其静态特性,它的生命周期等于应用程序的生命周期,正是因为这一点,往往很容易造成内存泄漏。

public class SingleInstance {

    private static SingleInstance mInstance;
    private Context mContext;

    private SingleInstance(Context context){
        this.mContext = context;
    }

    public static SingleInstance newInstance(Context context){
        if(mInstance == null){
            mInstance = new SingleInstance(context);
        }
        return sInstance;
    }
}

比如这个单例模式,如果我们调用newInstance方法时候把Activity的context传进去,那么就是生命周期长的持有了生命周期短的引用,造成了内存泄漏。要修改的话把context改成context.getApplicationContext()即可。

3)匿名内部类/非静态内部类

非静态内部类他会持有他外部类的强引用,所以就有可能导致非静态内部类的生命周期可能比外部类更长,容易造成内存泄漏,最常见的就是Handler。

public class TestActivity extends Activity {
private TextView mText;
    private Handler mHandler = new Handler(){
        @Override
        public void handleMessage(Message msg) {
            super.handleMessage(msg);
        }
    };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setContentView(R.layout.activity_test);


        new Thread(new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try {
                    Thread.sleep(1000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start();


        mHandler. sendEmptyMessageDelayed(0, 100000);
    }

怎么修改呢?改成静态内部类,然后弱引用方式修饰外部类

public class TestActivity extends Activity {
    private TextView mText;
    private MyHandler myHandler = new MyHandler(TestActivity.this);
    private MyThread myThread = new MyThread();

    private static class MyHandler extends Handler {

        WeakReference<TestActivity> weakReference;

        MyHandler(TestActivity testActivity) {
            this.weakReference = new WeakReference<TestActivity>(testActivity);

        }

        @Override
        public void handleMessage(Message msg) {
            super.handleMessage(msg);
            weakReference.get().mText.setText("do someThing");
        }
    }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Destroy() {
        super.onDestroy();
        myHandler.removeCallbacksAndMessages(null);
    }

4)资源未关闭造成的内存泄漏

比如:

该怎么发现和解决内存泄漏?

1、使用工具,比如Memory Profiler,可以查看app的内存实时情况,捕获堆转储,就生成了一个内存快照,hprof文件。通过查看文件,可以看到哪些类发生了内存泄漏。

2、使用库,比较出名的就是LeakCanary,导入库,然后运行后,就可以发现app内的内存泄漏情况。

这里说下LeakCanary的原理:

鸿洋注:新版 LeakCanary 使用的是 shark 库分析内存,效果更好一些。

什么是类加载机制?

我们编写的java文件会在编译后变成.class文件,类加载器就是负责加载class字节码文件,class文件在文件开头有特定的文件标识,将class文件字节码内容加载到内存中,并将这些内容转换成方法区中的运行时数据结构并且ClassLoader只负责class文件的加载,至于它是否可以运行,则由执行引擎Execution Engine决定。

简单来说类加载机制就是从文件系统将一系列的 class 文件读入 JVM 内存中为后续程序运行提供资源的动作。

类加载器种类。

类加载器种类主要有四种:

属于依次继承关系,也就是上一级是下一级的父加载器。

什么是双亲委派机制,为什么这么设计?

当一个类加载器收到了类加载的请求,它不会直接去加载这类,而是先把这个请求委派给父加载器去完成,依次会传递到最上级也就是启动类加载器,然后父加载器会检查是否已经加载过该类,如果没加载过,就会去加载,加载失败才会交给子加载器去加载,一直到最底层,如果都没办法能正确加载,则会跑出ClassNotFoundException异常。

举例:

这么设计的原因是为了防止危险代码的植入,比如String类,如果在AppClassLoader就直接被加载,就相当于会被篡改了,所以都要经过老大,也就是BootstrapClassLoader进行检查,已经加载过的类就不需要再去加载了。

更多面试复习资源

去好公司面试,能答出来只是第一步,延伸问答、灵活运用才是面试官的目的,你越能答,他们越能问。我希望读者们能知道深入了解的含义,这真的是一个过程。

自己的知识准备得怎么样,这直接决定了你能否顺利通过一面和二面,所以在面试前来一个知识梳理,看需不需要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是很有必要的。

关于知识梳理,这里再分享一下我面试这段时间的复习路线:(以下体系的复习资料是我从各路大佬收集整理好的)

知识梳理完之后,就需要进行查漏补缺,所以针对这些知识点,我手头上也准备了不少的电子书和笔记,这些笔记将各个知识点进行了完美的总结。

《379页Android开发面试宝典》

历时半年,我们整理了这份市面上最全面的安卓面试题解析大全
包含了腾讯、百度、小米、阿里、乐视、美团、58、猎豹、360、新浪、搜狐等一线互联网公司面试被问到的题目。熟悉本文中列出的知识点会大大增加通过前两轮技术面试的几率。

如何使用它?

1.可以通过目录索引直接翻看需要的知识点,查漏补缺。
2.五角星数表示面试问到的频率,代表重要推荐指数

《507页Android开发相关源码解析》

只要是程序员,不管是Java还是Android,如果不去阅读源码,只看API文档,那就只是停留于皮毛,这对我们知识体系的建立和完备以及实战技术的提升都是不利的。

真正最能锻炼能力的便是直接去阅读源码,不仅限于阅读各大系统源码,还包括各种优秀的开源库。

资料太多,全部展示会影响篇幅,暂时就先列举这些部分截图,以上资源均免费分享,以上内容均放在了开源项目:github 中已收录,大家可以自行获取(或者关注主页扫描加微信获取)。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