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小岛‖文海...岁月拾遗 散文 • 书评 • 小说 • 诗

所谓懂得,因为共情

2021-08-02  本文已影响0人  漫讀時光

前几日,一位同学问了我个问题,他在辅导学生,碰到一个女生,关于择校,从模拟成绩来看,我同学认为成绩可能比较一般,说做辅导的第一标准是上岸。

综合分析她的情况之后,其实她考b区的学校,如贵州,云南是比较好的,但是他发现怎么说都说不动她,死活要留在安徽,想考安徽某校,但她自己也担心考上的 。

于是,他问我:女生都是那么恋家的吗?

“那要看情况。”我分析了一下她恋家的原因:

第一,像这种情况的话,如果母亲在家的话,她的爸爸出去工作的话,一般女孩子是不怎么会离开家的。

第二,小时候就在老家生活,长大之后很难会离开这个省市,因为已经习惯了现在的生活,再去其他地方生活,可能会不太适应其它城市生活。

第三,怕距离远,家里发生了事情,来回不太方便。

第四,我认为最主要的是对于生活的地方产生了安全感,再去其他地方陌生还会害怕。

第五,他们在校寄宿的话,可能会两三个星期就回来一次,勤快点,一周一次。离家近,时间久了,就比较恋家,觉得在家附近其实也挺好的。

“天哪,被你完全说对了。全对了,她就是这个情况。”

但是她昨晚说“再去其他地方陌生还会害怕”和你的原话一样。怀疑你们是两姐妹。

我当时笑了笑。为什么会猜中这个女生的内心,因为共情的力量。

共情,指可以深入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能力。

提及共情,人通常情况下会说社交重要能力之一是共情能力。

共情能力,或译作移情能力,指的是一种能设身处地体验他人处境,从而达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

当思考问题或理解对话话语的时候,尤其在线聊天时,你看不到对方脸上的表情,共情能力此刻就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忘却自己,把你自己想象成对方,从对方的角度和所了解的情况进行判断与思考,相当于此刻的你和对方是处在同一情景。

共情,并不能做到完全的感同身受。它注重的是从人的内心情感出发。共情,在思考的那段时间是和对方在同一频道,问题解决后,共情能力,在那问题会停止。通俗来说,它是为了解决人的问题而出现。它是持续不断的锻炼而形成,经过同情心——同理心——共情——共情能力,最后变成了一种能力。它是人换位思考的制高点。

并没有一个人可以二十四小时都在共情能力中徘徊,共情能力太高,会給人带来危险的。

有人把共情能力和换位思考(同理心)放到一块,认为它们的意思是差不多的。共情能力和同理心还是有些许区别的。

共情能力偏向于感性,主要适用在生活中的事情多。同理心偏向于理性,主要适用在正式场合,比如职场。

共情能力,它首先是一种能力,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其次,它是情感,以情为枢纽思考。最后,它考验的是人的共鸣。

同理心,首先,它是客观上思考问题。其次,它还担任着预测及规避问题的重任。最后,它着重的是人的恻隐之心。

人与人之间所说,你懂我,你真了解我,说到底,那是共情的作用。

即便是年纪和你有些距离,你还能从对方的话语中看出对方想要表达的真正是什么,和对方自己想表达的相差无几。是共情缘故。

懂得与共情,需要的是磨炼或经历。它是经验的积累与人生活的体验。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