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支付革命的最初战场
最近国内创业圈几乎都被一本书刷屏了——彼得·蒂尔的《从0到1》。而《支付战争》讲的就是这位大神如何从0到1创立并发展Paypal的故事。
如果你不熟悉Paypal,那么可将其近似理解为“美国的支付宝”。投资基金出身的彼得·蒂尔早在1998年就发现了在线支付的大市场,于是网罗了一帮青年才俊——那真是青年才俊,整个公司平均年龄才25岁,这帮人也成了后来著名的“Paypal黑帮”。本书作者是Paypal第27位成员,在还没有搞清楚具体要来做什么的情况下,就从安达信这种当年的金饭碗辞了职,投奔蒂尔而来,参与并见证了Paypal改变世界的旅程。
而这段旅程从一开始就注定惊心动魄。Paypal支付工具发布仅6周,山寨者dotBank和X.com便横空出世,市场瞬间陷入混战。Paypal首先从eBay用户资源入手,很快打开了局面,但任何创新都会马上被对手复制,火拼厮杀成了常态。疲于应付竞争让公司损耗了大量的时间精力,而无暇真正根据用户需求和市场发展自身,这让彼得·蒂尔深为困扰。正是出于这个原因,他决定与X.com合并,让行业重新洗牌,这也使得他们成功躲过了2000年互联网泡沫的冲击。
但好景不长,财大气粗的eBay马上也加入了战场,并不断凭借主场优势发布霸王条款,扶持自家小弟Billpoint,经常打得Paypal措手不及。“外患”不断,合并后的X.com也同时饱受“内忧”,原来两个公司的不同品牌、不同文化,甚至程序员开发基于不同的平台,导致双方矛盾日益尖锐,结果是彼得·蒂尔辞职,埃隆·马斯克掌舵。然而形势依旧严峻,对手攻势猛烈、规模迅速扩张而客服跟不上、诈骗横行导致巨额亏损,最后因为是否保留Paypal品牌的问题,Paypal和X.com两派的暗战终于引爆。5个月后,埃隆·马斯克出局,彼得·蒂尔重出江湖。
要是商战电视剧,到这完全可以精彩“剧终”了,但现实远要更残酷得多。我们都知道最后Paypal以15亿美元卖给了eBay,而其中的曲折坎坷、孤注一掷、铤而走险,都远远超过了任何一个顶尖编剧的想象——刁钻的用户、难缠的对手,更大的压力来自舆论、诈骗团伙甚至政府监管部门。本来公司第二天就要IPO了,突然有不知名的小公司跳出来告你侵权,又有州政府杀出来说你“违反了某规定”,让上市险些功亏一篑。“终于渡过了一劫,但回过头看,这才只是热身而已。”全书不下十几处这样的表述,让你的心一直揪着,就像追悬疑剧,永远想赶紧点开下一集。
如果真要拍成电视,彼得·蒂尔可谓名副其实的霸道总裁。除了高颜值、好身材、多金、CEO这些标配之外,他在其他方面的多才多艺,简直超越了地球人的范畴——要是有编剧敢这么写,一定早被吐槽成筛子了:斯坦福高材生,而且主修哲学;创办独立学生报纸。你以为他是文艺咖?No No No,他的老本行是对冲基金,凭心算能将除法计算到小数点后四位,并且还是美国国际象棋联合会前国手,在Paypal上市的庆祝会上,一人对付十位高管,同时下十盘国际象棋(而只有一人赢了他)。作为一名力挽狂澜的CEO,必然很高冷吧?No No No,他一直是T恤衫休闲裤,为了鼓舞员工,竟然答应如果公司达到目标业绩就把头发染成蓝色(后来业绩差了一点点)。EQ/IQ,QQ通,文理兼修、刚柔并济,就连独特的性取向这条都占了。如此丧心病狂的软硬件配置,就算把手撕鬼子这种技能按在他身上,我也觉得合情合理,心服口服。
当然,说正经的,这书可谓彼得·蒂尔创新理念的最佳诠释:如何从0到1?为何要避免竞争(与X.com合并,接受eBay的收购)?如何打造帮派文化?看完全书,你都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在书的最后,作者简要罗列了Paypal黑帮成员们后来的发展:彼得·蒂尔继续做投资,仅从投资Facebook上就获益数千倍;里德·霍夫曼创立了LinkedIn,打造新型企业雇员关系;埃隆·马斯克创立SpaceX和特斯拉,玩进了太空;马克斯·列夫琴开创了Slide公司,陈士骏创立了YouTube……这种超豪华阵容,会让你恍惚有种对着96级北影表演系毕业照看当今影视圈的即视感;或者说,Paypal黑帮就是世界的蓝翔技校,挖掘技术嗷嗷强——只不过他们擅长的不是挖土,而是掘金。
自然,他们绝不只是掘金,他们是真的在改变世界。想想“手填汇款单”这种遥远的事情,仔细算来也不过就在几年前。而如今便捷的手机支付成了家常便饭,滴滴快的烧钱大战、微信红包狂潮,也已经让我们对中国版的支付战争有了切身体验。秉承“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联合”的理念,优酷土豆合并了,滴滴快的在一起了,那么未来支付宝与微信是否也会成为幸福的一对儿,也许我们真的可以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