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皆苦,虔诚渡己
"格列宁"随着《我不是药神》的热播闯入大众视野。影片把荒诞、欢笑的事实与平静的不相称的反应,残忍与柔情相并列。全程笼罩在死亡气息的阴霾下,却也不能否认时而迸发的人性美,仿佛曼珠沙华,妖艳如血般鲜红的点缀着幽暗之路。
《我不是药神》以现实为底色,极具情感张力。因此,它赢得了观众。人性中善良与责任的部分不断被唤醒,情与法的交集与纠缠,使影片获得了一个上升的梯度。
众生皆苦,虔诚渡己处于初期阶段的程勇不是救世主。走私药品,从徘徊于生死边缘的慢性粒白血病患者手中牟取利润,以挽留临危父亲的生命,一切和血缘亲情联系在了一起似乎就获得了某种意义上的理解。身为一个开神油店的小人物,他最初的爱也是具有等级差别的爱,爱的能力范围仅限于家人和朋友。"救命药"进货渠道受胁迫再一次成为疯狂掠夺财富的来源。然而,他只是一个彷徨在灰色地带的有血有肉的父亲与儿子,不是男版的"玛丽苏",有限的资源、有限的能力,广博的爱需要渊深的实力去构架。
众生皆苦,虔诚渡己吕受益无数次在深夜艰难的喘息,泪水充斥在深陷的眼框里,定定的、倔强的凝视着由明转暗、由暗至明的天色,熬过了声音疼得变形的治疗,却在目光触及到妻儿安详沉静的睡颜那一刻心理防线彻底崩塌,不留余地。他死了,没等到儿子会叫"爸爸",以生命的终结来成全幼子不加负担的人生。
众生皆苦,虔诚渡己
"回家看过吗?""不回,他们以为我早死了。"一句简单的对白隐含了太多的无奈与悲哀,小黄毛像一只流浪在大都市的野狗,弱小却要佯装无畏,孤独的面对死亡的挑衅。他是一个矛盾体,与死亡抗争,同时也是死亡归宿的接受者。纯粹的世界观,绝对的善恶论。第一次开车,驶向正义的死亡。"他才20岁,只想活命有什么罪!"
两次剧烈的心理撞击,使程勇人性中的善念完全爆发,不惜工厂倒闭、冒着蹲监狱的风险贴钱给白血病患者们供给药品。换个角度考虑,这又何尝不是一场心灵救赎呢?
众生皆苦,虔诚渡己
但是,天价药的药企也没有错。漫长的研制周期、大笔的研究资金、极低的成功率,像格列宁这类抗癌药研发周期一般在十年以上,前十年基本研发阶段没有资金进账,除此之外还有望不到头的临床试验期。因此,为激励药品研发最好的方法就是专利保护,专利保护期一般是二十年,在这期间拥有专利的公司被允许自由定价,药品不被允许仿制。印度格列宁省去研发费与专利许可费,费用低廉。但是即使它的药效和正版格列宁相同,根据我国《药品管理法》规定,进口药需要经过临床检测、需要拿到药品进口注册证,不可置疑,印度格列宁不满足这两项规定,被打入假药行列。一个患者用得起,是"假药",另一个患者用不起,是正版药。
"4万块一瓶,我病了3年,吃了3年,为了买药,房子没了,家人也拖垮了,谁家还没个病人?你能保证你一辈子不病吗?我不想死,我想活着。"一场大病足以吃掉一个中产阶级,但是可悲的是,不是每一个家庭都可以归入中产阶级的行列。从人文角度讲,生命无价,可是对于一个现实鲜活的生命,面对疾病、面对死亡,拿得出多少钱医治似乎也成了这条生命最终的价格。就像《2012》影片中买得起诺亚方舟船票的小男孩对另一个贫苦的小男孩说"I will live,but you will die."《我不是药神》从实际中汲取养料,在裸露的土壤中再现难以愈合的血色伤口,暴露于大众视野。揪心难言,成了每一位观众的直接感受。
每个角色都在矛盾的撕扯中成长,立体的有笑有泪的生存在特定空间里。每个角色、每个团体都没有错,他们都有自己该承担的责任与追逐的权益,都该获得相应的理解与尊重。
下面的一段资料,也许是影片最好的结局吧。
"2017年7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宣布将36种药物纳入国家医保名录。
2018年4月1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明确:对境外已上市销售的药品,研究简化进口使用的审批手续。
2018年5月1日,将包括抗癌药在内的所有普通药品、具有抗癌作用的生物碱类药品及有实际进口的中成药进口关税降至零,使我国实际进口的全部抗癌药实现零关税。
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取消以药养医,健全药品供应保障制度。"
漫天的浓烟,诡异幽鸣的铃铛,熟悉的身影渐行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