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饿了
下午,刚忙完工作,同事的电话响起,是她刚上一年级的女儿打来的,孩子放学了让妈妈接她回家。我们赶快收拾东西赶往学校,一路上我们车子飞快,可是总是遇到各种红灯在快到学校时孩子又打来电话,只听话筒里传来一个女孩清脆的声音,妈妈,我饿了。
记不得同事怎么和宝贝解释,我却在重复孩子的话,妈妈,我饿了。也许,是我声音的异样引起了同事的注意,她问:李姐,想你家孩子了?
是吗?也许吧,感觉这东西真的说不清楚,传递速度比语言快数倍。不知道为啥我的心有点疼,眼睛也有点湿润,仿佛一下子回到接孩子的岁月。
我们孩子小学阶段在学校吃饭,一般是晚上写完作业再接回家,每次接孩子我们家长总是早早等在门口等孩子出来,好像是在等一个礼物。
孩子一出来家长总是呼啦一下围上去,拉起孩子的手嘘寒问暖,询问一天在学校的情况。我们家宝贝更像他的爸爸比较内敛,从来不和我说学校的伙食怎么样,同学怎么样,老师怎么样等等。孩子不说我也不问,美其名曰,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
当时我的关注点不完全在孩子哪里。每次总是匆匆拉起孩子的手往家里赶,心里早就开始盘算晚饭如何做、还有多少衣服要洗、单位的工作还有多少没有完成等等,放在孩子身上的精力实在有限。
只要孩子学习成绩还过的去,别的全凭孩子自由成长。那时候总是忙不完的事,加不完的班,似乎所有的事都比孩子重要。爱人也曾劝我让我多把精力往孩子身上放放,可是……可是......除了孩子我还是个员工还是个女儿、妻子、朋友等等各种角色,哪个角色自己也不能辜负,总是拼劲全力。
所有的耐心到了孩子哪里几乎消失殆尽,对孩子用的最多的就是吼,孩子小的时候只会委屈的抹眼泪,大了开始反抗,我才开始反思是不是自己哪里错了。
现在回忆可能是把负面情绪都传递给了孩子,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是逃避型,孩子即使特别想念妈妈见到妈妈也是躲避的,可惜当我了解这些的时候孩子已经长大,不再给我改正的机会。
转眼之间孩子就长大了,开始初中逆反,高中住校,离家上大学,有了自己的朋友圈,和父母的共同话题似乎更少了。
就像一副漫画上画的一样,孩子上大学以后就像一颗脱离轨道的卫星,偶尔收到微弱的信号,也只是简单的重复,寄钱….寄钱….
虽然我也在拼命追赶孩子成长的脚步,可是两代人的距离任凭我如何努力也总有无法跨越的鸿沟。只能做好孩子的后盾,无法真正解决孩子的精神上的饥饿。
世界就是如此公平,给你一些什么一定会让你失去一些什么,现在我总是劝说周围孩子还小的同事,孩子小的时候多陪陪她们,当孩子饿的时候可以找到妈妈,可以扑到妈妈怀里撒撒娇,闹一闹。
因为:妈妈的有效期也许不到十年。
当然不是说你不再是一位母亲,是说孩子真正依赖你的时间不到十年,随着孩子的成长,孩子对妈妈的依赖会越来越少。
在这一点上我特别敬佩现在的香港首相林郑月娥,当年她甚至,为了儿子甘愿放弃行政职务——为便于亲自照顾儿子,她曾向香港政府申请降职调至伦敦办事处工作。因为两名儿子考到英国升学了,而当时长子林节思正值青春期,躁动不安,林郑月娥决定一家前往英国生活,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孩子。最终两个儿子都考入剑桥大学。
她的育子经验是年幼时,孩子非常需要父母的关怀照顾,陪伴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她的育儿观就是8个字: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可以加上一个注解:身、心、灵的陪伴才是最好的教育,每一位母亲不到身要在孩子身上,心也要在孩子身上,理解孩子引导孩子发现孩子的特长,让孩子永远都可以和母亲说:妈妈,我饿了!
这是我成长的第三天离我的目标还有997天,喜欢进步的你,和我一起来写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