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

不同舞种的基本功训练方式 | 你有练对吗?

2017-03-07  本文已影响238人  板栗好耶

基本功是指一个舞者所具备的基本条件(包括内在条件、外在条件及素质和能力的体现)和掌握一些基本技术、技巧动作的能力水平,其特性决定了它不是先天由来的,而是经过系统的基础训练所达到的一种结果。

这里说的外在条件是指人的基本条件,包括身高体重比例外形等先天素质条件和从事舞蹈专业学习的基础条件——软开度;

内在条件是指单纯从外表外形看不出来的舞者所具有的能力,具体包括肢体形态的协调能力、模仿能力、表现能力、动作理解能力、控制能力和基础的弹跳能力等等。”

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主导要素中,个人风格往往受到时代风格和民族风格的影响而形成,而时代风格和民族风格又往往通过个人风格表现出来。就舞蹈学意义而言,“基训”的风格基于舞种的风格,也就是说不同的舞种其“基训”风格也是截然不同的。

下面以古典芭蕾舞、中国古典舞、中国民族民间舞三种风格的舞种为例,浅析一下不同舞种基本功训练的不同之处。

01

古典芭蕾基本功的训练

古典芭蕾最初起源于意大利。发展于法国宫廷,兴盛于俄罗斯。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形成了古典芭蕾要求的“开”、“绷”、“直”、“长”。下面针对其特点,具体分析一下其动作的训练要求。

1、古典芭蕾中“开”特点的训练方法

针对芭蕾舞“开”的特点训练时,初学者应注意从大腿到脚部的外开训练,要求我们的膝盖总是要打开的,站立时也是要抬头挺胸双肩打开。

2、芭蕾舞中“绷”特点的训练方法

芭蕾舞中的“绷”不单纯是绷脚,而是在做plie、tendu、fondu、jete等一系列动作时腿也是绷紧的。尤其是大腿内侧的肌肉更要绷紧。但是绷紧不是僵硬,绷紧的目的是为了加强腿部的力度,更加灵活的完成舞蹈的技巧与动作。

3、芭蕾舞中“直”特点的训练方法

芭蕾舞中“直”特点首先要求舞者不管是站、坐、走、立还是做其他动作时,从头、颈、躯干、腿部都要直立向上,因为芭蕾舞给人感觉是最高贵、最典雅的舞种。

4、芭蕾舞中“长”特点的训练方法

芭蕾舞中“长”特点是指舞蹈演员在做动作时一定要把动作做“活”。而这里的“活”就是要求动作要有延伸感,动作延伸了也就自然而然的“长”了。

02

中国古典舞中的基本功技巧的训练

古典舞的学习要求舞者在掌握身韵、身段的练习时还要扎实的练好基本功技巧。古典舞中的基本功技巧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跳”、“转”、“翻”。

1、古典舞中的“跳”的训练

我们常见的“跳”包括小跳、中跳、大跳。

(1)小跳包括一位小跳、二位小跳、五位小跳等。小跳不要跳的太高。主要是练习舞者的脚掌与地面的推力关系,尤其要注意的问题是在起跳以后一定要及时的绷脚,五位小跳更是要在绷脚的状态下把两腿夹紧,并且要做到从前面看不到后面的脚。

(2)中跳包括我们常见的射燕跳、劈腿跳等,主要练习我们腿部的弹跳能力及空中舞姿的优美程度。

(3)大跳是舞者尽自己最大的力量跳起后在空中做出一系列复杂的动作,要求滞空的时间越长越好,但落地后一定要注意缓冲,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2、古典舞中“转”的训练

“转”其实是一个“立”的过程,只有立稳了转的时候才能保持平衡,所以“转”首先要解决半脚掌的力量,然后再练习单脚推地单脚立,初学者可扶把杆练习。

3、古典舞中“翻”的练习

翻”是毯子功课必修的课程,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动作,在做这类动作之前,首先要把全身的肌肉骨骼活动开,并且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

03

中国民族民间舞基本功技巧训练

民族民间舞蹈(folk dance)泛指产生并流传于民间、受民俗文化制约、即兴表演但风格相对稳定、以自娱为主要功能的舞蹈形式。不同地区、国家、民族的民间舞蹈,由于受风俗习惯、民族性格、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因素影响,以及受表演者的年龄性别等生理条件所限,在表演技巧和风格上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民间舞不乏朴实无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等特点。历来都是各国古典舞、宫廷舞和专业舞蹈创作不可或缺的素材来源。

我国的民间艺术自古以来就有载歌载舞的传统,它包含宗教、文化、习俗、审美等各个方面,是民族情感、观念、信仰、文化交织的综合艺术表现。它包括大家熟悉的藏族的“弦子”、蒙古族、维吾尔族的“麦西来普”。朝鲜族、傣族的舞蹈等多种舞蹈。民族舞道具:手绢、扇子、花绸、面具、腰鼓、以及伞、灯、刀等。所以基本功的训练主要是这些民族舞蹈的步伐和神韵,掌握了这些基本的民族韵味才能更好的诠释民族舞蹈,所以这是民族舞蹈基本功的主要训练内容。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