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秋文学雅阁艺术之家

写作中的心理学

2018-11-19  本文已影响113人  周卫英
写作中的心理学

写作最开始是业余爱好,为自己写,但是写久了就有了责任心和使命感,为别人写,为社会写。

你心中越少有自己,就会越有别人,你的文章就越有深度。

修行人不一定喜欢写,写作者不一定修行,所以修行人写作就是为修行者而写,写出修行者的内心世界。

写作者要想写出好文章,则必须修行,修心,修出平常心,清净心。

修行是一件很容易被误解的事情,不但不修行的人不理解修行人,就是修行人,都很难理解别的修行人。

最好的文章,就是写到读者的内心,写出了寓意。其实文章的好与坏,深与浅,不完全在于作者,更多的由读者决定。

看起来深刻的文字其实很浅显,深刻是对浅显的误解和错觉。当人们头脑非常复杂时,你的单纯反而成为深刻。

每个人都有投射心理,就是把自己对自己的看法投射到外面,以为是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甚至以为景物都有思想和感情,其实是错觉。

所有我们与别的人事物的关系,都是我们与自己的关系。外面没有别的,只有自己。

你对别人的评价,就是你对自己的评价。

但是自己很难觉察到自己的心理投射,因为已经成为根深蒂固的习惯,成为潜意识。如果能觉察到,那么你就是一个有智慧的人。修行,就是培养和提高觉察能力。

文字是镜子,映出了读者的内心。你认为文章写出了你的想法,只是巧合而已,因为一定会有许多人感觉到没有写出他们的所想。

你认为文章深刻,也是巧合而已,因为你自己有深刻的思想,所以你发现了深刻。一定还有许多人感觉文章写的肤浅,或者太深奥,看不懂。

总之有喜欢你的人,一定会有讨厌你的人,只是人家有修养,不好意思表达,不愿意伤害你。

有赞同,一定有反对,它们同时产生,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有时候我们看到赞同的,就会忘记反对的;或者看到很多反对的,就会忽视赞同的。其实它们永远是同时存在的,一方消失,另一个也会消失。

了解对立的东西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就是智慧。你就会获得宁静,就会豁达,不会再有执着,也不会再有排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