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本小人书非一般人群研究中||066号专题收稿

每天一本小人书: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逝世 — 2013.4.8

2022-04-08  本文已影响0人  韦老师写作赋能

感谢订阅《每天一本小人书》,欢迎关注,点赞、评论和转发!

今天是4月8日,我们要讲的小人书故事是《撒切尔夫人传》。

撒切尔夫人原名玛格丽特·罗伯茨,1925年生于英国林肯郡的格兰瑟姆镇。父亲是个杂货商,母亲婚前做过裁缝。全家笃信基督教。玛格丽特童年生活的天地是狭小而闭塞的,只有教堂是她经常可去的地方。

所幸父亲虽读书不多,却很关心两个女儿的教育。当他发现玛格丽特比她姐姐更有潜力时,便着意培养——让她听音乐,学钢琴,参加体育活动,接受更多的教育,并常告诫她:凡事要有主见,不可人云亦云;遇事切不可说“不会”。

严格的家教,使玛格丽特刚满11岁就获得了“郡少年奖学金”,进入了引人注目的凯斯蒂文女子学校。她并非天资过人,但是依靠勤奋好学,她考试总是名列前茅。人们总觉得她形单影只,因为她不愿和毫无主见、只会咯咯傻笑的女生交往。

就在玛格丽特上小学时,父亲当上了议员和市长,他同时也是一名布道士。父亲频繁的政务和教务活动,使玛格丽特自小就习惯了游说和竞选生活。她常常随父亲去听演讲,帮助选区折叠路标,有时还去法院旁听审案,这使她对律师诉讼也有了兴趣。

1943年夏,她考上了牛津大学。受当地一位学物理的首席法官的影响,她攻读的专业是化学。从此,她走出了格兰瑟姆小镇,奔赴向往已久的牛津。

在牛津,她的一本正经、心直口快以及她常挂在嘴边的“爸爸说应当如何如何”,都成了一些同学的笑料。于是,除了上课,她就到实验室去消磨时光。

后来,她发现有个地方很吸引她,那就是学校的保守党俱乐部。这里常有保守党的名人来此演讲,这些演讲引起她许多思考。她不知不觉地爱上了这个俱乐部。

当时英国政局动荡不安,玛格丽特深受父亲影响,坚决站在保守党一边。她越来越倾心于保守党俱乐部的活动,并深感自己理想的专业应是法律。

不久,她喜爱政治、热心服务、擅长演说的特长终于被人发觉。在三年级时,她被推举为保守党俱乐部主席,成为担任这一职务的第一个女生。对此,她非常高兴。认为这是她四年大学生活的最大成就。

大学毕业后,她在一家公司的塑料部供职,但她与车间工人不能打成一片,常常只会尴尬地站在一旁,满口学院腔。工人们常因她的持重和衣着的古板,称她为“玛格丽特大婶”和“女公爵”。她对此并不在乎,因为她在这里只想挣点钱,为今后从政积蓄资金。

一到周末,玛格丽特便判若两人:她精心打扮,穿上得体的礼服,神采奕奕地到伦敦参加保守党的活动。在这一年里,她迁居到公司所在的地区,并按规定在本地区正式加入了保守党。

1948年秋,她24岁时,在肯特郡达特福市保守党协会主席约翰·米勒的鼓励和推荐下、报名参加该区竞选,并在第二年正式被确定为该区保守党议员候选人,获得了梦寐以求的从政良机。

从此玛格丽特如鱼得水,到处游说,结识各分区的活动分子,并开始在一些集会上抨击工党的国有化政策,宣传保守党全力捍卫保守主义的精神,主张维护和发展私有化制度,恢复英国的“传统”和“秩序”,使选民们逐渐了解了她的政见。

可是,在连续两轮的选举中,她都败下阵来。尽管有些选民送了她一枚矿石饰针,以表同情,并继续选她为下届候选人,但一个涉世不深的青年女子,要在两党竞争激烈的政坛上占一席之地,仍嫌实力不够。于是她决心学习法律,为步入政坛再创条件。

竞选虽然失利,爱神却钟情于她,在一次竞选宴会上,她结识了一家油漆和壁纸公司的总经理丹尼斯·撒切尔。晚宴后,这位比她大10岁并曾离异的英俊男子,驾着“美洲虎”牌轿车,依依不舍地送她回家。从此两人开始了心心相印的交往。

1951年12日,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双双到国外欢度蜜月。玛格丽特从此成了撒切尔夫人,但这丝毫未冲淡她从政的强烈欲望。丹尼斯也衷心支持她继续攻读法律,并表示要以他丰厚的收入,为她步入政坛铺路。

两年后,他们生了一对双胞胎,姐姐叫卡罗尔,弟弟叫马克。小家庭充满了欢乐。玛格丽特一面勤奋学习,一面尽一切可能帮助保姆照料孩子,同时还常常挤出时间,为丹尼斯精心烹调可口的晚餐。直到她当了苜相,仍乐此不疲。

1959年,在她34岁生日的前5天,时来运转,她在新迁居的芬奇莱选区,以厩倒多数的优势。当选为该区议员。希望之光在她眼前升起,她激动得热泪盈眶,和家人共享成功的欢乐。

从此,玛格丽特步入了煊赫的英国政治中心——威斯敏斯特,开始了从政生涯。她来到下院,当原来的秘书照例向新来的议员介绍情况时,他惊讶地发现这位女士对下院情况了如指掌,仿佛她已经在这里工作多年。

更令人惊叹的是,她在下院的处女演说——“关于公共团体允许记者参加会议”的议案。她一口气讲了27分钟,不看一眼讲稿,论点明确,条理清晰,言辞锐利,赢得了一致的赞赏,议案被顺利通过,她的名声由此大振。

1961年,仅在下院工作了两年的玛格丽特,即被首相麦克米伦任命为年金部政务次官。第二年春,她就年金问题,首次对工党的指责性动议进行答辩,辩词事实详尽,分析透辟,使与会者听得目瞪口呆,全场鸦雀无声。

令她抱撼的是,由于麦克米伦政府整个处境不佳,收支严重不平衡,通货膨胀有增无减,以及内部出现丑闻等等,保守党在1964年的大选中败于工党。玛格丽特只得和同僚悻悻地搬出了宽敞舒适的伊丽莎白政府大厦。

之后,从1964年到1970年,她先后担任了保守党影子内阁的年金事务、财政能源、交通运输、住房和土地以及教育等方面的发言人。她办公的地方虽远不如政府的办公大厦,但这些工作却使她了解了许多方面的国情,得到了较全面的锻炼。

1970年,保守党东山再起,在大选中击败工党重新登台。执政首相希思决心一展宏图,要为扭转经济颓势,治好“英国病”进行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在组阁时,他把教育大臣这把交椅给了玛格丽特。虽然他不喜欢这个女人,但他知道她的实力和作用。

玛格丽特第一次成了独当一面的政府大臣,她百感交集。她深深遗憾的是她的双亲已先后故去,尤其是对她一生影响最大,引导她从格兰瑟姆走向威斯敏斯特的父亲没能看到她的这一天,想到这些,她不禁在父亲陵墓前无限怀念地喊着:“爸爸!爸爸!”

坐上教育大臣的交椅,她抓的第一件事是提高教育质量,废除工党要在全国施行的综合教育制度,恢复和加强英国传统的有利于培养人才的文法学校和工艺学校。但这一做法立即遭到工党大肆攻击,咒骂她为“思想上的精神贵族”,指责她的政策只有利于富人。

而当她决定取消国家免费供应小学生牛奶,并不再给大学生贷款后,引来了一片抗议和谩骂之声。她到各学校去演讲,人们称她为“牛奶剑子手”。

在保守党内,一些有大男子主义思想的议员,也参加了反对她的行列,嚷着要她辞职。但丹尼斯是了解她的,她决不会在惊涛骇浪中弃船而去。尽管压力巨大,连儿女也受到连累,遭到围攻,但她决心坚持到底。

1974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二次大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希思政府处境艰难,罢工风潮此起彼伏,保守党在大选中又被工党击败。玛格丽特像做了一个疆梦,再次搬出了政府大楼。严酷的现实告诉她,保守党面临可怕的噩运。

希思政府下台后,玛格丽特被任命为影子内阁的税务发言人。由于她干过税务律师,对这一门十分在行,很快就拿出了与工党针锋相对的税收政策,并强调要以减少税收、降低利率等一整套办法,来解决她认为的“英国病”的根源——通货膨胀。

此后,她又就货币流通、自由企业等各类问题系统地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并有理有据地抨击了工党影响企业活力、导致经济滑坡的税收政策。听者无不叹服她是一位精通业务、成竹在胸、善理经济的行家,是影子内阁中最有光彩的大臣。

撒切尔夫人在党内重振声威。而希思自倒台之日起,其领袖地位也随之动摇。他上任时提出的要为恢复经济活力进行的一场“静悄悄的革命”,也始终未见成效。更换领袖的气氛在保守党内日见浓厚。谁能取而代之呢……

虽然也有人提到了玛格丽特,但她自己却多次表示:“由一个女人来当保守党领袖,将是许多年后的事。”可是,当她得她认为最有希望当选的前卫生大臣基思·约瑟夫决定退出竞选后,她突然有了新的打算。

一天,她出人意料地走进希思的办公室,恭敬而又坦率地通知他,她将向他挑战。希思一时不知怎样对付这个女子容貌、男子志气的挑战者。

消息传开后,她组成竞选班子,开始了紧张的活动。玛格丽特在议会的出色表现,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实力。这时希思已退出竞选,她的主要对手是威廉·怀特洛。

当玛格丽特以146票战胜79票的怀特洛时,人们震惊了:一个杂货商的女儿,奇迹般地征服了英国大男子主义最严重的政党!

在写有丘吉尔、艾登、麦克米伦、希思这些为人崇敬的英国领袖的名单上,将增添一个玛格丽特·撒切尔。

伦敦的冬夜是寒冷而漫长的。这一晚,玛格丽特久久不能入眠。她踌躇满志,决心全力弘扬保守党的传统,重振不列颠,在英国历史上划出一个“撒切尔时代”。但她也知道,从反对党领袖到政府首相,她还必须过关斩将,击败工党。她决计为此积极做好准备。

她认为,工党的国有化政策和扶助工会运动,违反了英国几个世纪的传统,是经济衰退的根本原因。她的主张就是要反其道而行之。为此她要制定一整套经济的政治的政策。

在国际事务方面,她自知是个新手,她要奋起直追。上任当年,她即出访了卢森堡、法国、德国、罗马尼亚、加拿大和美国,以此丰富阅历,增长才千,扩大影响,为迎接全国大选创造个有能力驾驭英国的首相形象。

有趣的是由于她在一次演说中,以激烈的言辞和强硬的态度抨击了苏联的霸权主义,并要人们采取针锋相对的政策,塔斯社因而送了她一个“铁女人”的绰号。她为此很高兴,因为这为她树立了一个与她秉性相符的不妥协的国际形象。

与此同时,她也不忽略小节,尽力改变全国人民对她某些方面的不好印象,如声音太尖,衣着不够雅致,总是黑丝绒加一条珍珠项链等。为此,她请大剧院的专家给她做了多次训练,请了服装师为她讲解着装知识,并把开始花白的头发染成了金黄色。

就这样,她把四年的保守党领袖生涯,当成了她的“首相实习班”。每时每刻她都像在治理一个国家那样,发表政见,调整影子内阁,为未来的唐宁街10号办公室设计图样……她试着要让英国各阶层逐渐习惯与一位女首相打交道。

1979年4月,决定她政治前程的大选终于到来。竞选的紧张激烈不言而喻,她在各种游说和演讲中强烈谴责正在使英国公共服务事业陷于瘫痪的罢工运动,这一招立即引起许多选民共鸣,使工党陷于被动挨打的窘境。

经过几周针锋相对的角逐,她大获全胜,如愿以偿地成为唐宁街10号第一位女主人。当香槟酒的酒香弥漫首相府时,她想的是:大权在握,决不走希思那样的中间路线,在国有化和私有化之间搞折中。她要旗帜鲜明地创建一个维护私有化的“民主政体”。

坐阵首相府后,她面对的是一个通货膨胀、高失业率和投资萎缩的英国。在她看来,政府的当务之急是推行强有力的货币主义政策。只有企业有了活1力,国家有了钱,英国经济才有可能走出长期衰退的低谷。

谁知当新政府的政策逐一颁布后,全国各地反对之声像潮水般涌来。刚刚执政的撒切尔政府还没来得及享受到一天新上任的“蜜月期”,即陷入了咒骂的重围。

第二年,新政府的日子仍不好过,通货膨胀率未见下降,失业率却创空前纪录,即使是政府为查尔斯王子完婚举行的盛大庆典,也难冲散人们心头的乌云。向政府抗议示威的游行队伍,小怒气冲冲地出现在伦敦街头。

同年,因多种原因引起分裂与不和的北爱尔兰,局势更加恶化,恐怖分子活动猖獗。7月,在工业重镇利物浦开始的城市暴乱不断发生,遍及英伦三岛二百多个城市,历时十余天。游行队伍与前来镇压的警察经常发生冲突,有时竟酿成大规模的武斗。

不列颠在动荡之中。保守党内发出了不同的声音:新政府应当改变方向,首相热衷的货币主义政策已使英匡四面楚歌。连玛格丽特一向崇敬的麦克米伦,也批评她的政策太强硬,使劳动者受到很大打击。希思则告诫她:如不悬崖勒马,英国将面临一场大灾难。

玛格丽特却坚信“天塌不下来”。她和她的支持者在各种场合反复告诉人们:“政府已采取了一切必要措施。但是,正像病人吃药治病一样,会有痛苦,要经受折磨。‘英国病’已经很深,为了去除病根,只有坚持‘吃药’

压力毕竟非同一般,每当玛格丽特几乎处于绝境时,她一生中最好的伙伴丹尼斯总是给她自信和力量。多少年后,人们笑称他为“最典型的陪衬丈夫”,他却说:“我宁愿这样,我宁愿为她铺路。”

1982年,英国经过“痛苦服药”,脸上似乎出现了一丝“红晕”,经济开始回升。女首相立即不失时机地对内阁班子动了“手术”,把一些貌合神离、摇摆不定、妨碍她大刀阔斧治理英国的拦路虎一一搬掉。

在国际舞台上,她依然是“铁娘子”形象;她继续抨击苏联的霸权主义;她坚持英国“不超脱也不牺牲”的欧洲政策;她毫不顾忌地要求欧共体在预算中减少对英国的“摊款”……凡涉及不列颠利益的争端,她寸步不让。

她不喜欢在社交上“跳小步舞”,喜欢直截了当,因而也博得了一些首脑的好感。她与美国恢复了传统的英美“特殊关系”;她拓宽了英国对外活动的余地;她坚持要有自己的核防卫能力,提高了英国的国际地位。

1982年,她遇到了一桩“主权纠纷”。这年4月2日,阿根廷的国旗突然飘扬在马尔维纳斯群岛的上空。马岛的主权归属,向来是英阿两国的一个争端,阿根廷认为马岛是自己的国土,进驻与守卫,天经地义。

英国却视马岛为大不列颠的“祖业”,不容侵犯。谈判无效后,撒切尔政府劳师远征到万里之外,引发了一场举世瞩目的战争—马岛之战。

大不列颠以7亿英镑和200多名士兵的生命换得了胜利。报刊评论说,“铁娘子”这一仗肯定赢得了她个人的声望和选票。

1983年,英国国内经济好转,通货膨胀率从撒切尔政府上任时的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五,企业投资增长,出现了“借贷”和“消费”的繁荣……女首相决定抓住有利形势,提前大选。

她料到,工党必将利用罢工和青年人争取核裁军运动,来与保守党抗争。但她自信地提醒选民:“英国现在走的路是正确的,千万不能倒退!”

舆论界空前活跃。有些报纸评论说,这是有史以来最激烈的一次大选,而且带有很浓的个人色彩。一家报刊说:“这个女人在英国进行一场革命,不是通过她的常常引起争论的政策,而是她的百折不挠的意志”,“竞选的核心是她是否连任。”

胜利在预料之中,女首相连任了。玛格丽特·撒切尔成了本世纪英国第一位蝉联的首相。她那双闪烁着自信光芒的碧眼告诉人们,她将一如既往,用她的全部心血,在唐宁街运筹帷幄,引导英国沿着复兴之路前进。

连任后,她遴选了较年轻的“强硬派”组成内阁,使她和她的支持者控制了内政、外交、国防、财政等要害部门。同时解散了希思任内组成的“首相智囊团”,更彻底地清除了“温和派”的势力和影响。

撒切尔的政府如今已羽毛丰满,政策也将更具威力。令她难以安稳的是,持久的高失业率这个不祥之物仍然时时威胁着社会的安宁。

1984年,以煤矿工人为首的罢工浪潮,铺天盖地向全国袭来。矿工工会领导人在大选时就威胁说,他将组织一场政治性大罢工,向新政府示威。历史的阴云在人们心头笼罩:1974年和1979年两届政府的倒台,都与矿工罢工直接有关,撤切尔政府今日之命运,又将如何?

这场罢工延续了一年之久。罢工领导人奔走于各煤矿,号召工人为自身利益而持续战斗,他们宣称:如果对政府关闭20个矿井这样危及工人权益的事默不作声,工会和工人运动的前景将不堪设想。斗争矛头明确指向了撒切尔政府颁布的工会法。

而女首相对工会和工人运动的态度,一向主张用“法律和秩序”加以限制。在对待罢工时,这“法律和秩序”就是“镇压”的同义语。出人意料的是,这场声势浩大、令人担忧的大罢工,最终却因工会内部出现分歧而告失败。

这一任,玛格丽特在外交上更显活跃。为塑造自己的国际形象,她不遗余力地奔波着。1984年,在“冷冻”的英苏关系上,她做出了松动的姿态,会见了当时举世关注的苏共总书记接班人戈尔巴乔夫,被两国报界评论为“开创了英苏关系新纪元”。

同年,在国内罢工斗争节节进逼时,她去枫丹白露参加欧洲七国首脑会议。这是一场更严重的斗争,它将决定英国能从共同体拿到多少英国长期要求的经济利益,铁娘子全力以赴,寸金不让,终于凯旋而归,受到两党议员前所未有的一致赞扬。

也是这一年,她飞往中国。在香港问题上,她虽然并非一开始就愿意承认这段历史,但最终还是彩为中英友好铺平道路,组成了谈判团,并亲自参加了“联合声明”的签字仪式。她称赞邓小平的“一国两制”为香港的特殊历史提供了富有想像力的答案。

“苦药”吃到1986年,英国的气色以乎更好了,国内经济有了相当转机。英镑稳中有升,通货膨胀率几年来控制在百分之三点九,经济增长速度超过了德、法、意,生产率仅次于日本。玛格丽特相信英国民众看到了这一切。

英国人确实看到了变化着的一切。有人说:“重要的是玛格丽特使英国人恢复了自信心,英国人很长时间是打肿了脸充胖子,现在脸上已经长了点肉。”这无疑使玛格丽特增添了又一次战胜对手的实力。她也最终创造了蝉联三届首相的新纪录,再次震惊世界政坛。

在欢呼声中,有记者问她:“在此时此刻,你希望人们怎样评说你?”她的回答是:“我们有勇气处理其他政府绕开的问题,并且因此把一个走下坡路的国家,变为一个能再度为自己的创业精神而自豪的国家,变成一个可以信赖的盟国和有影响的民族。”

然而政事多变,两年后她却在国内外政策上连遭非议。在内政改革上,她推行了一项新政策——出征“人头税”,引起公众强烈不满,导致全国两次大骚乱。舆论界批评说,这项政策既不公平,也不可行,它只会使保守党在下届大选中丢失选票。

与此同时,在外交方面,撒切尔夫人对欧共体的经济、货币联盟政策所持强硬的反对态度,引起内阁不满。与她意见相左而辞职的重臣指责她的欧洲政策已危及保守党和英国的未来。这场政府危机,动摇了她在党内外的领袖地位。

1990年11月22日,这位入主唐宁街11年之久,享有国际声誉的“铁夫人”,终以她的辞职“将更有利于保守党的团结并在下届大选中获胜”为由,挥泪告别了坐阵三届的首相府,为她的“撒切尔时代”画上了句号。

在白金汉宫递交辞呈时,女皇封给她一个伯爵爵位,并留任她为上院后座议员,每年领取1.75万镑首相退休金。但她却表示:她的“生命从65岁开始”,她将选择新的位置,继续实现她人生的价值。

玛格丽特·撒切尔是否能作为一位伟大的领袖载入史册,她的信条与主张是否正确,历史将会给予评说。但作为一名超凡的女性,一个在英国现代史上创纪录蝉联三届的首相,历史的这一页无疑已留下撒切尔夫人深深的印记。

感谢订阅连载《每天一本小人书》,你可以在评论区留下自己的疑问或观点,与作者和其他读者共同交流!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