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10 非暴力沟通-避免自责和指责
非暴力沟通强调,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
01
听到不中听的话,我们通常会有四种可能。
第一种:自责,认为自己犯了错。例如:有人气愤地说:“我从来没看到过这么蠢的人!”这时,我们可能会自责,难道真的是自己太笨了,这么简单的事情都没有做好。这会导致我们内疚、没有自信甚至自卑。
第二种:指责对方。这时,也许我们会驳斥说:“你有什么资格这么说!我一直很努力在做好这件事,你从来都没有陪伴过我。”我假设的是父母与孩子关于考试成绩的一番争论场景。在争吵中,我们会愤怒、完全不理解对方。
第三种:了解我们的感受和需要。这时,我们有点伤心,因为我们之间的关系本不应该如此。
第四种: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这时,我们也许会想,她也许是真的需要我们的关心和陪伴。
通过了解我们的需要、愿望、期待以及想法,我们不再指责他人,而承认我们的感受来源于自身。
02
非暴力沟通又叫做“长颈鹿语言”,为了更加形象地介绍费暴力沟通,《非暴力作者》马歇尔发明了两个形象:一个叫长颈鹿,一个叫豺狗。所谓的豺狗就是我们日常的语言模式,所谓的长颈鹿就是我们的非暴力沟通模式。
由于成年长颈鹿的心脏大约有40公斤,因此让人联想到它不容易受到伤害。长颈鹿身材高大,所以看得远,不会被眼前的东西所阻碍。除此之外,它还有非常特别的牙齿,因此它能吃很多带刺的植物,把它们转换为养料。所以非暴力沟通是一种无需他人改变的力量。
而豺狗是一种比狼还要小的动物,它的眼睛非常聚集,因此视野也比较狭隘,它急躁,具有攻击性,因此豺狗的语言模式就是迅速的反击、诋毁。如果你和一个人沟通,他说的话你没有听懂,你会认为他的表达有问题;如果你讲话对方没有听明白,你会认为他的听力有问题。所以豺狗模式更多的是批判和指责。
所以,在听到不中听的话时,用长颈鹿和豺狗来形象地比喻他们为"四个耳朵“:
1、自责(耳朵向内的豺狗)
2、指责(耳朵向外的豺狗)
3、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耳朵向内的长颈鹿)
4、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耳朵向外的长颈鹿)
03
在与人沟通时,如果我们企图用批判和指责他人来表达我们的观点,往往我们收到的也是反驳和批判。我们没有因为别人的内疚而得到想要的结果,而我们陷入自责,也没有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甚至让事态变得更加严重。
如果两人以豺狗模式进行沟通,那么结果必然是豺狗互相撕咬。
所以,在日常交流时,不妨换个角度,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体会对方的需要和感受,你的内心会变得柔软起来,当你开始理解时,沟通会变得简单而顺畅。
最有效的沟通方式是:
1、停止自责和指责对方;
2、用心体会自己和对方的感受和需要;
3、跟自己和对方确认需要。
04
下次在遇到孩子考试结果不好的情况时,哪怕分数多么接受不了,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用一切有效的方法先让自己平静下来,仔细分析试卷的错题情况,结合孩子在家里完成的作业情况、学习情况,想到影响孩子成绩的可能情况,并针对不同情况制定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法,最后心平气和地找一个合适的时机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及实际需要。根据孩子反馈的情况,因时制宜制定合适的学习计划,当然爱、理解和陪伴,缺一不可。
情景演练:
父母长期忙于生意,没有太多时间陪伴孩子,孩子放假时,大人不能陪着去图书馆,也不能安排学习,老人也管不了,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觉,目光就没离开过电视,甚至写作业时也是一边写一边看。
随着年龄推移,年级越高,注意力越来越不集中,玩性也越来越大,自然成绩名次也是越来越靠后,从小学时期前五名,到中学时期也是最后20名,到高中时期倒数10名。
妈妈在看到分数后,忍不可忍,直接爆发了
“你这么这么蠢,只考了20分”
“考20分怎么了?你什么时候管过我”
“我天天早出晚归,辛辛苦苦赚钱还不都是为了你,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哪一样少了你的”
“我一点都不在乎,也不想要你管,我去改错题了。”于是拿过试卷就回房间了。
妈妈在房间里气到不行,孩子转身进了房间,嘭的一声关上了门,仿佛两个世界。
妈妈感到委屈、失望和无力,仿佛自己努力的一切都没有意义。
在学习了非暴力沟通后,了解到孩子需要的其实是分数以后的理解和关心,是给予物质条件以外的爱和陪伴。
在懂得孩子的真正感受后,妈妈开始静下心去思考并调整现在的生活和工作,每天晚上预留出一部分时间陪伴孩子,聊聊学校的生活、聊聊学籍等学习以外的生活,以及固定每周家庭活动,和孩子培养感情,增进了解。
在看到考试分数时,不在只关心那个数字,而是通过和孩子沟通了解到孩子的学习情况,是否是身体原因影响了学习,是否某科换了老师影响了学习进度,是否课程加快跟进的有些吃力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比如增加固定的时间去运动增强抵抗力、观察老师的讲课风格或是提前预习,课后多进行复习、做题。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成绩虽然重要,但并不太关键,我们需要深层体会孩子的心理诉求,及时给予关怀、陪伴和正确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