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人物历史人物

天下之将李世民之初出茅庐

2017-09-24  本文已影响61人  76414a134d21

诸葛亮曾经对将领的器量做出过精彩论述,他认为将领的最高称谓是“天下之将”。何谓“天下之将?”对曰:“仁爱洽于下,信义服邻国,上知天文,中察人事,下识地理,四海之内视如家室,此天下之将。”曰:“谁能当之。”对曰:“有唐一代,惟太宗李世民一人耳!”

唐太宗李世民

        上次,小白说到李靖是绝世名将,“李靖之前从无李靖,李靖之后再无李靖”。但是,在小白心中仍然把他放在了李姓名将榜的第二位。这并非是对这位名将的不敬和对他军事才能的不认同,而是因为排名第一位的大佬太过彪悍和全面,而且就算是李靖自己心中,估计不会觉得居于此人之下有任何的不快。这人便是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位被“嚼烂”了的人物。无论是正史、野史、小说还是戏曲,在这些文学体裁当中,李世民的戏份是相当的足。在座的各位看官估计对这位传奇帝王的传奇轶事也是如数家珍,也请宁耐一时,待小白也侃侃这位传奇帝王。

      作为一代帝王,按照惯例,史书上一定会对其从被怀到出生前后做一段神话般的描述,以此彰显帝王们的起跑线便是与众不凡。李世民当然也不例外,这里姑且不说这些具有浓郁神话色彩般的故事。刨去天命论,李世民的个人素质确实是天赋异禀。唐朝作为最具尚武精神的一个朝代,加上身上传承者陇西军事贵族的基因,李世民天生就是一个名将胚子。

      大业年间,隋炀帝北巡,被突厥围困在雁门,隋炀帝征召四方救援,年仅16岁的李世民奉召前往,隶属在屯卫将军云定兴的营中。虽然突厥军势强大,但是云定兴这时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为了救驾,云定兴下令全军出击。这时,一个年轻将领站出来反对,这个少年将军便是李世民。云定兴一看,原来是唐国公李渊的公子,便让他说下去。李世民建议,应当用疑兵之计,迫使突厥退兵,这样雁门之围自然解除,如果盲目出击,敌众我寡,则胜败就难说了。云定兴听后,按照李世民的计策去做,突厥果然退兵。

        这算是李世民“初出茅庐”的第一战,也开始了自己长达数十年的军事生涯。李世民的这一次表现俨然一代名将风范。过了两年,李渊被朝廷任命为太原留守,李世民也随着父亲来到了大唐的龙兴之地——太原。太原附近有一股强大的反叛势力,高阳人魏刀儿,他有一个生猛的绰号“历山飞”,手下有近10万众,盘踞上党一带,严重阻碍了西部于京师的联系,这也是杨广派李渊到太原的重要原因。李渊到任后,认为历山飞虽然兵马众多,而且“巧于攻城,勇于力战”,但是“以智图之,事无不果。”李渊率领精兵深入敌阵,叛军势力强大,正当李渊将要支撑不住时,18岁的李世民亲率生力军参战,重创叛军,一战打败了这股多年盘踞的叛军。所谓“父子同心,其利断金”,李渊之所以能在隋末这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最终脱颖而出,成为天下的主宰,除了他本身的雄才大略,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有两个才能绝不逊色于当时任何人包括他自己的臣子,这二人就是他的儿子: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本人绝非翻案党,李建成的才能绝对是被“人为缩水”了。虽然,日后这父子三人终将反目成仇,但是这时候,三人确是父子一条心。

      与李渊镇守的太原日益强大的形势相比,隋炀帝统治下的隋朝却是江河日下。极具政治眼光的李氏父子,面对即将崩塌的大隋帝国,心里也许都在默默的祈祷:让隋朝的暴风雨来的猛烈些吧!

      隋大业13年(公元617年),李渊正式在晋阳起兵,派长李建成,次子李世民分率大军攻占西河。而后,以四子李元吉为太原留守,李渊亲率大军3万西图关中。在进军长安的过程中,李家三父子齐心协力,除了在霍邑跟宋老生干了一仗,可以说是一马平川。在小白看来,从太原起兵到占据长安,无论是李世民还是李建成,都是在李渊的直接领导之下,可以说,这几战可以说李渊自己厥功至伟,李世民没有足够的平台和空间去展示自己的才华。

霍邑之战

俗话说:“机会总是留给又准备的人。”很明显,李世民一直准备着,只是等待属于他的机会。

      上天并没有让他等太久,机会就摆在了他的眼前。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李渊正式称帝,唐朝正式成立。李渊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次子李世民为秦王,李唐的最高权力正是掌握在这3个人手中。建国之后,天下仍是四分五裂,其他势力依然很强大,李唐统一全国看上去是“路漫漫其修远兮”,要想平定天下,靠的就是过硬的“拳头”。而在“有枪就是草头王”的乱世中,枪杆子要握在自己手中才保险,对于这一点李渊心里十分明白,自己作为天子,李建成贵为储君,自然不能向以前一样轻涉战场,作为亲生儿子而且已经在战场上初露锋芒的李世民自然是最佳的人选。可以说,从李建成被立为太子的那一天开始,李世民就已经被李渊视为了开疆拓图、剪灭群雄的一把“绝世好剑”,李世民也从此真正成为军中的绝对统帅。

      那么,他到底能不能扮演好“绝世好剑”的角色,为李唐王朝的统一道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呢?且听小白下回道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