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中心的沉浸式“网红展”的时代&阿里与腾讯之外,杀出第
随着网红经济的催生,近两年,“网红展”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走进商业地产,并且凭借其鲜明的特色,得到了更多人的喜欢,成为购物中心吸引顾客的制胜法宝。在中国网友的定义里,凡适合拍照的展览都被统称为“网红展”。
网红展涌现出的大量的照片出现在社交网络上,构成了一种对于“当下”主题的追逐与默许。从社交媒体上看,年轻文化、流行文化、亚文化或许等不到它被沉淀成传统艺术(Fine Art)的那一天,或许那些文化也不会被完整地输出,于是年轻人索性打破常规,将这种跨国家、种族的体验、生活符号、文化标签,演变成一场供人娱乐的“快艺术”。
自2017起,上海龙美术馆的詹姆斯·特瑞尔个展成为各种社交媒体上的“网红展”,而后,佩斯北京带来了新媒体艺术团体teamLab大型个展“花舞森林与未来游乐园”又掀起一波视觉炫浪,时尚大师保罗·史密斯的个展“Hello My Name Is Paul Smith”堪称网红打卡必去圣地,吸引全球62万人争相观展莱安德罗·埃利希个展“虚·构”把昊美术馆变身为一个真实的虚幻世界!
詹姆斯·特瑞尔中国首个大型回顾展现场
“网红展”往往与沉浸式体验挂钩。在当下这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现代科技与传统艺术文化必然发生碰撞,沉浸式艺术这种结合了多领域链接的新兴艺术形式,将人的“五感”结合在一起的新型体验式艺术,为观众带来了强烈震撼的视听冲击和真实感。
沉浸式“网红展”种类
1、全封闭场景内用材料、声、光打造沉浸式场景:
比如詹姆斯·特瑞尔这样的艺术家,倾注所有的专注与精力去探索光的与空间的关系,他的作品缓慢而沉静,打破了观众培养的快速观展的审美习惯;此外还有草间弥生的“无限镜屋”,一个镜屋让参观者们透过窥视孔去观察里面,还有一个要让人们站在里面体验,在沉浸式的无限镜屋里,大量的不锈钢球通过相互之间的反射,以及和周围镜面之间的反射,营造出一种无限的感觉,但是这样的重复图形是草间弥生毕生创作的作品众所周知的形式与符号,两者的作品都有着创作的必然线索。
2、用VR/AR等技术手段重新展现世界名画:
比如梵高、莫奈、克里姆特、毕加索等,通过投影、LED屏幕、VR、AI等技术呈现或者复原大师画中的景象,制造出行走其中的逼真和现场感,这些展览的拥趸都是有一定美术知识或是志于培养孩子美术感知的人群。
3、先进技术结合“超现实”概念
以先进技术或者媒介为主要手段,在相对充足的展厅空间内用光怪陆离的,或具象或抽象的繁密图案填满六壁,这样的展览雷同性强,一般打着“超现实”“梦幻”“游乐场”的旗号,对没有任何艺术审美的人同样有强大吸引力。
美国著名艺评人Ben Davis在参观《造梦机器》网红展后将观展经验总结为以下三点:图片优先于对事物本身的经验,参与感优先于洞察力,社会性体验优先于个人经历。因此在打造沉浸式“网红展”时,不应该只是在于打造拍照打卡地,更应要注重打造如何增强参与者的体验感,优质体验感才是品牌得以延续发展的要素,美陈网盘点了2018年广受欢迎的网红展,看看它们都有什么特点,为何能引起轰动效应使得百万甚至千万人次前往。
01
告白气球艺术展2.0
展览时间:2018.4.20—2018.5.13
展览地点:静安大悦城
2018年静安大悦城将火爆朋友圈告白气球展带到了商场,足足20万只马卡龙色的气球,最大的悬浮气球直高达1.6米,漫天飘飞的彩色“告白”,不知撩动多少魔都男女的爱情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