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的孩子不弹琴

2017-06-16  本文已影响32人  ranelliott

今天小编在一所美国学校的网站看到一篇华裔母亲的文章,其实是教育心得啦,给小编深深的震撼,同时也让小编深有感触,所以可以分享给作为父母的你们!

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我带着孩子去棒球场参加第一次练习,除了认识教练及队友们之外,家长们也聊了起来。一位妈妈说:「我这个儿子很喜欢棒球,但他哥哥就对运动没兴趣,只喜欢打电脑游戏。」另一个妈妈则说:「你还有一个孩子喜欢棒球,我的两个孩子都不喜欢运动。」又有一位母亲也说:「我儿子也不想来,刚才我们大吵了一架才出门。」

听着听着,我发现原来美国妈妈们是「运动虎妈」,而我们则是「万艺皆下品,唯有乐器高」,我告诉她们说:「我非常同意你们的论点,也觉得运动很重要,只是美国父母与亚洲父母的方向大不同。」美国妈妈们听了猛点头,并表示他们所认识的亚洲孩子们,几乎每个人都起码学一种乐器,有的甚至会两三种,看来美国父母对于我们热衷让孩子学音乐的情形也很了解。


老师的孩子不弹琴

想当年儿子约五岁的时候,我打算教他弹琴,可是怎么想都觉得不太对,这一想两年就过去了。有一天孩子的爹说:「如果你不教他,那我不是都没省到?」你想要省钱,那不就是要我干活儿吗?好吧,该来的终究得面对,于是择了良辰吉时,儿子就开始弹琴了。几年之后的一次演奏会结束,儿子一上车就说:「我今天弹得很好,让你很有面子。」本来他弹得很好我的确很高兴,但这两句话,马上把我从天堂打进地狱,我第一次了解原来他这几年有一搭没一搭的弹着,为的只是让我高兴。

某一年的春天球季开始,第一场比赛儿子的大姆指受伤,肿得跟鸡蛋一样大,我知道这下子完了。果然休息一个月之后,他告诉我不要再弹了,于是我跟他把话说清楚。我告诉他:「我可以尊重你的决定,但你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你现在13岁了,不能在30岁时后悔,回过头来怪我没坚持。另一点是你做任何事之前,都要弄清楚动机到底是什么,所有的事都应该是为自己做而不是为别人。如果有一天你去女朋友家扫厕所,你也要明白那是为了你自己要讨好她而做,不能说是为了她。我希望你学琴,是因为你可以多懂一样技艺,我不在乎别人说我的小孩不弹琴,你更不必为了我的面子弹。」

话是说的很好听,好像我是个善解人意的妈妈,又趁机对儿子机会教育了一番,但其实我心里在滴血,还哭了好几天。虽说「鞋匠的儿子没鞋穿」,但也有很多钢琴老师的孩子琴弹得响叮当,我看到这种情况也是口水流满地,但我的孩子不喜欢弹琴,我也逼不了,这就是我今生的功课,功课既然做不好,就得学习放下。

暑假快到了,我可能又想叫他练琴,但我答应的事又不能反悔,那怎么办?于是我想出一招,如果我想叫儿子练琴,就干脆自己去练。结果暑假一晃眼就过了,他没练我也没练,真是天下太平。

几年后等到女儿也说不弹的时候,朋友笑着问我:「这次你又哭了几天啊?」我说:「人老了总要进步,我不但没哭还高兴的不得了,因为不论是我欠他们的或是他们欠我的,今生钢琴这债算是彼此全都还完了。何况教自己的孩子,没钱赚还得看人脸色,这种义工我再也不用做了!」

控制欲及负面的家长一箩筐

常听见家长们说:「我的儿子懒死了,每天除了玩什么都不想做。」会说这种话的父母通常都是非常认真负责的父母,在孩子未出生前就先安排自己住进好学区,在孩子才刚脱离奶瓶尿布,就带他们踏上了「才艺不归路」,每天课后轮流去上各式各样的才艺课或补习班,回家后还得做功课练习。

孩子自懂事起到长大,今生都还没有机会想过自己要做啥学啥,事情就已经多的都做不完了。几年下来回家除了练琴写功课,我们还希望他能分担家务,偶尔洗个碗摺个衣服什么的,或是一年一度的母亲节能做顿饭来孝顺娘。最后他们都做了,父母还是见人就抱怨他懒,说他啥都不想做。

请问,我们有给过孩子一分钟的机会,让他自己想想要做什么吗?如果有,他们当然选择啥都不做,因为他们早就做得累死了。孩子小时候当然都听从我们的安排,但他们也会长大,会有自己的想法,我们问过他们是否同意也愿意接受这些安排吗?还是无论学习、工作、或找对象,只要是父母建议或安排的,就一定是最好的吗?我们能保证他只要照做,就能一辈子高枕无忧幸福快乐吗?

有一些家长说:「小孩本来就是该逼的,如果不逼怎么会主动去学习?」这种论调更令我吐血。我们早就都忘了当年他们还在牙牙学语时,或是刚开始学走路要认识这个世界时的情形,我们忘了他们曾经非常主动的去探索周遭的一切,积极的学习想要赶快长大,和大人一样做很多事。

而我们是如何帮助孩子的呢?除了他叫第一声爸妈我们还高兴之外,接着我们就开始说「NO」与「不行」,这个不淮碰那里不淮去。然后孩子长大了一点,画了一棵蓝色的树,我们就说:「拜託,你看过这世界上有蓝树吗?你是不是有色盲啊?」再长大一点他弹了一首曲子,我们就说:「如果贝多芬听到你弹这样,可能会哭。」直到孩子主动学习的兴趣一点点的被大人抹煞,想像力也被我们一滴滴的杀光,然后我们还嫌他们不主动学习,给他们贴上一个「不推不动」的懒标签,这样对孩子来说公平吗?

有一个家长来与我第一次见面就说:「我们已经学两年了,我如果不叫他的话,他绝对不会自动去练,而且老师说他视奏超慢,不想教他了。」我马上问她:「你没在孩子面前说这些吧?」这位妈妈说:「没有啦!我没有当着他的面说,我只是自己心里这样想,现在跟你说说而已。」

天啊!不是来拜师吗?第一次见面就把学生说的这么糟,我到底是教还不教?家长希望换个老师所以孩子会练琴,但不论我是多棒的老师,我能改变多少?我还需要学生来 motivate 我呢!凡是为人父母都应该听过「胎教」吧?孩子还没出生的时候,我们听音乐看笑话培养愉快心情,也不准老公说脏话,就怕对胎儿有不良的影响,但孩子生出来后我们却容许自己有如此负面的想法,却觉得只要孩子没听到就没关系?孩子真的都不知道吗?对孩子真的都没有影响吗?

父母口不择言也就算了,有时连长辈也来加油添醋。有位奶奶一见到我就说:「老师呀,你不知道,她每天一回家就看电视,一直看一直看,都不练琴。」「奶奶呀,您也不知道,您每星期一来就说同样的台词,一直说一直说,都不停止。您没看见您孙女儿吗?如果眼神可以变成利剑的话,她早就让您万箭穿心啦!」祖孙三代同堂的孩子更可怜,因为她在童年中得到的负面能量,是别的孩子的双倍不止!

钢琴当然是可以学的,除了音乐之外,更学到problem solving 还有 self discipline。但问题并不在于我们「做了什么」,而是「怎么做」。我个人根据将近20年做母亲及老师的经验,对于家长们有些小小的建议:


◆把自己的孩子当成别人的孩子

如果看到别人的孩子摔跤,我们一定会问:「Are you OK?」如果是自己的孩子,很多人就会说:「你看你,练琴不专心,走路也不专心。」因为我们对别人的孩子总是多一分同情心与同理心,多一些慈悲与温柔,不会动不动就口出恶言。

我曾想过,如果我的孩子可以选择,他们是不是情愿做我的学生,而不要做我的小孩?多年下来我把自己训练的不错,时时能把孩子当成学生,在与他们谈话时就事论事,避免搀杂太多情绪化的负面言论。如果我也能把老公当成别人的老公,或把父母公婆当成别人的父母公婆,那我就能更上一层楼了。

◆多珍惜已经有的

有位妈妈问我:「老师的功课是每首曲子练五遍,可是我的小孩只肯练三遍,怎么办?」我说:「三遍就三遍呗!」她说:「五遍都已经练不好了,减成三遍那就更惨了。」我说:「你不是希望他继续弹吗?那三遍总比没有好吧?如果你硬逼着他练五遍,不怕过两天他就不学了吗?」每个孩子的个性不同,我们总得看情形来行事,不能太过死板,更不能只追求那「没有的」,而不珍惜「已经拥有的」。

如果孩子生下来是有残疾的,他能平安长大我们就已经感谢上帝赞美观世音菩萨了,我们还会每天逼他练琴吗?孩子在家不过18年,我们希望他离家后想到钢琴时会记得什么?「我妈老说我不好好练」?「那次比赛我一弹完出来,爸就大骂我怎么弹错」?还是「爸妈都好喜欢听我弹琴」?我们真的需要每天为了练不练琴而大做文章,把全家弄的乌烟瘴气吗?

◆把对的人放在对的地方

曾有一个父亲说:「我的儿子很好动,坐不住,我想让他学琴,训练定力。」我说:「你是要给我生意做,又给我找麻烦是吧?为什么不带他去打球呢?」我认为孩子学习才艺是一种撒种的工作,我们洒一些不同的种子,看看那一个能发芽并成长,不行的就再换一种,希望能帮助孩子在课外找到一种有兴趣的嗜好,因为去做这件喜欢的事而减轻一些生活压力,并能终身蒙受其益。

在不同的学习项目中,我们要观察孩子的状况,并慢慢调整方向,顺着孩子的表现,渐渐看他们对那项活动较有兴趣,经过一段时间兴趣仍不大的项目,就可以考虑放弃。试想如果从小吴季刚的母亲希望他去打篮球,而林书豪的父亲希望他去设计礼服,那这会是什么样的状况?两个孩子与两家人都会痛苦,而这世上也就不会存在这两位发光的华人了。所以不是乐器就比运动高级,也不是小提琴就比单簧管好,任何一个项目都没有好坏与高低之分,重要的是把对的人放在对的地方。孩子如果有兴趣,就会比较愿意学愿意练,也会学得比较好,而信念与意愿大于一切。

巴罗克钢琴艺术中心

依照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专为儿童研发设计的教材内容及学习指导方法,实现适龄教育

除了演奏的基本技巧外,更培养孩子节奏能力,听音能力,歌唱能力,和声概念等综合性音乐能力的培养

循序渐进的音乐教学模式,配合肢体律动,多维度音乐游戏互动,互动演奏来发展多元感官的技能。

把音乐当成语言学习,感受音乐的内涵,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感,独特教学方法,让每一个孩子都像钢琴家那样学音乐学钢琴!

乐谱教本,风格清新,对孩子有极大的吸引力,给音乐以视觉上的冲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