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字人的一些小思考

2021-02-26  本文已影响0人  Lobotomy

数字人:人类社会下数字未来的需求

“Faces can be very powerful, influential, emotional and persuasive.”
—— Mike Seymour

这几天在看有关数字人(digital human / virtual human)的材料,对数字人的看法产生了一些改变。

技术的进步带来了人力的解放,远到ATM机的发明让取钱时无需再接触银行职员,近到移动支付和自助柜台缓解了超市售货员的在购物高峰时面对结账队伍的压力,未来更多且更完善的服务将迁移至线上,人们是否会渐渐习惯了无人化服务,未来出生的孩子可能甚至不会知道有售货员、银行柜员这样的职业存在。疫情期间,各地政府都针对不会使用智能机的老人家推出了健康码的替代方案,而数字人会否只是为未来跟不上时代滚滚浪潮的我辈之人精心设计的“健康码替代方案”呢?

以上是我在欣喜于数字人发展时的一部分隐忧。然而,在我看了悉尼大学的Mike Seymour博士在2018年的TED演讲中的一段话(图1),让我对我这样的担心有了极大的改观:


图1. Mike Seymour博士在2018年的TED演讲《What happens when technology has a human face?》中的一段话

“面孔是情感的杰出传播者,而情感是强大的 ...... 但我们必须意识到,面孔可以是非常强大的,有影响力的,情绪化的和有说服力的。”

这让我想到了两件事,一是来自于混乱博物馆的《【混乱博物馆】空想性错视:从平家蟹到脸盲症》中提到的“空想性错视”(Pareidolia)。人们眼睛看到物体后,在产生意识之前,影像会先传输到大脑的梭状回进行预处理并预先筛选出重要的信息,以便做出最及时的决策。而人脸又是其中最重要的信息,因为同类的表情信号直接指示了当前的局面。遥想我们生活在森林或者草原的祖先个体,也许没有敏锐的发现野兽靠近的能力,却依靠察觉周围同伴惊恐的表情,从而得以存活让基因延续。这样对人脸信号的敏感,造成在网上流行的“空想视错觉”图片的流行,图2至图4便是其中几例,明明是生活中常见之物,却因为“两上一下”的排列方式(图5),第一时间被辨认为表情,其本来面目反而要停顿一下才能反应过来。这从侧面反映出人脸在人的思维活动中的重要地位。

图2. 《【混乱博物馆】空想性错视:从平家蟹到脸盲症》截图:空想性错视 图3. 《【混乱博物馆】空想性错视:从平家蟹到脸盲症》截图:空想性错视 图4. 《【混乱博物馆】空想性错视:从平家蟹到脸盲症》截图:空想性错视 图5. 《【混乱博物馆】空想性错视:从平家蟹到脸盲症》截图:“两上一下”的排列方式形成的“人脸”

第二则是是我对当下现象的一点主观思考。近来轰轰烈烈的购物打假重回视野,究其原因火热的直播电商肯定脱不了干系,其中原因也许复杂,但直播形式的说服性强、情感传达能力强一定是让人跃跃欲试想要下单的重要原因。曾经购物打假也在电视购物兴盛时期战果累累,也是因为相对于十秒左右的普通广告,一个穿插剪辑了明星推荐、专家站台、用户回访,且动辄十多分钟轮番轰炸的电视购物广告,对电视机前观众的洗脑效果拔群;而如今的直播电商则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更关键的一点是,主播们可以通过聊天和潜在的消费者交流,表现出更多“人”的性质,就像是楼下超市或者菜场的阿姨,进一步弥合了网上购物与现实购物的界限,推动直播电商兴盛的同时,也降低了人们对商品质量应有的警惕心。

这两个事例让我意识到,与“活人”沟通交流的需求是人类所固有的,这也许在人类学的尺度上,短期内是不会改变的,无论你小时候第一次买东西是在需要粮票的国营食杂店,还是手机上点一点就能送货到家的网上超市。作为视觉动物,我们更倾向于面部表情和姿态更丰富的情感信息传达,而不仅仅是冷冰冰的文字(图6)。这便是数字人存在以及未来发展的意义所在。


图6. 来自digitalhumans.com/what-are-digital-humans的截图,表情与语调能传播的信息远大于文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