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
改变这两个字,谁都能脱口而出。可是,能做出改变的态度,拿出改变行动的人,真的是寥若星辰。
因为,改变就意味着失去原来的样子,改变就意味着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改变就意味着要走出舒适区。
对于抽烟的人来说,如果医生告诉他,不能再抽了,否则一定会影响身体健康。从抽烟到戒烟,这是一种改变。而且,改变的结果是利于他的健康。为什么绝大多数的人都无法做出这个必要的改变呢?因为一旦戒烟,身体的各种不适感就会接踵而来,
头晕、咳嗽、失眠、手足颤抖、情绪低落、全身乏力,等等等等。而这一系列的不舒适,只需要一支烟就能解决。对于抽烟的人来说,有这样一句挂在嘴边的话:饭后一支烟,胜过活神仙。一边是神仙的感受,一边是痛苦的挣扎,就不难理解做出戒烟的改变,势比登天还难了吧!
针对戒烟这一事,我再补充一个生动的例子。这个故事的主角是我朋友的父亲,一个有着五十年烟龄的老烟民。前两年,因为肺部不适,朋友带他去医院检查,结果很不乐观,当即就住院做了肺部局部切割手术。医生一再告诫他必须戒烟,要不,神仙也救不活他。
手术康复后,朋友把他父亲接回了家,把家里所有能看到的烟都给他扔掉了。可是,没有过上一周,朋友就发现他父亲躲在房屋后面又开始抽上了。我记得当时朋友哭着对我说:“谁劝也不听,这真是没救了。”果不其然,仅仅过了一年多一点,朋友的父亲就离开了人世。
从贫穷走向富裕,同样是一种改变。众所周知,富裕的生活是人人向往的,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岂不快哉!稍加分析,不难发现,这个世界贫穷的人远远多于富裕的人。对于我国来说,尽管民众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脱贫攻坚,一直都是一个不小的课题。
我读过一本书,书里面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基层干部,负责偏远山区一个村庄的扶贫工作。当他通过多次走访、调查,发现了这个村里贫穷的真正原因竟然是大家思想的懒惰。之前交通闭塞,现在已经村村通了公路;之前信息匮乏,现在早已经网线遍布。无论硬件设施还是软件设施都不再是之前贫瘠荒芜的状态,但是大家还是之前的思维。几亩贫瘠的土地,靠天吃饭,忙的时候在地里面劳作,闲的时候就在家里面打牌。打牌的风气蔚然成风,老少娴熟,妇孺皆会。
他开始给大家做动员工作,要想摆脱贫穷,必须改变思想,拿出行动。相当一部分人闻听这些,嘴上说着是是是,好好好,但该干啥还继续干啥。有一户人家腿脚不太好,作为对口扶贫,他给这户人家送去了几只奶羊,再三叮嘱,好生饲养,以后这可以通过它们队伍的壮大来改变贫穷的现状。这户人家嘴上答应的好好的,可是没用多久,这些羊就被煮着吃了。问其原因,竟然是天天给它们割草,太累了。这样的理由,多么让人无语呀!
俗话说,穷则思变,改变不了思想,自然看不到未来。
对于减肥的人来说,让他(她)少吃多运动,较之之前的多吃少运动而言,改变是不是过于痛苦了呢。但是不做出改变,一身的肥肉不会不翼而飞,只会积重难返。
对于学习差的孩子,让他放弃游戏,拿起课本,这当然是一种改变。往往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要知道,他们在游戏之中获取的快乐,比在学习中获取的快乐多的多,让他们做出脱胎换骨般的改变,试问,有几个孩子能做到呢?
诸如改变的话题,涉及太多领域,举不胜举,不再赘述。
风从水上走过,改变了水的面貌,激起粼粼波纹;燕从天空飞过,改变了天空的寂寥,充满了串串欢韵。
我不禁思考:我们从这尘世经过,什么让我们做出改变?而我们又能改变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