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读《基因传》时,我在想什么?
《基因传》---读书笔记3
昨天出差返程太晚了,没有来得及更新,今天继续。
达尔文的故事
上过生物课的人应该没有不知道达尔文的,我们知道他的著作《物种起源》,听说过他在生物进化研究方面的成就。但是如果问起这位生物学家的非凡经历,可能大部分人没有从课本中接触过。在此对从书里进行的的描述,梳理出简要框架。
在十八世纪末期,生物学家们对自然的研究可以说不是一项独立的研究。因为随着对物种的最初起源探索的深入,似乎总要与神创论相矛盾,而当时的自然史方面的学术研究,主要由神职博物学家担当,他们是不会允许神创论的基本理论受威胁的。这就造成了在学科的研究不得不避开关于是谁创造了原始物种的的尴尬境地。
作为生物学家的基本技能,达尔文很早就学会了对动物和植物标本的采集鉴定和分类,这让他在22岁的时候就已经登上了英国皇家舰艇“小猎犬号”,准备进行全球探险!
达尔文环球探险航行示意图科考是艰辛的,尤其是坐在当时并不舒适的军舰在海上航行,对达尔文来说,颠簸和呕吐是家常便饭,没有电视等娱乐设备,他只能通过看书来打发漫长的船上生活。注意,人家看的也不是闲书,而是查尔斯·赖尔的《地质学原理》,并且从中得到启发,将里边的思考方式迁移到自己的工作领域。换做普通人当旅游都会觉得无聊,更何况是枯燥的学术研究,伟人就是伟人,名留青史是有原因的!
“小猎犬号”沿着南美洲东海岸航行,路过蒙得维的亚等港口,达尔文在此期间在岸上和各个小岛上采集了各类动植物,以及化石和岩石标本,不辞辛苦的搬上船继续航行。在绕过了火地岛之后,军舰驶入了南美洲西海岸,到达加拉帕戈斯群岛,达尔文不知疲倦的疯狂搜集鸟类和蜥蜴标本(搞学术也得有个强健的身体啊)。
这种吃着海龟肉,上岸捡标本,上船做分类的活动,达尔文进行了5年之久(本科学医的话都毕业了)。如果是单单重复这一户外操作,他顶多是个熟练水平的野外采样志愿者而已,显然达尔文的目的不在这,他要去揭示各个不同的标本下,深刻掩盖的自然规律。
在他收集的来自不同海岛的雀类标本中,每个岛上的雀外表长相之间都不同(种间有变异),这就让他疑惑又着迷,都是鸟,不就户口不一样么咋就长得都不一样呢?从啥时候开始不一样的呢?他们的祖先长得一样么?长久的分析之后他有个大胆的想法:如果全部的雀类都源自于同一种原始祖先呢?其他山川河流都是大自然千百年来变迁的,那如果现在的动物形态也是大自然在千百年作用的结果呢?到底是什么力量让他们沿着各自的方向变异呢?现在看来,深入思考到这,表明当时的达尔文已经摸到大自然规律的小门了。
在阅读了马尔萨斯的《人口论》之后(即人口的增长与自然资源间的不平衡,生活物资不足引发竞争,导致生命终结),达尔文找到了答案:在自然选择下,有利变异被保留,无利变异被清楚,结果就是产生新的物种!至此,达尔文关于物种形成的理论框架已经初具规模。
与此同时,另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博物学家华莱士在不同的经历下同样也发现了与其相似的规律,这就更加印证了这一想法的可能性,尽管两人的发现在当年的林奈学会会议上没有引起重视,但他们的成就不会因此而湮没。
1859年11月24日,《物种起源》在英格兰出版发行。
今晚的雨,有点大!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