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成长@快乐妈妈大本营2022年读书分享读书

《优秀是这样训练出来的》教养孩子篇读后感

2022-01-05  本文已影响0人  登山望朝霞

箴言书里提到: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这里的“教养”就是训练。它不是管束,不是学习知识,也不是夸奖。“教养”即训练。

那么,父母要怎样训练孩子呢?

《优秀是这样训练出来的》教养孩子这一章,作者在以下四个方面给我带来提醒。

一、事前训练而不是事后纠偏

父母等到孩子出问题后才想到要训练孩子,这只能叫管束,管束是“事后纠偏”,仅是训练的部分,仅凭管束来规范孩子的行为是远远不够的。训练是在孩子的坏行为出现之前就规范孩子的想法。它是使孩子无论现在或将来都能顺服父母的一种预备。

养育大宝时没有系统地学习育儿知识,对他的训练更多处在事后纠偏阶段,冲突不断,相互磨的过程他痛苦我也痛苦。关键这治标不治本,到最后还是得回到一点一滴训练他扶持他。养育小宝时,有了一些学习与沉淀,我会有意识地在一些场景训练他,明显感觉轻松许多。

二、注意训练时的语调、语速

若父母每次在给孩子指令时,总是拾高嗓门,孩子也会从这样的声调和语速中领会父母的意图。习惯了这样的环境等你心平气和说话时,不要怪孩子总是不听,他正在等着你的大嗓门。

文中这段描述就是我和大宝日常互动的常态。曾经我很困惑地问大宝:为什么非要等到妈妈生气、要吼你时,你才动起来呢?妈妈真的不想吼你。看来我得先调整自己训练孩子们时的语调、语速,操练和善而坚定。

三、始终如一的坚持,不留破口

文中提到:如果野猫一直生活在室外,你也没有让它进过你的家门,即使你的房门开着,它也没兴趣进来。哪怕你对它尖叫,用力关门夹住它的尾巴捉住它,或是踢它60脚,把它往家里赶,它也不会进门。但是偶尔一次,你允许它在屋里吃一些零食,或是允许它睡一次沙发,它就会想方设法再次冒险进来。即使你打它、赶它或是提高警惕防止它进门,它仍旧可以找到任何机会冲进门。

这个例子我非常有触动。在《夏洛特.梅森家庭教育》这本书里也提到:母亲允许孩子“稍微松懈一下”,就等于她允许孩子养成另一种相反的习惯,孩子必须重新去克服这种习惯,这样他才能回到原来的水平。事实上,妈妈这种错误的同情正是造成孩子难以养成好习惯的一个原因。

四、警惕某些育儿方法有毒

文中提到通过许诺给孩子奖励达到训练目的的父母,最终把孩子训练成了一个敲诈者。这种“奖励”是给孩子付“保护费”,孩子成了“黑手党”或父母的老板,父母成了被恐吓的对象。

老公常常用这个方法训练孩子,我也实在看到他多次被要求兑现承诺,有时还陷入讨价还价争论,为此他苦不堪言。看到这里,我觉得很有必要跟老公好好谈这其中的危害。

所以,父母在训练孩子时,需要好好思考育儿所用方法所带来更长远的利弊。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