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处观物动,闲里看人忙
“ 简朴的生活,做该做之事”
、静心以修身;“俭以养德”,用简朴来培养自己的德行,形成自己的品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淡泊欲望,让自己静下来,得到智慧。这些东西都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贝,它们都在告诉我们,心不要太满,不要被欲望吞噬。
生命像一个杯子,
就这么大的一个空间,每个人都是这样。
被一些事情占去太多,
就没有时间装该装的东西了。
所以,君子一般会拒绝一些东西,
选择另一些东西。
过去,我多次地面临这样的选择,也包括对挣钱的选择。我有多次赚钱的机会,可以赚到很多钱,但我没有那样选择。因为我明白,我这辈子,不是来挣钱的。如果我用生命去挣钱的话,会花去很多时间,会牵扯很多精力。如果我的心还不属于自己的话,挣钱还会把我卷进去,毁掉我的道业。我会从一个想要利众、想要传播文化的人,变成一个生意人。虽然这也很好,但我的选择不是这样。“故去彼取此”,所以,我总是在生意有机会扩大、能赚更多的钱时抽身,以免被裹挟进去。
我还编了一副对联:“静处观物动,闲里看人忙。”静静地待着,观察世界的变化;把心腾空,让自己有一颗闲心,不要让眼耳鼻舌身意带来的欲望把心给填满,无论做什么,都有一份惬意、一份悠然,用闲心观照世界,体会动静之中的变化。
当然,我也发生过很多变化。以前,我看朋友有一副对联“避人得自在,入世一无能”,曾经觉得层次太低,为什么躲着别人才能得到自在,进入世界就装无能?后来,我发现,这句话太了不起了。为什么?因为,每个人在一开始都不能自主心灵,在不能自主心灵的时候,人很容易被群体裹挟、被眼耳鼻舌身意带来的欲望裹挟,得不到自在。这时,他就需要远离一些东西,通过拒绝,来减少自己心中的贪恋。
我自己也经历过这样的阶段。刚开始,我拼命地躲着别人,不断地远离一些群体,同学请我,我都不去;朋友请我,我也不去;无论是喜事还是丧事,我都不去。所以,我就得到了自在,当然也引来了很多人的误解。很多人远离了我。于是,我的生命就空出来了。我并不是不在意他们,但我不得不为自己的心灵腾出一点空间。那时,如果不那么选择,我就会一点一点被吞没,失去超越环境、超越自我的追求。而我心中那个纯净、神圣、美好的世界,也会对我关上它的大门。这才是最可怕的。所以,我做出了选择。
慢慢地,我证得了心灵的自在,能自主心灵了,这时我开始接触世界,广结善缘。那大概是2009年的事情。在接触世界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如果我省去“避人得自在”的阶段,直接入世、学习,行不行?不行。当你没有智慧的时候,你会不知不觉地被一些东西污染,你的心会变得浮躁。很多人就是因为心的浮躁,所以一直进不了真正的修道。
这一关确实很难过,很多人都过不去。有些人一辈子都静不下来,心就是不听话。为什么?因为他总是给自己很多借口,总是不拒绝欲望,所以,他老是没有定力。这个一来,他的心就动了;那个一来,他的心又动了。他的心时时刻刻都在动。这样是生不起智慧的。所以,当你定力不够时,要靠拒绝和远离,让心得到清净。清净是一颗种子,它需要慢慢地成长,它不是一清净就永远不会被污染的。它只是一个孩子,老是摔倒爬起来,摔倒爬起来,它需要成长、长大的时间。一定要注意,修道是需要时间的。
在八十四大成就者故事中,我们经常看到“十二年后,他证得了大手印究竟成就”“十二年后,他成就了大手印”之类的说法。最初我不太理解,觉得为什么十二年后才证得成就呢?而且很多人都是明白心性之后,又修了十二年,才证得成就。到了后来,我才发现真是这样的。想要证得究竟成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它不是突然就能实现的。孩子长大需要十多年,一棵树的成长也要很长的时间。
比如,我的小孙女陈清如一两岁的时候,我们老是护着她,生怕她受到一点点伤害。为什么?因为她还很小,不懂得保护自己,不知道什么是危险,很容易就会伤到自己。我们就轮流看着她,不让她拿尖东西,不让她爬到床边摔下去,不让她乱摸东西,不让她碰带电的插孔,平时出去用小车载着她,怕她摔跤,她学走路时也让她要扶着东西……总之,就是让她远离危险,健康平安地长大。修道、修心也是这样。
到了现在,我又开始避人了。因为我发现,我接触的很多东西虽然对我的生命起了作用,但也占去了我大量的时间。比如,在北京上学时,几个关系很好的朋友老想给我介绍一些人,说那些人一句话就可以如何如何。后来,我真的认识了很多人,但真正在我生命中起作用的,不足百分之一,大部分人都是过客。过上一段时间,那些有权势的人不是退休了,就是死了,我并没有像朋友期待的那样,因为认识了那些人,就办成了多少事。当然,这跟我自己也有关系,因为我从来不求人。有人想要跟我一起做事,我就随喜,但我不去要求,仅仅是随顺因缘。
再后来,我就开始躲人了,除了一些非常必要的交往,我基本上都不见人。我现在只见两种人:一种是老师级别的,我总能从他们那里学到东西;第二种是学生级别的,我总能教给他们一些东西。其他的朋友,我见得很少。我又回到第一个阶段,“避人得自在,入世一无能”。之所以“入世一无能”,是因为我一无所求。
最后,我得出了一个结论:很多你非常在乎的东西,其实根本用不着。
所以,很多朋友可以做的事情,我就请他们代我去做了,我自己把时间省下来,做一些只有我能做的事情。比如接触人、应酬之类,基本上都让朋友代我去做。在这儿,我也想向很多帮助过我的朋友道谢!感谢你们为我节省了生命,我才有时间写那些该写的东西。
这些都是修道的秘密。庄子说“不以人灭天”,不要用人的心思去伤害自己的天性;苏辙说“不以物伤性”,不要让外物把自己的本性、自性给伤害了;范仲淹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或喜或悲;禅宗也说,“外不著相,内不动心”,不被外相牵引,自己的心就不会乱。
当你不懂如何选择,不懂如何处事的时候,就多看看传统文化的经典。儒释道都有可学之处。实际上,儒家曾经向佛家汲取过营养,佛家也曾经向道家汲取过营养。有人甚至认为,禅宗就是佛道结合的产物。这种说法有它的道理。
选自《老子的心事—雪煮〈道德经〉第一辑》| 雪漠XUEMO
作家雪漠: xuemockh1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