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学青年许知远的单向空间
关于单向空间书店:
作为十三邀的粉丝,或者说,作为许知远的粉丝,我带着一颗崇拜的心去感受这家大隐于市的书店(其实不隐)。整个书店越了三层,从书籍,到咖啡店,到文创产品区域,到讲座分享区域。空间设计布局井井有条,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到处都是宝藏男孩的大脑构造的感觉。二楼的硕大落地窗旁的咖啡座,阳光洒满整个空间,明亮通透,窗外景色一览无余。漫步期间,时而歌声悦耳,时而听闻读者间的交流,甚是欢悦。是一个可以呆上一整天的空间,不会觉得枯燥乏味,总之有畅游不完的知识海洋,还有好看的文创,爱不释手。
关于许知远:
从十三邀正式了解认识许知远,在此之前,我只知道他是个知识分子,一开始觉得他偏见、执念、桀骜不驯。节目开播后,他非常受欢迎,又有很多人不喜欢他,说他身上投着的那股狭隘的自傲的气息,说他商业,装,不纯粹,自大等等。许知远对于自己知识分子的身份特别较真,这点毫无疑问,做十三幺的节目,他可能的确不是一个优秀的访问者,但是不妨碍他用带着偏见看世界的态度表达自己,以及他努力营造的一个文学乌托邦真令人羡慕。很多人觉得十三邀是他个人的一个秀场,我觉得有道理!!但是不妨碍我从被访问人身上学到很多不同领域的看待事物的角度。也不妨碍我对这一类人的喜欢和尊敬!我非常讨厌无脑的讨厌,什么意思你,你讨厌一个人,的确不必有他那样的高度,但是总得要了解他。
关于偏见:
“如果你没有偏见,说明你根本没有看法”。大多数人就是对世界并没有自己的看法。现代人追求表面上的特立独行,很有个性,很酷,却对精神上的异类无法容忍,鄙视,和展现出无法包容的态度。衣服要买小众牌子才够酷,网易云知乎豆瓣体验再好大众化后还是被各种嫌弃,嫌弃别的组别,也在各自组别里相互嫌弃,而恋物癖之类或者不那么政治正确的人却总被攻击,即使并未伤害到任何人。
“为什么人们不再向往崇高与精致,转而喜欢粗鄙与简陋?”“为什么大众不再崇拜精英,反而变成了精英要讨好大众?”,“为什么现在年轻人变得如此肤浅而空虚,佛系是个什么玩意儿?”,“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会走向何方?该如何扭转?知识分子在其中承担的责任是什么?”
他的每一个访谈都在用各种方式强调这些观点和困惑,其实没有人真正给出答案。蔡澜、张楚、诺兰、李安、姚晨、李诞、贾樟柯……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寻找答案,而我们从他们身上寻找答案,这些问题或者偏见也许永远没有标准答案,但是,至少,这种精神正在传递。
关于人情共鸣:
曾经看到过一句话,“精英阶层,大都对人情本能地认为理所应当”。我以前不懂人情世故,我觉得太世俗了,太利益化了,太接地气了,后来理解的人情,其实本质上是对人性的尊重和体谅,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融合和良性循环的催化。贾樟柯导演说他是无情的人,可是他人缘极好的,他的很多电影大多是自己朋友投资的,没有太大压力,反而创作出好作品。有一种人高冷,大概是对自己的无情,承认自己的孤独性,放弃讨好别人,但是高冷却有人缘,是怀一颗真诚仁慈的心与人交往,吸引相同价值取向的人一起往前走,而不是一味阿谀奉承,表面上看似人缘很好,却都是酒肉朋友。无论是社交活动上的人情世故,还是生意场上的交往,都会有人情。有的客户做完一次生意后就不想再做下一次,而有的客户却在来来回回间成为了不可多得的朋友,说到底做生意还是做人,别扯蛋说哪些些的产品的温度之类的。讲真,产品是没有温度的,有温度的是人而已。
所以,做个有温度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