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的本质之一:情欲
压力是情绪的一种,是欲望需要的体现,当感觉压力山大时候,就要认真思考内在欲望是什么,承认欲望存在就奔着缓解压力迈出了一大步。
压力是人人都有体验,压力山大时候就意味着紧张、焦虑、难过等等消极情绪;同时压力因人而异、因时而异,说明压力是主观建构的;压力不是无中生有,而是深受社会环境影响,社会互动产生的比较心理导致压力。由此,我们可以说压力的本质是情绪欲望,是主观建构,是社会比较。
首先看看压力的情欲本质。当我们说压力很大时候,可以给压力赋分,这其实在给自己的感受打分,假设放松、高兴得分高,压力值小压力感受低,反之压力大,这就是说压力类似我们的情绪感受。比如孩子考试拿回试卷,父母看到满分会满心高兴,压力自然小,反之不及格的试卷就感受糟糕,忍不住发脾气,这个发脾气的背后就是压力的反映。
我们一般说的感受其实就是情绪,而压力则是情绪的一种。情绪有三种,心境心情,比如林黛玉的抑郁,薛宝钗的活泼;激情,短时间爆发的强烈感受,比如演唱会现场比赛活动,恋人爱人之间的亲密;应激,应对意外事件出现的感受,就是我们常说的压力,例如走在马路上突然遇到窜出来一条狗冲着我们汪汪叫。
今年高考前一个月三模考试后,一个朋友家的孩子回家后突然不去学校了,让我去劝说。很了解这个朋友两口子,要面子,不甘心,非要孩子复习考个本科,孩子则很懂事,也比较努力,愿意复读,但这是第二次复读,无论家长还是孩子压力之大可想而知。我去了后,面对他们一家人简单寒暄后,知道孩子不过希望多待在家里几天,就开门见山问了一个尖锐问题,“万一高考不理想,能接受只能读个专科吗”,结果家长支支吾吾不敢承认,倒是孩子干脆说能接受,这个问题解决后又和孩子谈了三点,很快回校读书,家长也就安心了。其实就是放下了过大压力,敢于面对最差情形,也就不怕最好情形。后来临近高考,咨询我是否能去看望孩子,孩子住校在老家城市里复读,我的回答是只要不提学习只提吃饭休息的话就可以去,如果忍不住会唠叨则不如不去,后来得知思虑再三没有去看孩子,但是打电话按照我的意思只是表达了生活关心。
这个事情看似家长压力山大,其实就是情绪欲望的外在表达,不过是希望孩子考出好成绩的需要过于强烈。由此可以理解情绪的定义,也就是压力的定义,“客观外界和主观需要之间关系反映,自己态度的体现”,根子在于情欲需要是否强烈,但我们有了压力和情绪时候,不过为了向别人表达我们的意图,这就是言外之意。
情绪作为感受的体验,反映了我们主观需要和客观实际的关系,也就是满足程度,当需要被满足就感受积极情绪,压力变小,当需要不能被满足就感受消极情绪,压力也就陡然增大。
理解需要可以从马斯洛需求理论出发,这个理论认为人的需求是有层次的,而且只有满足了低层次需要后,才可能追求高层次需要,具体就是生理需要、安全感、爱和归属、尊重、自我价值实现。上面家长朋友的压力焦虑在于安全感的缺失,不能信任孩子,不能相信自己,导致孩子晚去上学一天一刻钟都会焦躁不安。
因此,压力是情绪的一种,是欲望需要的体现,当感觉压力山大时候,就要认真思考内在欲望是什么,承认欲望存在就奔着缓解压力迈出了一大步。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明白四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