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悲观抑郁的方法
小文是一个全职妈妈,下午五点,她先去幼儿园接儿子,再去学校接女儿,回到家一头扎进厨房,开始准备全家的晚饭。
女儿正在写作业,淘气的儿子拿着电蚊拍,学大人打蚊子。小文正在切菜,只能屋里传来咕咚一声,她连忙跑出厨房,儿子从凳子上摔了下来,哇哇大哭。
儿子只是摔疼了,并没伤着,小文心疼,就埋怨女儿不好好照看弟弟,女儿委屈地顶撞了几句,气得小文抬手给了她一巴掌。于是,两个孩子都哭了起来。
小文走进洗手间,哭了起来,一边哭一边自责“我真是没用,孩子带不好,又没有工作,我太失败了。”
小文这样大哭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她的心情已经低落了一段时间,她越来越沮丧,跟老公也总吵架,训孩子的次数也越来越多,有了抑郁症的迹象。
其实小文没有自己评价的那么差劲,她对两个孩子照顾得很细致,家里也干净整洁,每天老公回家,也都做好了一桌饭菜。小文为何会悲观抑郁呢?心理学研究认为“一次失败或打击只会造成你暂时的抑郁,除非你有悲观的解释风格。”
女性得抑郁症的比例是男性的两倍,因为女人看事情的方式正好是放大抑郁的方式,爱钻牛角尖,把事情翻来覆去地想,分析它为什么是这样,心理学把这种强制性分析叫“反刍”,反刍再加上悲观的解释风格,结果就是向抑郁症靠拢。
什么叫悲观性解释风格,举个例子来说明下。
小文开车跟别人剐蹭了,她认为自己太笨了,不擅长开车。把一次失误推广成全盘否定。孩子不小心磕碰了,她认为自己不是个合格的妈妈,照顾不好孩子。
悲观性解释风格就是,把一件失败的事情,放大到否定自己。
那些百折不挠的乐观派是怎么做的呢?
剐蹭了——今天下雨视线不好;太阳太刺眼,忘了戴墨镜;刚刚在想工作上的事,没集中精力。
家长的解释风格会影响孩子的性格,一个悲观的家长很容易培养出悲观的孩子。
孩子拿回家一份30分的成绩单,家长别这样批评:“你怎么这么笨呢?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个笨蛋玩意。”、“你这脑子里是浆糊吗?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你以后可咋办,就你这样的,以后扫大街去吧。”
这种悲观解释风格,会导致孩子长大以后,遇到挫折和失败时,就会全盘否定自己,继尔导致悲观抑郁。
家长应该做到的是就事论事,教会孩子如何用乐观的解释风格来面对失败,要知道,没有哪个孩子拿着不理想的成绩单,真的满不在乎,只是有些孩子不把心里的难受表达出来而矣。
家长可以这样引导:“这次考的不理想,是考试的时候,哪儿不舒服了吗?”、“这次没考好,是不是遇到了不会做的题?”
强调的是“这一次”,仅就这一次的失败进行反省,反省的目的是为了下次成功,而不是为了打击自信心,然后不断“反刍”,把自己逼到悲观的路上去。
虽然我不提倡推卸责任,但有时候,将失败归因到他人也是一种办法,总好过全盘否定自己,就象剐蹭发生后,你可以认为是对方开车技术太差,即使你是全责。你可以观察一下,那些爱推卸责任的人,通常都不悲观。当然,还是客观地找出问题更好,这样,才有助于真的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国外的心理治疗数据也表明,改变解释风格对治疗抑郁症有意想不到的好效果。为了远离抑郁,有必要学会乐观的解释风格。
认知方法改变了人们看待事情的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心情,心病还需心药医,练习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