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家旅行·在路上摄影

清明榆林,拾陕北人文厚重

2017-04-07  本文已影响1611人  秦宇楼

更喜欢临河冬天的实忱,虽然是大大咧咧不管不顾,但它来就来了,从来不那么左顾右盼的。“论成败,人生豪迈,大不了从头再来!”,冬的凛冽总让我心中升腾起一种超然的磅礴之气。

但临河的春天,就完全是一个小女人了,温文尔雅略显矜持。清明将至,总少那么一点点的勾兑,按说已是“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但我视野外的城区,仍包裹在春寒料峭中,前几天的一场雪,余寒尚在,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清冷气息,这是一种清晰的精魂般记忆,“更相看,老却春风,莫无些欢意”。

虽然那一抹绿意就藏在那里,在墙角、在枝头,在小区的苗圃里,在街的拐角处,含羞待放但就是隐忍不发,这种蓄势更勾搭起人的心燎意急;心中的躁想与扑鼻暖意交替冲动,下意识有一种力量告诉我必须做些什么?与其坐等春的步履蹒跚,为什么不主动寻它?来个大大的拥抱!

纵然千头万缕,还要重新拾起思绪,清明假期,就是今年最美的邂逅,让我把所有的落寂都放下!

周末的饱觉不再重要?请原谅!那几个已约好聚餐的朋友?饱嗝能回味友谊,但脚下的路更容易重燃生活的激情。最美的人生不在汝笔尖,而是在那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还有那深深藏在历史古迹中的文化传承。

说走就走,春就是目标,不刻意奢求,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相邀朋友,两对真夫妻,也是四位好哥们儿。多么快意人生,笔意千秋!

趁着晨曦, 假期第一个清早,越过临河黄河大桥,把那个城市每天的乏味远远甩在身后,享受着沿黄公路给我们带来的风情,虽是水利护堤工程,但路况并不比所谓的高速公路差了多少,甚至远远超过我们从沿黄公路转入的包茂高速。内蒙古的基础建设,这几年并不落后,我们守望相助,同时也恩惠着我们祖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成就。

没想到清明也有公路不收费的福利,又是一个上帝之吻。原来满世界的期许只是我们心中的一闪动念。好的心情完全不需要雪中送炭,锦上添花才更兴趣盎然。

我最喜欢的旅游方式就是自驾游,不为其它,只为享受掠过身后徐徐的那情那景。今天,手握方向盘,整个车身也和我融为一体。我伏在马背,马撒着欢儿,在毛乌素沙漠中驰聘,视野内偶有一辆小车擦身而过,这种美的叠加,就象美妙的音符,敲打着我心中的那个小精灵怦然心动。就是那些沙丘上斑驳覆盖的苔藓、杂灌木也与心在和谐交互,沁人心脾。

沿黄公路正好与七星湖景区北面相切,亿利资源敞开的大门对我们诉说着蒙古人的胸怀,无垠的沙漠中一捧清泉,推送着内蒙古的丰厚与宽容。亿利资源,内蒙古骄傲,以把这条流动的沙龙困在我们脚下为愿景,这就是你送给全人类最美的大礼,大内蒙古,需要一批如亿利这样企业的格局与情怀!

这是美丽的七星湖大门,这里每两年都会举行一次沙漠论坛,每到这时全球的领导者都会来这学习取经或者分享最新治沙经验。

过了内蒙古。彼邻的陕北就是榆林境内了。满眼扑面都是黄土高原的粗犷!我们带着黄河明珠的璀璨般的浸染,习惯了临河夏的翠绿,秋的丰硕。但在唤醒春的序曲中,临河却没有这片黄土高原的自信。这里,有更早破土而出的春意,有秒杀我们视觉的民居,还有更具古老文化的围墙、半废弃的窑洞和保存完好的木楼。榆林,我找不出不喜欢你的理由。物竞天择,临河的河套人享受着黄河母亲恩赐,农业文明远发达于榆林。但远古的曾经,更多是匈奴,党项人铁蹄践踏的战场,这些不拘一格的民族尚不懂文字,如何能书写出塞北第一站榆林府文化之细腻。

公路两边,土黄色仍是主旋律,但两旁的松柏间已满是春的绿意。既然寻找到了春色,我们就不如在此驻足。榆林是一座年代久远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听说市内及其周边文物古迹星罗棋布,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虽然榆林彼邻我自治区,我对这个地方还是既熟悉又陌生。忽略不掉眼前的美景,我们为何还需舍近求远?

开车转出高速,手机移动终端可以给我们解决任何问题。按距我们当前位置的远近,很快遴选出四个景点,计划两天时间。第一天红石峡、镇北台、波罗古堡,晚宿靖边,第二天上午游玩波浪谷,中午饭后返程。当然,导航同时也给我们定位好了榆林的特色美味,美景离不开美食,没有美食的旅途,再美的行程总会留下一些缺憾。

美景面前,不吝笔墨;各个景点过程的衔接,在描述中我就一笔带过,免的喧宾夺主,画蛇添足。

1.榆林市区

我能感受到我们内蒙古鄂尔多斯的伟大,依靠“扬眉吐气”(羊绒、煤炭、陶瓷、天然气)创造了二十年经济神话!人均GDP一度超过香港。榆林和我自治区鄂尔多斯是一个矿藏带,资源禀赋相同,同样是能源矿产资源富集一地,被誉为“中国的科威特”,有世界七大煤田之一的神府煤田和我国陆上探明的最大整装气田。榆林虽然在国内外知名度不及鄂尔多斯,但发展速度和城市建设一点也不落后于鄂尔多斯,它有企及鄂尔多斯的繁华,但少了些鄂尔多斯的浮躁。同行的哥们二十年前来过这里,它对当时的榆林穷困潦倒的城市形象倒是有个趣喻——“车马大店”。而现在的榆林发展,相比前二十年,已是天上人间。

2.榆林美食

到了榆林,不能错过横山的驴肉。虽然在我国许多地方都以驴肉美食打造独具特色的传统食品和地方名吃。但“天上龙肉,地上驴肉”之美誉只有到榆林市横山区才能给它最完美的阐释。这道菜看上去是用酱油和辣椒爆炒而出。和二混混米饭(就是大米和小米按一定比例相杂做出的米饭)配在一块,味道简直棒极了,口感非常舒适。而且米饭特便宜,绝对的海碗,收费1元。

美食的冲动,破坏了照相的取景!

等不到两位女士洗完手。第一道菜上来后,面对极品美味的诱惑,我们两位男士大失绅士风度,迫不及待大快朵颐。看到我们不懂“行规”,前台服务员看不过去地笑盈盈地提醒:“你们是外地人吧。这里有免费的泡菜与糖醋蒜,在这道爆炒驴肉里面,你可以加点葱花、香菜、还有这个泡菜才好吃,这个泡菜都是本店里自己泡的,非常有味,你尝一尝看味道咋样?”

果然,配与不配还真有玄机。那泡菜酸甜爽口,简直是给我这个河套人量身定制,尤其是那个糖醋蒜,风味独特,妙不可言。服务员会说话,长的也清秀。为了掩饰我饭前“没见过世面”的“尴尬”,我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把剩下没上的几道菜都退了吧!我看这些免费的小菜就着米饭就是一顿好饭,另外,你还有什么免费的尽管上即可,就别请示了!”

小服务员仍笑盈盈不愠不火:“免费的还真没有了!”,顺着话茬也开起了我的玩笑,“你们是哪的人了?看着风度翩翩象个有钱人,原来如此爱占小便宜”。丫头不仅漂亮情商也高,服务员的即景调侃烘托出了我们入场的气氛,饭桌对面的两位妻子趁机不怀好意地讥讽我们:“让你们再和漂亮的丫头搭讪”。

最出名的未必是最好的,下道菜才是一个极品。爆炒驴板肠,“其名粗俗、其味鲜美”,也是陕西榆林著名特色风味小吃。各类动物板肠,都有异样腥味,在河套的传统饮食文化里,因缺少烹饪技巧,也认为是不洁之物,一般都弃之不用。但驴板肠被横山人这么一折腾,弃物竟魔术般变为了绝味,腥膻在成品中早荡然无存。这道菜口味麻辣咸嫩,香味袭人,入口沁脾,含口即化,可谓小吃一绝。

不吃豆腐,枉来榆林。豆腐是陕西省榆林市经典的汉族小吃,是榆林地方第一名菜。榆林的大豆,榨油不行,它生下来就为了成全豆腐这个女儿身,加上这里的水,这里的特殊点卤,不是石膏也不是盐卤,而是特制的酸浆,原汁、原味、原生态,活突突地注入了黄土坡的全部精灵。榆林豆腐名誉省内外,批量生产,临河街头也能看到直销产品,但经长途运输的豆腐哪能比得上现做现吃的色白、嫩软、韧细和味美。传说康熙皇帝巡视榆林时,当地名厨上了此菜,味美鲜嫩,皇上赞不绝口名之“清香白玉板,红嘴绿鹦哥”,从此名传古今。

每一座城市,都有每个城市的味道,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有一个善于嗅觉的舌尖。

3.红石峡

饭后,以红石峡为开篇展开此行愉快之旅,红石峡又名雄石峡。位于陕西榆林北3公里处。《榆林府志》说:宋朝时,榆林这一带归西夏国管。当时红山有股泉水自穴中涌出。西夏国王李继迁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派人障水别流,凿石为穴,埋葬祖先,复引水其上。因此,在红石峡水库的普济桥东侧原立碑一座:“西夏王李继迁葬乃祖彝昌于此”,现碑已毁。

红石峡东西对峙,峭拔宏伟。长城穿峡而过,峡内榆溪河水流湍急,被称为万里长城第一胜景,是陕西省最大的摩崖石刻群。只是来的季节不对,红石峡失去了林木青翠,群花生艳之簇拥,少了些浓郁,多了些清新。

红石峡有摩崖石刻160多幅,现仅存大小题刻120余幅、大小石窟33处,更有蒙文题刻,堪属一绝。大多分布在东崖,西崖仅有5窟。它们虽久经风雨剥蚀,但其雄姿英貌经久未衰,向来被人们誉为塞上小碑林,是陕北书法艺术的一座宝库。

清明榆林,拾陕北人文厚重

除去文革期间的大规模破坏,在近现代,因为缺少保护措施,红石峡摩崖石刻腐蚀程度惊人。如此珍稀文化瑰宝,曾被弃之为敝帚,实在可惜、可叹!

红石峡部分殿窟顶浮雕仍清晰可见,透出了当时工匠技艺之精湛,构思奇巧与绘图的美轮美奂。这些八卦图及龙,凤,牛,马,羊,鹿,狗,鸡,花草等布局,充分显示了中原文化和草原文化相交融的景象。只可惜多年来对文物的保护不够,导致大部分价值连城的石刻自然腐蚀和人为破坏,我看到了许多石窟只有神龛,而佛像不知所终,是盗?是损不得而知。看过甘肃敦煌莫高窟、看过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也看过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与甘肃天水的麦积山石窟。但红石峡石窟精美绝妙程度绝不亚于这四大石窟,甚至更可媲美。也许只是规模较小或少了些历史积淀原因吧,在文化盛名上远远低于上述石窟。我觉得更多还是当地政府的观念,多年来没有注重过旅游文化的开发与宣传,就连如近在咫尺的我都不知有此文化古迹,可想其它地方了解者更谓是寥若晨星了。地处黄土高原的陕北不比陕南,纵有满腔热情,但商业操作仍显滞后。我们内蒙古也一样,观念落后的可怕远超任何方面的落后。

走上景区出口的榆溪钢索石板墙,浓厚的历史与现代科技交相辉印,探出寻觅之手,体会时空跨越的气息。峡谷风光,树木枯荣,一切都在轮回。面对那些石窟里的诸佛,路过就是一种洗涤,心灵向善,心态净化,我们也就有了佛的般若,不住涅槃,不入轮回。

4.镇北台

镇北台,位于榆林市城北4公里之红山顶上。镇北台是明代长城遗址中最为宏大、气势最为磅礴的建筑物之一,素有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和“万里长城第一台” 之称。镇北台据险临下,控南北之咽喉,如巨锁扼边关要隘,是古长城沿线现存最大的要塞之一。始建于1607年,属于万里长城防御体系之一的观察哨。

朋友介绍,如站在镇北台之顶远眺,可尽览金沙蓝天、碧澄水库、逶迤长城、绿色林带和欣欣向荣的城郊建设风貌。因时间关系,也因登过了太多的长城,也就没有了爬高的激情。照相毕,赶赴下一个景点,同时也在心中脑补镇北台无比绚丽的彩色画卷。

5.波罗古堡

波罗古堡位于陕西榆林横山城东北部约25公里处。始建于北魏,因城堡西侧石壁自生巨大石佛而闻名,距今有1400多年的历史。被喻为“佛掌上的明珠”、“一个来自天国的地方。”古堡自古为宗教胜地,堡内有大小寺庙20多座,其中“三寺一庵”最为著名。

明正统十年(1445年)建城池,万历六年(1578年)重修、加固成现有规模。为边塞长城沿线三十六堡之最,是长城线上要塞之一。李自成、李元昊都曾在此屯兵作战。古堡先后增设守备署、州同署、参将府,经历了无数的战火刀兵,可谓一座铁血城堡,古有“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的感慨!也有在这里发动的震撼西北、影响全国的“横山起义”。

古堡文化积淀深厚,在千年的历史变迁中,古堡形成了自已独特的民俗文化、丰富的边塞军事文化、神秘的宗教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明朝古堡最为繁盛,为当时的军事重镇和经济文化中心,最繁盛时,作坊众多,人口愈万,曾有“四大家”、“八小家”、“七二十家牛牛家”之说,享有“小扬州”、“小北京”美誉。

榆横公路穿越古堡脚跟下,后来才知道,入古堡正道有迂回的公路。一时被美景吸引,竟由公路顺着上图中那个羊肠小道就溯车上去了,全然没考虑此道只容一辆车通过,幸亏全程没有碰到迎面而来的车辆,如果那样,如何会车?想想都后怕,好在有惊无险。

现在的古堡只是一个休闲小镇,看到了纯朴的村民生活在这个与世无争的世界里其乐融融。他们心中并不关心古堡的昨日繁华旧事,也不关心横山区政府的重拾历史梦的激情。在他们眼里,这就是我生我长的一片故土,我简单,我愿意!此地民居是以窑洞建筑为主的风格,就是砖石建筑,总要浪费大部分空间,把内壁及屋顶拱砌成穹顶模样,此地民居布局均以四合院为主。上图是波罗古堡镇的主街道。

2008年以来,横山地方政府先后启动了波罗古城旅游影视基地、波罗镇文化旅游古镇建设等规划,波罗古堡文化旅游产业园在2011年正式拉开帷幕。

按古城复兴规划,将复原和修复参将府、南瓮城、三官楼、望胡台、城墙以及木石牌坊等重要建筑,此外还包括古堡主街道曾经著名的商号。根据规划,波罗古堡及周边被定位为横山文化产业园,在这里将建设“四个基地”,即中国西部电影拍摄基地、文化艺术活动基地、陕北宗教文化展示基地和旅游产品生产基地。目前包括参将府、望胡台、三官楼、凌霄塔、木石牌楼等建筑已大体成型。

看完古城规划的介绍,我才知道,这处富有人文气息的古迹,可能未来一两年内,就再也不会是免费的午餐了,有望实现接待游客,肯定就是收费的开始。

修复后的瓮城,瓮中捉鳖,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已修复的牌坊,祝哥们儿平步青云!

已修复的古作坊,门口那俩个深深的神龛埋藏着过去的古堡人多少精神寄托!

就是在这个残存的院落里,习仲勋同志1946年10月13号在这里组织策划了震撼西北,影响全国的“衡山起义”它是解放战争初期发生在这里的一次较大规模的反蒋爱国起义,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

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年的凌霄塔,矗立在接引寺上方,波罗古堡城东北角。该塔高12米,为八角九层密檐式砖塔,塔檐下的雕兽头和仿木斗拱玲珑剔透,塔下则建有睡佛洞。

待修复的古迹 ,多么沧桑的历史。

待修复的古迹,求你生命坚强,在政府伸出援助之手前,别轰然倒下。觅食的小鸡知不知你的寝宫可能就是一个身价不菲的宝盆。

清明榆林,拾陕北人文厚重

沉寂在历史的尘埃中,已完成自已使命的石碾。坚持,不久的将来肯定给你荣光,一定会有铁栅栏庄严地保护你,只要你肯诉说你曾经见证过的历史。

破落的梁家大院大门,仍能看出你的不同凡响。我爱你,门口的美女!

破落的梁家大院厢房,不知住的是帐房先生,还是梁家的小主人?

破落的梁家大院偏房,主尊奴贵,想到了你过去的奢华。哥们,别偷窥,一会儿你悄悄地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

虽然衰败,但仍可端倪出曾经辉煌的梁家大院,正房已毁,但内影外壁、偏房、下房、门房、马房等一应俱全,好一处院子。以前的大户人家,现只能用那些残落的破局,凄凉的故事给我们心灵的撞击。波罗古堡,有的是历史,期待着横山区政府复古工程给我们挖掘出这里已淡出人们视线的文化。

相比走过的风景,我唯有对古镇情有独钟。价钱不等于价值。不收门票的波罗古堡远远超过了那些人造景观的浅薄。 波罗古堡,这个充满了神秘与传奇的地方,穿梭于这里的各类古遗存之间,感受到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与苍凉。

6.靖边街景

带着对横山古迹深深的眷恋,一步三回头,我们来到了靖边。谁让我们还有更多的工作,还有更多的任务,只有等我退休后,在时间的爱上,把更多的比例分配给我最关心的历史!

晚宿靖边,夕阳下多么静谧的一个小镇。

多么怡然自得的小镇,没有浮华,也就没有聒噪!滑过车的路景,那满是春花的树木,是梨花?还是桃花?

7.黄土高坡

早饭,那姐妺俩吃稀饭、油条;我和哥们尝尝靖边的混杂面。不谈面,论面的劲道,河套硬质小麦傲视全球。虽然这碗面片薄的可爱,但入口的绵松让我马上感受到了味如嚼蜡。不过面汤味道确实不错,真佩服陕北人的想象空间,什么是混杂面,吃完明白了一个道理,面如经济,只要想到,任何要素都可以整合。而且在这碗汤里已分不清什么是主次,看是一碗面,实际下面还有许多内容,什么土豆,酸菜,黄瓜,大白菜,还有什么?我也懒的探寻了,反正是入乡随俗,在这个地方就要适应这个地方的吃法。

去波浪谷的安排,总被适时适景所打断,这就是自驾游的好处。路边忽然看到一个大峡谷,黄土高坡也不尽是黄土,偶尔也有水的清秀。而且那样清澈碧蓝,在黄土高原的背景下,象宝石般炫丽。看来水知道它在黄土高坡的地位,夸张地尽情对自已性格彰显!妻子早夺车门而出,她就是一个美景控!看到了我和哥们儿尽兴而欢的两位妻子,不由地又让我回忆起了我们彼此相吸,互相作局与她们谈恋爱的那个年代。

宽广的天空,广袤的原野,我们不约而同,心有灵犀地唱起了粗犷、豪放的《黄土高坡》;人也变的狂野而富有张力,纵身起跳,尽情感受黄土高原的无拘无束。

地区歌曲最能体现地区的性格,只有你在黄土高坡欢歌,你才能明白什么叫感情显露,高亢豪放,昂扬着生命的激情的民歌。只有你在草原高歌,你才能明白什么是蒙古长调。草原的情结与黄土高坡的胸怀,我们离得并不远!

谁说我们不再年轻?让我们心更阳光,让我们飞得更高!

8.波浪谷

感受了陕北人文的厚重,更要感受陕北自然的鬼斧神功。照片中的波浪谷,回归现实,不知你还是不是那样夸张!包裹着黄土高坡饱满的激情,波浪谷你还能给我带来什么样的惊喜?

网上下载资料,了解一下波浪谷的成因。波浪谷位于距靖边县东南22公里处龙洲乡的闫家寨子。是由数百万年的风、水和时间雕琢砂岩而成的奇妙世界。波浪谷岩石的复杂层面,是由一亿五千万年前侏罗纪就开始沉积的巨大沙丘组成。沙丘不断地被一层层浸渍了地下水的红沙所覆盖,天长日久,水中的矿物质把沙凝结成了砂岩,形成了层叠状的结构。

只有实践,你才能明白什么是审美疲劳。司空见惯的当地人,从来没想到这片盛土是一种资源。这片红色土地的脱颖而出,完全得益于摄影爱好者的贡献。他们把这片地貌淋漓尽致地进行了展现,抽出了风景中最美的部分,经过多角度采撷,合理利用光学视角。这片如璞玉般的丹霞地貌的色彩强烈对比,岩层与岩层间的层峦叠嶂就跃然纸上、更富有动感了,相片的美进入了每个审美者的心里,对这片神奇土地的趋之若鹜也终于吸引来了众多游客。

负责任的摄影者们,很快抛弃闫家寨子这个当地人的俗称,给予他了一个更高雅的名字——靖边波浪谷,因为在他们眼里,这里是完全媲美美国西部波浪谷的一个世界。

景区已被敏锐的商家发现,基础建设已初具规模。当前还不收景区门票。只是为了安全起见,有向导把游客的车导入停车场,避免造成那条小山路的过度拥挤。这也给了当地村民们一个商机,如果不想在到景区的这4公里路上浪费体力,村民的车可以帮你摆渡,当然收费也不菲,肯定要超出城里的车的起步价的,人头计数,每位10元。

波浪谷的旅游攻略,就是沿着新修的栈道,一路走到谷底,俯仰顿措,把那一层层、一卷卷、一盘盘异常的鲜红,纳入眼帘,绘入心底,与你心底最美的憧憬结合,与你心里最美的想象力结合,精神世界的升华远超你对现实风景的写实。

砂岩上的纹路千变万化,形态各异,给你足够的想象空间。并让你很难产生审美疲劳。

路的尽头,仰望最窄的天空。波浪谷“一线天”的美景随处可见。

谷底的水世界,你是否能有这样的幻觉,是漓江的山水,还是黄土高坡的谷底?

一抹绿带,让春与冬在这里交汇。

谷底的靖边,已是嫩绿满梢

清明榆林,拾陕北人文厚重

闫家寨子特产——柳筐,带一个回去?

9.靖边美食

陕北的美景,总是那样层出不穷,陕北的美食,总是那样让我们不期而遇。书到用时方恨少,所有这里的美,榨干了我头脑中的全部词汇。留点念想,十全十美不是美,十全九美才是美。

所以打道回府……

等等,还有一个夙愿我们没有完成,一定要尝尝靖边的美食——乔沟湾风干羊肉剁荞面。

早听说了陕西靖边这道“榆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剁荞面是陕北人待客、逢年过节和喜庆时必吃的一种美食佳肴。

何为剁荞面?就是指用特制的剁面刀剁面条,而不是切面条。剁面刀长约2尺,寸宽,刃薄如菜刀,刀背两端装有两个木柄。先将荞面和好揉团擀至薄片,然后提臂悬肘,双手持握刀柄,同时用力向下剁面,一剁一拨,动作要准确匀称,刀落面案“噔噔噔噔”急如雨点,面条随刀起落如银丝飞舞。剁出的面条细若粉丝,整齐如机制挂面。

按大众点评网,去寻找那个最盛名的剁荞面店,较远。忽然发现路边就有一个同名号的,寻不到总店,应该连锁店也不会差到哪吧?进店才知,那个总店老板就是这个分店老板的老丈人。店不大不小,干净整洁。老板精明,老板娘漂亮。看上去是小伙子、小闺女,实际陕北有早婚的传统,人家已是小夫妻。看这个小媳妇剁面,真是一种享受,也明白了什么叫真功夫,手起刀落,娴熟精致,又细又匀称的面条快速斩落刀下,本来是一个手工营生,却做出了个流水线产品。

忙完厨房,这个小媳妇又小跑般出来接待顾客,有条不紊!看到了这个其乐融融、快乐的小家庭,忙中的满足,累中的精致。我很快明白了那个靖边最富盛名的剁荞面店如何做的那样成功的?我们得承认基因。

这对小夫妻,肯定是未来的品牌,那个老丈人可以放心,他们的经营理念不会在这对小夫妻手中夭折。“陕北的山来榆林的水,米脂的婆姨实在美”,陕北出美女,名不虚传。小老板有福气,不仅娶了一个漂亮媳妇,更是整回了一门绝技!

将剁好的面条天女散花般的撒入锅中煮熟捞在不锈钢盆中。

浇上酸汤。这酸汤是用铁锅将当地优质麻油烧热,加入野生柞檬儿(类似韭菜花的植物)煎炸,待其变黄爆香后熄火,再加入用洋姜腌制的酸汤,将它浇在剁面碗里,顿时浓香扑鼻。

最后加入风干羊肉汤。风干羊肉汤是将山羊羯子肉刮成条,在阴凉通风处风干,然后切碎丁制作汤料,熟透后放入少许土豆丁即可。

本来准备要精品汤的(每人份45元),看到临桌普通汤里羊肉也有近三分之一多(每份23元),急忙让老板换了普通汤。看到普通汤不由的让我联想,难道精品汤就是一盆羊肉?陕北人太实在了。原以为陕北的羊肉比我们内蒙人的羊肉肯定要膻。吃后才知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相反,这种汤内干羊肉丁口感筋道,愈嚼愈香,食之只觉面条也坚软细滑,酸的开胃、爽的过瘾。

10.返程偶拾

计划不走回头路,经由内蒙古乌审旗和杭锦旗走省道回临河,顺道还能占便宜般再看看神树涧和统万城。

神树涧沙漠古柳林位于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红墩界镇尔德井村,其树种为陕北常见的柳树,当地人叫它椽柳,因陕北人喜欢将其头部砍断,满头长椽,椽子长到一定直径时将椽砍掉,然后周而复始,一株树可长多次椽子,使其发挥最大的潜能,也避免了陕北栽树难的问题。原来是这样的原因,我还以为内蒙的柳树进了陕北,因为缺水就变得蓬头垢面了。

矗立在田野中一棵棵古柳娇美动人,风光无限!境内古柳实施保护的有139株,大都独具特色,距今已有六百年历史,也称千年古柳。这里的千年古柳枯而不死,形态各异,奇形怪状,树身看似干枯,而树顶仍郁郁葱葱,体现了它们顽强的生命力。

有的古柳的主干已劈开,有的旁干倒伏在地上,而又有的枝干好象只有树皮在连着,但根本不影响他们茂盛地生长。

继续向北,彼邻内蒙古最后一站——-统万城。统万城还没有进行实质性开发,但已开始收取门票,门票不贵,30元钱。看来是首先要让这个景区有了造血功能,文物保护这也是一条不错的思路。

站在高处远眺统万城,相当的震撼。统万城遗址是中国5世纪初,南匈奴遗族赫连勃勃建立的大夏国都城遗址。后来在北魏太武皇帝拓跋焘一统北方期间,统万城被其攻克,从此设置为统万军镇。

统万城就是匈奴的一个骄傲!末代大单于赫连勃勃的传奇一生,因建筑了匈奴民族的唯一都城而名传千古。

绕城一周,只收获了历史沧桑,统万城,一座被时光遗忘的古城。

用手机留下,这座城池为何是白色的原因。据说此城墙比西安城墙还要高六点八米,虽是用土筑成,却不是平常土,而是堪比混凝土的三合土(石灰、石英砂、白黏土),传说是铁锅蒸熟,因此城墙上至今未长寸草,土质坚硬,可砺刀斧。

高耸的角楼,历经1000多年的雪雨风霜屹立不倒,这是匈奴人骄傲的丰碑。

统万城距我自治区乌审旗只是一墙之隔,过去的历史上,匈奴文明与中华文明多次在这个分界线上碰撞与交融,现在的省界只是一个行政区域划分,界内的陕西,界外的内蒙,在文化基因里已看不出多少本质差异。开车出了景区,很快就进入了内蒙古乌审旗境内,鄂尔多斯的基础建设,确实走到了全区的最前列。省道全部是高速公路的标准,只是可惜,乌审旗和杭锦旗的经济发展规模还没有给这些道路送入合理的流量,一路车很少,主要是限速很少,所以返回临河区,才是华灯初上。

最美的旅游,也是最好的休息。满是陕北给我的春意,一觉醒来,看到临河的街景,已是别样洞天:“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春的踏实让我惊异,原来陕北的春与我们临河的春只是一脚步的距离。

梨花灿烂!

春花浪漫!

破土而出的春苗!

春本离我不远,远的是我的心态!学会让子弹飞一会儿,这才是人生的格局。

忽然想起了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