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常出发,助力好习惯养成
学习成绩或者叫学业水平,是大多数家长最关心的话题。同样是一个班级,同一个老师教,为什么有的 孩子成绩好?有的孩子成绩中等,有的孩子成绩差呢?是因为智商的差异?还是努力的差异?还是学习习惯的差异?其实玄机就藏在孩子的日常表现里。
第一,看孩子上课举手情况。班级里最好的学生,通常不是第一个举手的,当然也不会是不举手的。如果你认真观察过班里的孩子,你会发现:那些第一个举手的孩子,通常性子都比较急,其实脑子里没有琢磨清楚答案,就忍不住想要回答。如果孩子属于这种类型,建议培养孩子稳重的性格,日常可以加强静坐或者练习书法等这类磨性子的训练;如果孩子常年不发言,那说明他们内心对外界的评价很看重,而且对自己也缺乏信心,建议老师、父母给孩子多一些肯定和鼓励,少一些批评教育。
第二,看整理能力。从上课找练习卷的速度来看,越快找到练习卷的学生,成绩越好。每次讲解练习卷的时候,都会发现最快找到练习卷的,一般都是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因为他们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会把练习卷分门别类进行整理。而成绩一般的学生练习卷一般是随便找本书往里一夹,要用的时候就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找。所以,我们从一年级开始,就建议家长帮孩子养成整理资料的习惯,将不同学科的学习资料按照科目和时间顺序装进不同的文件袋内,一方面可以提高孩子听课的效率;另一方面,整理的过程也是一个复习回忆的过程。平时在家,建议让孩子帮忙整理房间,培养孩子有序、高效的意识。这对孩子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是有好处的。
第三,看作息规律。晚上熬夜晚睡觉的,基本上都不是学习最好的学生。有人曾对班上学生的入睡时间进行调查,惊奇的发现,平时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一般都较早入睡,而睡得最晚的竟然成了成绩中等的学生。成绩中等的这些学生很努力,他们采取了时间战,短期内会有效果。但是长期以往,因为经常熬夜,睡眠时间严重不足,上课就经常打瞌睡,成绩停滞不前。这类学生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认为自己没有找到好的学习方法,成绩没有提高。如果自己家的孩子也这样,请一定要理解孩子的不容易。同时,要求孩子学习不能以熬夜为代价。教育研究统计结果显示:90%以上的“差学生”是上课走神造成的,认真听讲比起任何学习方法都重要,一定要保证课堂的高效率。
第四,看纠错习惯。每个学生都会出现“一错再错”现象,但是优秀学生“一错再错”的几率很小。有两个学生是以相同的成绩进入初中的,第一次期中考试后,A同学把错题整理到错题本上,而B同学只是在试卷上写了答案。后来一次考试,出现类似题目,A答对了,B还是错了。所以一定要为孩子准备错题本,让理清解题思路并记录到错题本中。大量的调查证明:优秀学生之所以能保持好成绩,关键是因为把知识点真正的弄懂了,而且消化成自己的知识。
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可以发现的小细节。比如优秀的孩子能做小老师,把题目讲给别人听,父母可以作为学生听孩子讲……当然,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我们作为家长,最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助力孩子更好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