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理财社会热点财经·投资·理财

经常被你嫌弃的“死工资”,关键时刻就是你的“保命钱”

2018-01-30  本文已影响182人  七年蝉龟

我在体制里上班,大家不时都会聊到死工资这个话题。

谈起“死工资”,大家似乎都有“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感觉。我是某个全国“百强县”的公务员。每个月拿到手的可支配收入也就4500元左右,房子是用公积金按揭的,每个月还要额外掏2500元左右交剩下的房贷和装修贷。家中其他的开销基本靠老婆的工资。在我看来生活还算不错的。我们这个圈子的,财务状况也大同小异。

有个同事A君,是个口无遮拦的家伙,我确实不怎么喜欢他。这家伙动不动就对我们讲,靠着死工资,天天那么卖力有什么用?没钱没关系,体制里谁给你提拔?这一眼就能望到头的生活没意思。

也有其他同事认可A君的观点,但大家听听就算了,生活还要继续。大多数体制里的人,真的就像一只井底的青蛙,抬头看到的天空就是他眼里的世界。即便哪一天,他突然有机会跳出那口井,也没有了年轻时的那股勇气。

我是一个心性谨慎的人,领导形容我是80后的脸,70后的心。我不怎么爱冒险,所以对体制也不排斥。毕竟嘛,人有多大胆,就有多少财。想成为千万富翁,智慧和运气都缺一不可。

为了摆脱平凡的生活,A君不动声色地开始炒房。当我们都知道他炒房的时候,他的生活已经坍塌了。由于炒房的钱借的是高利贷,又碰到2014年楼市的低迷,他的资金链断裂了。从现在看,A君倒在了黎明之前。

井底之蛙最怕互相攀比。其实我身边还有不少像A君这样的同事。有的抱怨社会不公平,羡慕那些富二代官二代拆二代,生来就那么有钱有资源;有的抱怨单位垃圾,前景暗淡,福利都被卡掉了,什么油水也没有。这些同事唯有嘴皮很溜,却看不到任何改变自己的行动。

我最讨厌抱怨。对这些负能量的同事,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来形容是再合适不过的了。有句话说的好:拖垮你的不是死工资,是能接受死工资的心态。安于现状的人,最害怕的是改变。

我也是拿“死工资”的人,我知道自己到底有几斤几两,所以我对这份工资保持着一份敬畏。对“死工资”的改观,起源于一次P2P定投。

我比较喜欢记账。P2P刚开始火的时候,随手记(一款记账APP)上的固定收益理财产品“盈安宝”年收益率达到过12%。

当时也是个理财小白,就兴冲冲地把两万私房钱投进去了,每天看着APP提示我又赚了几块利息,心理满是小成就感。

有一天我突然想,如果把我的工资折算成P2P理财投资,那本金该有多少?如果把年底绩效奖加起来,我每个月平均工资保守算8000元,年工资为9.6万,如果按照10%的理财收益率,要获得和工资相当的利息,本金要达到96万元。如果按照银行理财5%的无风险年收益率,本金还要翻倍达到192万元。

如果从这个角度看,我们的“死工资”还那么“鸡肋”吗?

其实这就是从现金流的角度去定价“死工资”,而且还加上了风险定价。如果再把现金流视角拓展到我们生活的其他方面,很多原来无法做决定的选择,不会变得迎刃而解。

在《穷爸爸富爸爸》这本书中,就是用现金流来定义资产和负债的,这是理财入门要掌握的最核心概念了。

能给你带来正的现金流的就是资产,而给你带来负的现金流的就是负债。

假设你现在有一套按揭房产,如果是刚需自住,每个月要交2000元的房贷,那这套房子对你来说是负债。如果你能想办法把这套房子租出去,每个月收入租金3000元,那这套房子就变成了真正的资产,每个月能够给你带来1000元的正现金流。

如果我不想把房子租出去,又想让房子成为资产该怎么办呢?

假设你可以拿房子做个抵押贷款,比如贷款50万。再拿这个贷款进行再投资,如果投资收入能够覆盖贷款利息和房贷,这就实现财富增值目标了。当然这种方法风险比较大,很考验投资眼光,不建议一般人这么做。

所以,要想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美好,无非就是不断地寻找低风险的、正现金流的资产。

对于普通人来说,不是富二代、官二代、拆二代也没关系,你的劳动收入就是你最有保证的资产。

在这个指导思想下,我学会了用乐观的心态去喜欢我的工作,原来大手大脚的消费没有了,因为这会消耗我的现金流。为了房贷少还一点,我还把老家的房子租给城里人。

本来不想买车,但因为工作需要,确实要开销,但我绝对不会为了有面子而超出预算。有尊严的生活,不是靠面子就能撑得起来的。

现在我十分注意保养自己的身体,每天锻炼雷打不动,还给自己买了适当的保险。在我眼里,健康是最重要的资产。没有健康,一切财富都是浮云。

现在还很流行一个叫被动收入的概念。被动收入就是所谓的“躺着赚钱”、不必主动投入时间精力的收入,比如存款的利息、房子的租金、理财投资的利息、股票基金的分红……不好意思,我现在的被动收入还比较少。

有这样一个公式:财务自由度=被动收入/日常支出*100%,当“被动收入>日常支出”时,意味着你无需为生活的压力而奔波,这就是所谓的财务自由吧。

理财是平衡收益与风险的技能,财务自由算是中层目标,理财要达到的更高目标是实现精神自由。虽然我现在还抱着“死工资”,但我正朝着更高目标前进。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