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你我只是伪书虫?
想象一下,在夏日清晨微醺的阳光下,绿茸茸的草坪上的,你带着笑容手捧着精装的书静静的读着,闲暇时抬头看看蓝天白云,微风不时拂过草地,轻轻翻动你手中的书页,为你带来新鲜的混杂着青草味的泥土气息,,,
不知道你是否也和我一般对此神往。我一直以自称书虫为豪,但当我有了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我又表现得表里不一了。那些带着油墨味的书和电影,电视剧以及游戏,就像在我心里厮斗的天使和恶魔,争夺着我的心灵的主宰权,而“书”一次次的落败让我对自己感到怀疑和沮丧。
我真的像我所认为的那样爱看书吗?我真的算是我所沾沾自喜“书虫”吗?亦或者这只不过是为了让我自我感觉良好的谎言。我仔细回想着我的所作所为,思考着为什么会这样。
我首先想到我对于书的偏好,比起一般封面的书,我尤其喜欢那些硬牛皮,装帧精美的书籍,而且不能太薄,否则就感觉像读报纸一样,而读报纸而我觉得很low。而当我买书的时候,我会偏向于购买那些经典之作或者社科科普之类的比较专业的书籍,总而言之就是一看就很有文化的那种。而特别反感那些心灵鸡汤类的感情文或者一看就很浮躁低俗的书,比如十天学好一门外语之类的。为了显得我的与众不同,我也会买一些很难懂的书,比如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或者马克思奥勒留的《沉思录》。但老实说这些书买来后一般都是被束之高阁,极少能够耐得下心来看上几个小时。
有句话叫做买书如山倒,我就是这样的人,我找书一般只通过评论和读后感之类的先了解大致内容,再决定到底要不要看,最后决定是看电子版,还是购买纸书慢慢看,顺便收藏。好吧,诚实的说我就是通过看别人,特别是名家大师说那些书牛逼,我就屁颠屁颠的跑去读。而对于选书,我一直没有自己的评价标准和方式。
不知道当你读书时,会不会有和我类似的感受?对于那些小说类的名著还好,有很深的代入感,和主人公一起出生入死。但随着故事的结束,那些曾经拍案叫绝的情节还有一个个印象深刻的角色便慢慢变得模糊,变轻变淡,最后消失不见。到最后所看的这些书就简化成一句话故事,没有情节,没有名字。至于那些专业书的阅读就更尴尬了,就感觉是很少带着脑子去看的一样,很多时候感觉只不过是把那一个个字从我眼前扫过一圈而已。所做的不是思考和转换而是苦巴巴的记住作者的话,方便未来的某个时刻随时装逼。
越是回想我“爱书”的所作所为,我就越发的明白到,我更多的只是为了自己虚荣的灵魂而假装,我所爱的读书不是一种心灵的放飞,而是一项运动,一项代表着高雅,有文化,有情趣的运动,关键的不是这项运动怎么样,而是我通过这项运动摆脱了我不过是那个在现实中挣扎的普通人的卑微感和无人问津的失落感,孤独感。我不过只是个伪书虫而已。
书籍是治愈我的一剂良药,而我却因为良药苦口,而偷偷换成了糖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