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谈体会098号消零专题读书

从写作小白到作家,职业化写作训练,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2021-07-04  本文已影响0人  驴小驴读书

职业化的训练不能让你成为天才,但是它可以让你在通往天才的路上,变得更容易、更方便一些。

严歌苓过去认为,作家要靠百分之七十的天赋,百分之三十的努力。后来她改变了想法:作家百分之五十是靠天赋,然后要加百分之二十的职业训练。

因为严歌苓本人就是职业写作训练的受益者。她曾考上哥伦比亚大学在芝加哥一个私立艺术学校,在这里,她接受了非常科学的写作训练方法。

她觉得,自己写的小说之所以具有很强的画面感,与学校的写作训练是有关的,而这种写小说的训练在美国是独一家的。

艾丽斯·马蒂森,就是其中一员,一位22年写作课导师。除此外,她也是一位优秀的作家,曾获美国最佳短篇小说奖、欧·亨利短篇小说奖、小推车奖等。

她在《写作课》这本书中,分享了针对小说写作的经验和建议,其中所有建议都来自对学生具体创作案例以及文坛巨匠经典作品的深入剖析。

这些分享,或许能让你对小说写作有更深的理解,也能帮助你在写作这条路上找到明确自己的方向,走适合自己的路。

今天,小驴想和大家分享关于长篇小说的认识。


如果你有看长篇小说,一定很讨厌这两种情况:一是挖了坑不填的,即小说写了一半就不写了;二是情节很混乱,让你不知所云的,以至于恨不得上手自己来填坑。

那么如果真的让你来填坑,你会怎么填呢?

先构思主要情节

马蒂森在《写作课》中说,她认为一般作家都会先构思主要情节,比如一桩罪案、一场谋杀等。接下来便是两种选择,一是以主要情节为原点,想象它能引发怎样的次要情节;二是以主要情节为终点,想想什么样的次要情节能导致这种结局。

以第二种为例,《无声告白》的开头就是把故事结局前置,“莉迪亚死了,可他们还不知道。”接下来的情节都是围绕莉迪亚死因展开,且保持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作为读者的我们,可能就会想,为什么迪莉娅死了,她是怎么死的,为什么他们不知道,等等。带着这份好奇心,我们才会有继续阅读下去的欲望。

预防小说写不下去

我们写一份报告前,会先搜集信息、调查等等,这样才能下笔如有神。

写长篇小说也是如此,在动笔之前,作家会调查研究和扩展阅读

比如,严歌苓为了写小说,都会进行大量的实地考察和采访。写《第九个寡妇》前,她去河南采风;写《小姨多鹤》,她去了日本三趟;写作《妈阁是座城》前,她更是跑到澳门体验赌博。

这样做的好处,就如《写作课》所提到的:“这不仅可以帮助作家避免在专业领域露怯,还可能为情节构思提供灵感。

正是如此,严歌苓的小说细节很真实,书中的人物、场景刻画得入木三分,给人很强烈的画面感,十分具有质感。

长篇小说为何让人欲罢不能

马蒂森在《写作课》中写道:“长篇小说让读者欲罢不能的奥秘在于一件事直接引爆另一件事,如此往复。

《三体》就是如此,在故事和情节二者都具备的情况下,刘欣慈会在前一个故事或事件的尾声,对下一个故事稍作提及,让我们读者欲罢不能。(我记得当时花了两三个晚上,看完了三本)

那么什么是故事、什么是情节呢?

在书中,马蒂森提到了E.M.福特斯对此的解释:“国王死了,然后王后也死了”,这是故事;“国王死了,王后因哀伤而死”,这是情节。

如何理解为什么“国王死了,王后因哀伤而死”是情节呢?

E.M.福特斯说:“王后死了,谁也不知道原因,直到有人发现,原来她是因为国王去世悲伤而死。”

他认为这是一个包含着谜团的情节,而谜团对情节来说,至关重要,可以让读者产生好奇心,也让可以让读者产生同情等情绪。

当然,这只是长篇小说让我们欲罢不能的原因之一。

长篇小说的几种写法

宽阔笔直的单行道。顾名思义,就是作家平直地叙事,将小说的情节线索以路线图的形式呈现。马蒂森在《写作课》中举了《白鲸》这个例子。

风景优美的观光线路。即作家在总体故事框架中安排了一系列独立的故事,且每个故事各有其悬念,比如我们熟知的《西游记》就属于这种模式。

高速公路。读这类小说,可以把它看成旅行游记,马蒂森在《写作课》所提到的《太阳照样升起》就是这样。

之字形线路,可以理解为打乱时间顺序。比如《使女的故事》,我在阅读时发现,作者在叙事时间上常常跳跃,不时回忆以前,甚至更久的事情。

写在最后

何为好?为何写不好?如何能写好?

艾丽斯·马蒂森在《写作课》中分享了她的创作与授课经验,包含了解读36部经典作品及剖析20个常见创作误区。可以说,《写作课》是一本写作学习者的自助之书。

我虽然已经看过一遍了,仍需再细细阅读、揣摩。希望这篇文章对你也能有帮助。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