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育儿连载小说美人说

奔三女生必遇的坑,你爬出来了吗?(五)

2017-06-19  本文已影响0人  红裙侠
奔三女生必遇的坑,你爬出来了吗?(五)

      前面讲了善意的适龄论是从女性生育角度出发的言论,如果你看过了本主题系列文章第二篇,应该清楚关于女性最佳生育年龄(请注意这里说的是"最佳"),单从生理上来说我们其实可以通过更好的生活方式把这个最佳生育年龄延长到34岁。

        那么经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把老专家“简单粗暴”的纯按年龄说事的适龄论这道题,更加合理全面地阐述:一个女性通过良好的生活方式,使自己在34岁前生育和29岁前生育对小孩无明显影响差别的前提下,我们可以把生育紧迫年龄延长到34岁。

       那在34岁之前,一个女性是否能在事业上有所收获或者至少清楚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定位的同时,满足“有为人父母意识”“有经济条件”和“心理成熟”的条件遇到一个爱的人,有一个爱的结晶。

        是的,爱的人和爱的结晶,这是所有姑娘关于爱情和婚姻的期许。可当所有长辈说“赶紧找个合适的人嫁了把娃生了"时,姑娘们可能就妥协了,"爱的人变成了"合适的人"(当然“合适的人”也可以是“爱的人”,这么说区别就是你是把哪个放第一位),“爱的结晶"变成了"在合适时候跟合适人生的娃"。

       面对适龄论这道题,这样的妥协应该是最简单容易的解题方式,也一定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答案。

        作为一个工科女,逻辑推理这根神经经过了十几年的应试教育已经足够强壮,工作后遇到的挑战更是让我本已强壮的理性神经,进化到了可以碾压作为一个女生更易情绪化和主观化本能的程度。面对适龄论这道无标准答案的开放题,我想试着用我当前已经建立的较为稳定价值观和经验来解题。

       可能不对你胃口,那也许是具体实践方法我们有不同意见甚至可能我们价值观不一致,你说说看你的想法; 可能不够全面,我以后想到了会补充,也期待作为看客的你能提供其他输入。

        解这道题之前,我们需要清楚“婚姻”之于自己的定义,毕竟解题如果连题目是什么都没读懂,那给出的答案只能是糊里糊涂连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的一团糟。“婚姻”在维基百科的定义是“婚姻,是一种人际间取得亲属关系的社会结合或法律约束。”  “社会结合”和“法律约束”,这明显是从个人的社会责任角度定义的,也就是说这是社会对我们作为个体的要求。

        从个人角度出发我试着给一个我对“婚姻”的定义: “婚姻,是与‘爱的人’达成一个长期契约,在契约期限内满足契约双方个人诉求(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同时,共同履行对周边环境包括原生家庭、新生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这个定义里面的几个关键词“爱的人”,“契约”,“个人诉求”,“共同”,“责任和义务”,应该足够体现我的价值观了,而且我相信这个价值观被大多数女生认同。在我们尝试解题的过程中,当我们真正把“婚姻”这个定义深刻地印在脑海中时,对她的理解如同吃饭喝水一样透彻时,我们不会走错路,只会朝着这个正确的概念去做正确的思考和行动。

      在真正清晰地搞清楚自己对“婚姻”的定义后,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认清并接受年龄倒计时的客观现实。你也许会说我前面码了那么多字,不就是为了从各个角度来阐述把30前延长到了34的合理性吗,怎么又开始大家要接受年龄倒计时了呢?两点原因。

      第一点,环境现实。你34岁时事业定位清晰,有为人父母意识,有经济基础,心理够成熟,够好。但你的“够好”你所处的社会环境认吗?而跟你在同一环境下生活的那个可能的“他”认吗?

      如果你身处欧美国家或者打定主意找个老外那很ok,但是我相信看这篇文章的读者大部分不属于这类情况; 如果你在国内一线城市,很客观的现实就是34岁已经被传统hold不住你的人所不能接受了;而在国内二三线城市,估计这个岁数已经自带“凡人勿近”的气场。

     当然以上是针对平均场景,有极少部分优质大龄女青年圈子自身条件极好,也不缺人追。 但我说这话的同时真诚地希望姑娘们不要把这“极少部分优质女”的帽子往自己头上扣,而即使真的是“极少部分优质女”我也建议接受年龄倒计时,原因就是下面要说的第二点。

        如果说“环境现实”是我们接受年龄倒计时的客观原因,那从主观来说接受年龄倒计时能让我们把日子“倒着过”,更早地到达前面所说的准备好婚育的状态。

        把日子“倒着过”这个事是我最近几个月才猛然醒悟,早已用在工作项目管理的思考方法却从来没有认真在自己的生活上实践过: 所谓“倒着过”,就是跟我们平时的“顺着过”完全相反,它本质上是“以终为始”的一种思考逻辑。

        设定一个目标,一般的想法是我要朝它前进扎实行动,而“以终为始”的思路是倒推到达这个目标前,离这个目标最近的里程碑是A,而到达A之前我首先要实现B,实现B之前我要做到C,以此类推不断倒推这样就可以定义一个离当前状态最近的里程碑点,更容易朝看得见的短期阶段目标行动。

        那设定34岁和设定30岁作为婚育年龄目标给自己带来的紧迫程度显而易见地有很大区别,只有紧迫程度越高,我们才会加速努力这个过程。

      说到“倒着过”和“以终为始”,看过前面第一篇老专家适龄论推理过程的人可能会问: “老专家用29岁生孩子倒推出来22岁就已经不小了”这个推理不是也是以终为始吗?

      从29岁生小孩,倒推28岁要结婚,结婚的对象要稳定谈过2年以上的,那26岁就要认识这个结婚的人,而谈朋友不一定一次就成,22岁都得抓紧了。所以说为啥是老专家,人家把“以终为始”早就玩烂了,人家的推理是没错滴。老专家的推理没错的话那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明天继续,写这种想法观点类的还要逻辑严明不得不说比写故事烧脑很多。

        无戒写作训练营第四期第8天。


奔三女生必遇的坑,你爬出来了吗?(一)

奔三女生必遇的坑,你爬出来了吗?(二)

奔三女生必遇的坑,你爬出来了吗?(三)

奔三女生必遇的坑,你爬出来了吗?(四)

奔三女生必遇的坑,你爬出来了吗?(六)

奔三女生必遇的坑,你爬出来了吗?(七)

奔三女生必遇的坑,你爬出来了吗?(八)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