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苗写作训练营基础班打卡通道(2)成长励志想法

奋斗生涯:一个人想变得厉害的6条建议

2019-03-15  本文已影响57人  水清亦有鱼

Hi,读者大大们晚上好。

今天为您推送这篇文章很用心,因为它是一篇回忆性的干货文,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花了不少时间去回忆每一个阶段是我是如何做的,都有哪些表现。

所以,它虽然是干货,但其实一点都不“干”,很容易理解,也很容易学习,特别真心的希望,这篇文章能给你带来关于奋斗的一些思考和行动。

1

社群就是社会圈子

这个年代,几乎人人微信上都有大量的社群。社群加多了后,很多人会陷入一个矛盾,不知道自己该“混”哪个社群,因为信息高密度的关系,很多人得了一种病,这个病叫“信息恐惧症”。

这个病有一个症状,就是社群越多,信息越多,会越烦躁。有一段时间,我也曾有过这个问题。我一直觉得社群就是个学习的地方,干嘛要聊天呢?不能私聊吗?这么多信息,刷起来真累。

但慢慢接触多了,参加了更多的社群,认识了更高层次的人,我对社群的理解开始变化,我这时候才真正明白:社群其实就是社会圈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社会圈子,这个圈子里,有重要的人也有不重要的人,我们要做的无非就是区分罢了。对你重要的人,你给的时间多,不重要的人,给时间少。

这样理解,你就懂得社群对你的意义,同时也不用去焦虑。对你不重要的社群,即便刷了1千条信息又怎样?不看就好。

有人说,万一我错过重要的机会怎么办?怎么办?凉拌!你要换一个思维,你把时间留给了对你更重要的社群,你得到的机会会更大。

更大的机遇和有可能的机遇,你选择哪一条?

2

怎么混社群?

我们最近刚拿到一笔高额项目(写作)估值,我个人也拿到了几十万的赞助金,我在全网有了更多粉丝,甚至我们马上开始公司化运营。

我在这两年的成绩,一半靠个人努力,一半就是靠社群。既然社群这么重要,我们到底要怎么玩?

首先,你不能做一个小透明,相信我,喜欢当透明人这件事情一定会糟蹋你的才华。

其实,我一开始混圈子,就是喜欢当透明,我偶尔看群里人聊天,但总是不参与。因为,我觉得我跟对方不熟,其次是觉得聊天花时间,有时间还不如学习去。

但当你有这个想法时,你就会错过很多机遇。

我们刚到说了,社群其实就是社会圈子,社会圈子的核心在“选择”,如果你选择合适的圈子,并在里面聊天,即便你浪费了时间,但得到的是比时间更宝贵的机遇。

举个例子

我们这一年里,开了5个写作班,付费的学员一共是200多位,在开班的过程中,我们也努力找很多渠道帮助学员直接变现。

现在已经成功变现的是15位左右,通过兼职写作获得的收入每月大概在3千到1万之间。那么这些人怎么被我选出来的呢?

原因真的很简单,就是他们在群里会经常冒泡,而且会为其他群里成员赋能,比如做课程整理、回复问题等小的动作,私下里又会偶尔找我链接,所以我记住了这群人,就分发了这些单子下去。

很多时候,能力是可以培养的,但决定能否出头的往往是一个人的态度

2017年下半年,我就开始端正这种态度。在选择我认为重要的的社群(这里的重要是对你帮助大,不是贵的社群)里,增加冒泡频率,主动去展示自己的“能力”,获得了不少机会。

比如2017年10月,我参加猫叔的行动营,就尝试主动去链接不少群友,还跟不少人成了朋友,并且在社群里提供了我的专业方面(写作)很多思考,很多群友开始关注我。

特别是娜儿连长看到我的表现,推荐我为一周最佳,给了我一份礼品奖励,这大大的激发了我的潜能,我对社群更感恩,也更用心。

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我结交的很多群友,现在依旧是朋友,而且经常支持我,为我推荐、为我打 call,这样一群人,你不得不爱。

2018年,我又参加了一个高端社群(品牌营),第一个月我又开始当一个小透明,因为觉得群里大神太多,我就不冒泡,不说话,只看群消息。

后来,我终于忍不住,开始鼓励自己发言,这一发言不得了,群里很多人都有写作需求,我主动在群里聊的越多,结交的朋友就越多。

包括后来我全职写作、开训练营、开公司,其实都是群里大神“怂恿”,但这些尝试真的让我变得不一样,不管是思想还是收入,都在不断提高。

所以你看,在群里“展示”自己的能力有多重要,为其他人提供赋能,有多重要。如果你仅仅加入一个社群,一年到头也看不到你说话,你觉得你能有多少机会?

都说一群人走的远,你一个人孤军奋斗,会被卡住多少难题?你想过吗?

当然,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不是在所有的社群都认真聊天,而是在你觉得当下对你帮助最大的部分社群付出时间。

如果你觉得写作对你当下最重要,就去链接写作的资源,认真学习写作。如果是其他,就找其他的。

3

专注到专业

混社群的时候,你不能光聊没营养的话,那叫灌水,即便你出场率高,但效果依旧差,因为你没有真的为其他人提供帮助。

提供帮助的前提是:你懂,而且超懂。

我们社群的管理员曾经咨询过一个问题,她说为什么感觉群助手带大家聊天时,出现人并不多,互动的人也不多。

其实原因也简单,大家都很忙,没有多少人真的会在社群里“没营养的聊天”,有营养对大家有帮助的话题,其实参与度还是很高的。

要把话说的有“营养”,你就得“有料”,要想有料就要“专业”,要专业就要“专注”。

我可以帮助很多人提供写作教学和咨询,是因为我在写作领域的专注,我花了7年写了几百万字,又花了三年写了很多自媒体的文章,这就让我在写作领域有了话语权。

你有吗?如果没有,赶紧先学一样。

不要担心你学的没有用,先学了很重要。等你专业了,你自然话语权更重,你可以利用这个专业,去换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比你厉害的人,不见得有时间培养你。但如果你能提供给对方另一方面他需要的专业指导,你也能得到更多更深入的信息库。

你不懂什么不重要,你懂什么很重要。

用你懂的,换你不懂的就好,找高级的人换,你进步特别快。

4

靠谱

靠谱不管是为人还是做事,都是第一准则。

很多人说靠谱还能让人变厉害?当然能。我上面就说过,能力可以培养,但态度是个人的。

我们今年除了变现外,还推荐了不少人去一些企业、公众号合作,推荐的标准就是这个人一定要靠谱。

我们给对方推荐,就是想让对方看到我们这边的资源好,但如果推荐的人能力强不靠谱,就相当于直接砸招牌了,以后谁敢找我们合作?

互联网拉近了人和人的距离,我们获取资源的方式已经不再是以前的请客吃饭送礼,而是在社交上的一句“我会”。

但如果你为人不靠谱,“你再会”也没啥用。

5

用成绩来审核自己

在选拔管理组的时候,我说过一句话,我们如果要定目标,就一定要完成,哪怕目标小一点没关系,但一定要完成。

这些年,我也定了不少目标,也因此吹了不少牛,但我觉得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最后你到底能不能完成。

吹牛不见得是坏事,有的时候吹完牛后,自己后面能做到就很好,既激励了自己,又圆了谎。

去年年底跟储君老师聊天,说自己今年要整100万粉丝出来,这个牛皮吹出来可不得了,我虽然写作不错,但毕竟经营自媒体涨粉的能力很弱,为了完成这个牛皮,回来后我专门开始研究自媒体。

两个月时间,我们从30万阅读,变成了600多万阅读,粉丝从一点点,涨到了17万多。不但如此,这个技术让我们意外获得很多大咖合作。

你看,确定目标,并且完成,你就真的能变厉害。

但很多人,其实定目标会出现两个问题,一是瞎定目标,没有边界,做不到的也要去定;还有一种,定了目标,从不完成的。

这样,有用吗?屁用没有。

哪怕你坚持每周完成一个小目标,一个月就是4个目标,一年下来就可以完成50个小目标,这样的进度已经很夸张了呀。

完成任务真的那么难吗?真的不是,是你从来不用成绩来审视自己。

还有,做出更多让大家认可的成绩,你得到的机会,也会无限增加。

6

做比想靠谱

社群运营,我不懂,我也踩过很多坑。

2017年我就开始玩社群,但比较尴尬的是,我弄废了巨多的社群。我想到很多好的玩法,都最终测试失败。我对自己失望,社群成员对我失望。

但又怎么样呢?只要你去做,就能不断的总结新的问题,发现新的问题,每失败一次,就意味着你离失败,又少一次。

所以,做废了N+1个社群后,我们终于迎来了一个好评率极高的社群,也就是我们的写作基础班第一期社群。

我们投入了9名管理员,外加几名社群小助手帮忙,将一个150人的小社群盘活,每次我分享时,精准到位听课人数50+人,我停顿时候做一个互动,大家可以在第二秒就回复。

那时候,我是开心的,我知道我们终于摸出一些经验来了。果然,在结营之后,我们收到很多好评,还有人专门写文章夸我们。

真的是大姑娘上轿,头一次。

有了这样的经验后,对我们下面做社群会有很多帮助,我们也通过调整和反馈,能更好的服务社群里的学员们。

除了社群,很多事情其实都是如此。你花时间去去想,远不如立马去干要实在。在实战中,你会得到更多关于成功的反馈。

我能学好写作吗?我能学好画画吗?我能学好英语吗?

去试啊!

很多年前,我排斥自己做销售,但从外企离职后,就做了销售员,从无人理睬到跟客户聊的天花烂坠,也是因为,我走了很多路,被拒绝了很多次,就这样,经验就出来了。

我慢慢开始知道说哪些话,客户不会厌烦。也开始慢慢做了更多订单出来。

试试看吧,别老是想。

- THE END -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