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 记澜山夜话85107915953c

篁岭晒秋

2020-11-11  本文已影响0人  云起龙飞

婺源篁岭,人们认识它都是从一幅幅色彩艳丽,充满丰收景象的摄影作品开始,晒秋人家也已经成为篁岭的一张名片。

秋天的篁岭,对于喜欢摄影的人来说,是不得不去的一个地方。

晒秋,是整个秋天里,篁岭农家人必不可少的工作,进入八月,也就进入了篁岭晒秋的时节。村民们把秋天收获的果实,使用竹匾放在太阳底下晒干,这样能够更好的储存。当每一家都晒的时候,没有刻意的摆布,没有精心的设计,只是出自农家人心底,那份对粮食最真挚的感情。那红似火的辣椒、黄如玉的玉米,与白墙黛瓦的徽派民居构成一幅绝美秋收画卷。

篁岭古村地处深山之中,如果步行至少耍一个小时才能到达,虽说后山有一条公路可到达村子,但这山路弯曲陡峭,大型车辆不能通行,所以通常要坐缆车上山。

这个建村500多年的清代父子宰相曹文埴、曹振鳙的故里,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的石耳山脉中。坐上缆车,在婺源篁岭空中,雾升腾、翻卷着,童话又神话的升入到了空中之境。

篁岭古村依山就势而建,四周古木环抱,后山以青松为主,村脚水口林以红豆杉群为主,下了缆车就是进村的水口林,以香枫和古樟居多,树龄大多在几百年,最长达到了千年以上。这些树告诉你村子的历史有多悠久。

放眼望去,群山环抱,挂在山崖上的古村错落有致,数百栋民居依山之陡坡而建,层层叠起,向上生长,几近山顶,完全是秋色中婺源的另一番诗意美景。周边千棵古树环抱,岭下层层梯田,弯曲回绕。

如果说,婺源古村是中国古建筑的大观园,篁岭无疑是一朵雅致动人的奇葩。村中古村以香枫和香樟居多,树龄大多在几百年,最长的达到了千年,这些树告诉你村子的历史有多悠久。

篁岭晒秋,是大块张力四射、五彩缤纷的丰收图画,是喜悦,是富庶,是妩媚,是热辣。进篁岭村的一刹那,我的双眼立即被这样的画境吸引住了,甚至忘了看村口花圃的颜色,以及木坊上的雕饰。

这里的农家一楼大门前一般都临大路,大门后是厅堂;户户二楼开后门可到达更高处的另一大路,二楼前门拦腰上下砌墙,与屋外搭建的水平木头架连成一体,用以晾晒农副产品,较好地解决了坡地建村、无平坦处晒农作物的矛盾。

其实“篁岭晒秋”不仅仅是秋天才有。这里春晒茶叶蕨菜,夏晒茄子豆角,秋晒稻谷辣椒,时令变化,竹晒匾里所晒之物也在不断换新。也许是山里湿气大,篁岭这里真的什么都拿出晒了,你可在屋里屋外看到各种晒。

楼堂前的晒栏,用十六根或者十八根的杉木从楼堂前抵墙而出,面朝天空,平面、伸展,放上竹编的晒簟晒盘就成了无遮无拦的晒场。如果穿过高低不平的巷子,换个角度,平视或者俯视,视觉感受和心灵体验都会有差异。

家家的土砖外墙与圆木晒架上都搁着圆圆的晒匾,晒着红的辣椒、黄的菊花、绿的青菜、白色糯米、粉色地瓜和悬在架子上的金色玉米。大块艳丽色调在古旧沧桑的黑白徽派房屋间与百年老屋相依相偎,听流光脚步,看寒来暑往。

心灵手巧的晒秋人家,把眺窗当做画板,将支架用作画笔,他们以粮食作画,绘制出了中国最诗意的秋天。明艳、质朴,既有齐白石画中的笔墨意趣,又有印象派画家呈现出的新鲜生动,鳞瓦、屋檐,恰到好处地成了画框,布局简单,却在交叉中有变化,搭配得近乎完美。

站在屋顶,放眼望去,整个村庄就是一个晒簟的世界。圆圆的晒匾,长长的竹杈,托起了南瓜、豆角、辣椒、玉米……

整个山间、房屋、晒架上,都是五彩缤纷的丰收果实,看似平淡的淳朴民风景象,却是让人最感动暖心的一幕。或许,篁岭人家没有多少人知道,山外流传的一幅幅摄影和美术作品,跟他们的生活杰作有关。篁岭人家在晒楼上呈现的秋景,切实让无数的人感到了视角上的震撼。

面对相机、手机,村里的老人丝毫也不胆怯,落落大方地摆晒辣椒谷物,任由游人欣赏、拍摄。一直认为,最美的秋天,不在山川河流间,不在唐诗宋词里,而是藏于那遍地斑斓的丰收色彩中。

晒秋,多么温暖殷实的词汇。面对篁岭人家的晒楼,我的眸子里自然多了一份质朴和美好。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